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特征_党的群众路线论文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特征_党的群众路线论文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群众路线论文,时代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14)01-0098-03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论任何时期,党的工作都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具体的环境条件、解决的主要问题、采用的路径方法是不完全相同的,因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正确把握不同时期的这些特点,可以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切合当前实际,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环境条件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曾先后发生过两次根本性的变化,一次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原来不掌握国家政权的革命党,变成了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一次是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党所处历史方位发生的这些重大变化,使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在过去的革命和战争年代,国家政权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手里,我们党在这种极其严酷的条件下要生存和发展,要和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三大敌人作斗争,除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之外,没有其他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的党员和干部深切地体会到,党和群众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党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保护和支持。因此,党为什么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比较容易为党员干部所理解,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发动和组织群众,是怎样使群众相信和支持我们党的问题。但是,到了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领导党和执政党之后,党与群众的关系就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时我们党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可以直接依靠政权的力量解决问题,这无疑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但事情总是有它的两个方面,恰恰正是由于手中有了权力,就产生了用权力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个人谋私利的问题,就产生了是继续依靠群众还是单纯依靠权力的问题,就产生了是当官作老爷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所说的,在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以后,国家干部面临着由人民的公仆转变为人民的主人的危险。

       其次,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也由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变为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市场经济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思想、公平意识、效率观念等社会意识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市场经济所产生的某些消极作用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金钱万能”等拜金主义思想的发展。在某些人的眼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一些党员和干部也受到这种思想的侵蚀,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现象,办什么事都是为钱,办什么事都是靠钱。金钱观念代替了群众观点,为人民币服务代替了为人民服务,从而淡薄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忘记了必须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有些党员干部甚至为了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面临问题的特点

       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使党与群众的关系面临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对待人民群众与权力金钱的关系展开的。

       一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众所周知,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然而,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途径和手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是目的,而且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要发展生产力必须首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正是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在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以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是执政为民,还是以权谋私,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对每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严峻的考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使广大群众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且使他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在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应当承认,我们党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愧为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有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执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双重考验,抗拒不住金钱美色等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有的甚至违法乱纪,大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沦为腐化变质分子。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以权谋私是导致脱离群众和引起群众不满的最大问题,也是党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危险。现在贪污腐败这个毒瘤正在侵害着党的健康的机体,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解决这个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是联系群众,还是官僚主义。从根本上来说,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他们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群众与他们之间是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但是由于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处在各级领导岗位,手中掌握着国家的各种权力,他们与一般群众之间的关系又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还不够发达,民主政治制度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许多党员干部看到和感受到的往往是后面这样一种关系,甚至把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完全等同于旧社会的官民关系,于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就不知不觉地滋长和泛滥起来。他们把当干部视为做官,高踞于人民群众之上,以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其结果必然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党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决不可掉以轻心。

       四是艰苦奋斗,还是享乐主义。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处境十分艰险,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广大党员始终保持着顽强的革命斗志,过惯了十分艰苦的生活。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形成了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是党能够团结广大群众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部分党员干部中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日益发展起来。有的党员干部丢掉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国家财产挥霍浪费,利用公款吃喝玩乐;有的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把追求享乐作为人生目的;有的党员干部由于生活腐化堕落,不顾党纪国法,贪污受贿,沦为蜕化变质分子。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损害党的形象,败坏党的声望,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是新时期使党有可能脱离群众的巨大危险,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共产党人并不否认人们合理的物质利益和正当的生活享受。中国共产党所奋斗的一切,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和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把追求个人享乐作为自己人生的目的,则与党的奋斗目标是不相符的。而为了满足个人享乐的需要,肆意挥霍浪费人民财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则更是与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完全背道而驰。

       三、途径方法的特点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当时从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有许多仍然保持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的,但也有一些做法,如大搞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和群众性的阶级斗争,显然已经过时了。随着党的地位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党的工作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创造和发展群众路线的新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解决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经验和做法,最重要的创新和做法有两条:一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增强他们坚持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二是进行群众路线方面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提供根本保障。

       要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首先必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坚持群众路线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现在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继承过去进行党员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员教育活动的创新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当今时代特点的做法。例如,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从党中央最高层领导做起,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带头与党章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又如,实行开放式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向群众公开,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会议,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又如,把过组织生活会作为党员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围绕这次教育活动的主题在会上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再如,由上级机关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派出督导组,负责监督检查活动开展情况,以防止教育活动走过场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方法上的与时俱进。

       要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这种做法体现了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原因就在于,重视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总结建国以后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得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过去发生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①他还说:“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②所以要从全局上根本上解决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必须重视制度建设。我们要通过制度和法制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抑制各种影响党群和干群关系的行为,惩治一切损害和破坏人民群众利益的犯罪现象。也正因为如此,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制度建设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提出要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已有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要长期坚持,抓好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要抓紧修订完善。而且明确提出,要注重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并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机制等多种制度和机制,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收稿日期:2013-12-19

       注释:

       ①②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33,333.

标签:;  ;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特征_党的群众路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