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网络教育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表示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4)02-0023-04
一、当前网络教育的尴尬
尴尬一:对于网络媒体认识不足,教学指导思想陈旧。
因为对网络媒体特性的认识不足,在众多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原本应用传统媒体和教学方式就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一味地追求网络化、多媒体化而产生“杀鸡用牛刀”的情形。同时,尽管我们的某些网络硬件技术已经达到了网络教育的要求,但由于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的框框中。因此,在具体的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上就出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黑板搬家,而在教学方式上则从“满堂灌”演变成“满堂电脑灌”的情况。甚至有些网络教学资源设计者认为网络教学资源只要各种媒体形式都用一点,界面漂亮新颖一点就可以吸引学习者的兴趣,而完全忽视了网络媒体强大的交互性这一最大特点。因此,尽管当前各种网络教学软件品种繁多,网上课件数不胜数,但真正意义上符合网络教学理念的却非常缺乏,使得网络教学不能满足学习者多方面的要求,同时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1]。
尴尬二:网络教育资源变相缺乏,用户不满意程度高
目前我国的网络课程主体上还是采用视频加文字的方式,网络大学主要的授课方式就是将课件上传,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在这种方式中,由于不熟悉网络媒体的特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交互的优势,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不便。另外,由于师资缺乏,大部分教材都是直接把教师上课的录像搬上网络。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倦感,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并且,文字方式的课程资源在编写时很难照顾到各种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学习者在学习时经常产生无助感。同时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也问题颇多,例如:资源库不能及时更新,资源库的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不便于管理和使用,而且其中的内容不具备开放性,使用者不能对资源内容进行编辑和修改等等。
尴尬三:预期效果和现实相去甚远
2003年,网络大学的第一批毕业生将进入社会,那么社会对他们的学历和文凭认可么?据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中,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对网络大学文凭的认知度比较高,而国家机关、外资企业对它则仍然持怀疑态度。
由此可见,要真正成为学习的天堂、在普及全民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网络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
从以上的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的网络教育之所以走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完全是由于我们对于网络这种新媒体缺乏透彻的了解。因此,本文试图从网络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以及对未来教育展望的角度对网络进行剖析。
二、对网络教育的剖析
(一)对网络特点的分析
1、网络是一种媒体(信息的载体)
根据网络发展史我们可以知道,网络最早的雏形是由美国军方首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数据通讯渠道的安全和畅通而进行的一种数据传送链的复制和扩展。此后,网络和科学研究一直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希望数据、消息和需求能够快速地传递,有需求就有发明,正是科学家们的这一需求使得网络诞生。因此,网络作为一种媒体的认识是对其全面的认识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
2、网络是一种交流、协作、合作、创造的平台
在网络出现以前,传统媒体中以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交流性最强,其他的如广播、电视、函授等方式,学习者和传授者之间的交流既不及时又容易出错(信息失真)。而课堂教授除了交流范围小的缺点外又因为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而变成了讲授者的“一言堂”,使得本来就交流不多的课堂教学更是死水一潭。而网络以其出众的交互能力在性能上全面超越了传统媒体,不论是及时地还是非及时地交互,网络都能做得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方便和安全。BBS、电子邮箱、聊天室、虚拟社区公告系统等等为我们构筑地球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有了交流,网络上的学习者就可以互相帮助和促进,共同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特定设计的网络程序里,学习者们还可以通过扮演一定角色的方式共同介入某种特殊的集体活动中(网络模拟战争训练系统、网络游戏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与协作默契。从而既提高了学习者的自身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习者的合作能力。
3、网络是一种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网络逐步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一些社会生活的重要部门和领域已经被网络重新改编和调整。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能想象得到的任何东西几乎都可以在网上重现和复制,我们未来的生活离开了网络将可能寸步难行甚至危及到我们的生存。我们将穿行于现实和网络虚拟的两个世界中,网络将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网络教育的定义
网络教育应当是以网络技术构成的虚拟生态环境为基础,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以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从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以主动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并最终达成终身学习效果的过程。
图1 学习阶段分析图
根据网络教育的定义以及图1的显示,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教育本质的过程性,从而摆脱以往看问题非此即彼,形而上学的观点。同时,这一定义也决定了网络教育在未来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为我们个人和团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再是一种阶段性教育模式,而是与时俱进、伴随我们终身的学习系统环境。在对网络教育的这一理解基础上,我们必须革新当前对于网络教育认识的各种错误观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构建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网络教育体系,引导网络教育朝着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8]。
三、对网络教育及其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网络教育资源观
人类的知识根据其存在形态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就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等方式表达的,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的,并可根据需要在表现形式上进行重新编码的,用以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知识。隐性知识则是指那些难以用普通的表现形式和交流手段表达的,依附于人的大脑或技能中,通常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非结构化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4]。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人类所有生产生活活动中,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在活动的效益上表现得更加出色,同时,隐性知识对于人类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促进作用更是显性知识望尘莫及的。因此,隐性资源的转化环境(例如各种交流合作平台和特定的交流合作环境可以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和传播)的创设比显性资源的单纯呈现在对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方面更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正如上文指出的那样,当前我们的网络教育资源大都停留在视频录像和文字材料等显性资源的开发上,对网络教育作用的认识仍停留在提供显性资源上,因此,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上也只注重显性资源的堆积。笔者认为,网络教育应当重视显性资源的建设,同时更要着力开发隐性资源,实现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的动态转化和平衡,使得两种资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媒体的技术特性。
(二)网络教育模式观
网络所构建的环境虽被称为虚拟环境,但它永远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环境,是在现实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建构的。就象人类社会的宗教一样,无论是佛教、道教、天主教等等,几乎所有的神灵的形象都是以人自身为蓝本设计出来的。因此,网络虚拟环境即使有些地方与现实社会有着重大的差异,但一定和现实社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网络教育的模式上也应当虚实结合,我们既要通过网络所构造的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这一认知工具来学习,同时也要兼顾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情况[5]。网络虚拟环境对于教育来说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对现实社会中那些变化周期过长、危险性高、代价昂贵的现象和事物可以多次、灵活多样地在短时间内重现。但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网络虚拟技术无论多么完善也不能脱离实际而存在,因此,网络教育既要虚拟现实,更要结合实际。
(三)网络教育主客体关系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对于全社会的强大推动力,我们可以看到,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现代教育将是知识经济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心,这种着眼于知识创新的教育必然是以人的主动学习为基点的。因此,形成人的终身学习的机制也必然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石。在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时,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将信息技术和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新理念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一系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实践手段。所以,这种融合势必要求我们对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进行合理的扬弃,并将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反思性、合作性以及相信人固有的强大学习潜能的全新的教育观念融汇其中,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向的现代教育体系,而站在这一发展最前沿的就是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教育。
因此,网络教育在教育活动的主、客体关系上也必须进行转变。笔者认为,网络教育并不应该只局限于计算机网络这个领域内,其实施者应当将网络教育办成一种“教育大超市”,通过对各种媒体形式的教育素材进行整合,从而为学习者提供多选择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学习系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步骤甚至学习强度,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段和技术支持,以最大的学习兴趣进行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探讨的“网络教育”将不再是我们以往所理解的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的学习和教学系统环境,也不是将传统媒体素材资源进行数字化的“网络化教育”,而是有机统合所有可利用的媒体资源,在系统思考理念的指导下的具有极大的弹性和开放性,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网络教育系统。
基于这样一个理念,网络教育的实施者就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应该是一个能熟练掌控各类型知识和媒体,为学习者量身定做学习系统环境的设计者;学习者也同样不再是过去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而成为一个主动的、有独立性的、能创新的、充满合作精神的、以学习作为生存的基本活动元素的人。在整个学习活动的系统中,设计者也能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系统环境,成为学习者;而学习者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络教育的大超市里选购自己需要和喜欢的学习模块,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己设计、自己实施学习系统环境,从而也成为一个学习的设计者。从总体来看,只要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绩效,这一主、客体关系是可以互换的,是一种动态的、灵活多样的、富有弹性的人与人之间的生存关系。
(四)网络教育效益观
网络大学在我国蓬勃发展,但由于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不足、现行机制与网络教育的要求不匹配等原因,我们的网络教育出现了众多的问题。为此,教育部于2002年7月8日向全国教育机关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要减少并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为在职人员更新知识、增强技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提供良好服务;既要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又要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的网络教育重点应该是成人教育[6]。
就教育内容而言,网络教育对直观的、单纯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并不比传统媒体有更大的优势,反而是对那些高级认知技能、思维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态度和意识等教育内容的培养更为有效,而这一部分内容又是传统媒体很难满足要求的。其次,在教育目标上,对于那些基础教育目标来说,现行的教育体系已经做得很完善,而网络技术的介入只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其他的选择和手段,对于这部分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果。而对于高等教育目标和职业教育目标以及更高层次的全民终身教育目标来说,网络教育才有大展拳脚的机会。而就学习对象而言,现在的网络技术虽然非常先进,但离真正做到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需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此,现阶段网络教育对于学习者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学习者要有一定的教育基础,有很强的学习自觉性,有强烈而且持久的学习动机和比较高的学习技能。所有这些要求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看到,网络在基础教育中并非没有发展空间。目前,面向教师备课使用的教案以及各科题库,在网上大受欢迎。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科在线答疑、网络研究性学堂等,也已成为基础教育网校的重要内容。从长远看,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的科普知识讲座和学科活动小组,以及与学科相关的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也很有前景。例如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发生期间,北京等地区创办的“空中校园”等远距离教育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7]。
四、结束语
当然,虽然现阶段网络教育还有各种不足和缺陷,但我们应当相信,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特别是在建设未来的终身教育体系中,网络教育必将成为中流砥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