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连云港在徐连经济带建设中的主导地位_连云港论文

论连云港在徐连经济带建设中的主导地位_连云港论文

论连云港在徐连经济带建设中的“龙头”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云港论文,龙头论文,地位论文,经济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发展和利用徐连经济带以促进江苏经济上新台阶是一项跨世纪的战略,这对江苏全省实现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亚欧两洲的交流,都将产生和发挥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徐州、连云港两市的协调发展及连云港市“龙头”作用的发挥作了研究和论述,本刊予以发表。

加快连云港发展,推动徐连经济带建设,逐步实现徐连经济带现代化,对于江苏全省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它将使江苏在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际经济竞争中不断趋强。这个主观认知是随客观势态演变而不断深化的,必将随着客观势态发展而进一步凸显出来。

建设徐连经济带的意义和机遇

徐连经济带是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为龙头,以江苏境内的陇海铁路为纽带,在徐州、连云港两市为主体的区域内进行开发、开放和建设的一个具有区域化特征的带状经济区。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把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确立为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点;《中国21世纪议程》将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可持续发展、徐连重工业带和东桥头堡连云港市的建设列入优先实施项目。徐连经济带是陆桥经济带中重要的“龙颈”部分。徐连经济带的建设不是徐州和连云港经济区域的简单组合,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协作。它是以陆桥为核心,面向大区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区域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徐连经济带是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而组建的。亚欧大陆桥东端面向极具发展潜力的亚太地区,通过黄海连接经济发达的日本和韩国,中间则连接中亚、东欧等一批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国家,西端是国际性大海港的鹿特丹,徐连经济带正处于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的优越位置上。因此,加快徐连地区的建设,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同时有利于我国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尽快崛起,也有利于以此为依托,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实现东中西部共同繁荣,有利于为陇海、兰新经济带实现双向开放提供良好的窗口和便捷的通道。

建设徐连经济带,是江苏省优化生产力布局、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内在要求。加快徐连经济带的发展,对江苏省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变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对带动整个淮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为盐城、淮阴、宿迁三市的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等,都将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这就与沿江经济带相呼应,形成南北联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全省经济较快地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连云港在徐连经济带建设中得到较快发展

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徐连地区,并把连云港列为全省“三沿”轴线战略中的一级经济中心之一和淮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连云港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发建设徐连经济带,特别是《徐连经济带规划》下发实施以来,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稳抓落实,按照“项目启动,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增强实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优势,自加压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加快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桥头堡功能,使连云港和徐连经济带建设获得较快的进展。从总体看,大致上达到了苏南发达地区80年代中后期水平。

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在加快徐连经济带建设中,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九五”开好头、起好步的总体要求。1996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1亿元, 比上年增长25.3%(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9.0%),工农业总产值393亿元, 增长38.2%。农业再获丰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工业稳定增长,产销衔接好转;市场流通趋旺,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引内联稳步发展,财政收入增幅较大,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加快。按照《规划》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交通的要求,本着适度超前和高起点建设的方针,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对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东陇海铁路复线,1997年基本建成,年内启用新火车站并开通新海绕行线。连徐高速公路已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项目评估,试验段已开始建设;宁连一级公路营运正常,正在积极进行“将宁连公路延伸到赣榆海头镇”的前期准备工作;204国道改线工程杨集至开发区段45 公里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呈省交通厅待评审。国家级公路枢纽正在做项目建设书的编制工作;新墟运河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待省交通厅评审。盐灌船闸项目已通过审查,列入世行贷款计划,争取“九五”期内开工建设。民航机场空港口岸争取开放,已向省政府和南京军区呈报空港口岸开放报告,待转报国家批准。海港建设,墟沟港区一期工程于1993年开始建设, 6个万吨级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210万吨,建成投产4个泊位,1997年完成另2个泊位的主体工程; 庙岭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已报国家计委待批建。邮电发展较快,综合通信能力、网络技术有较大的提高;北沿海光缆、陆桥光缆连云港段、邮政枢纽工程均已竣工使用。核电站已完成了扒山头厂址预可性研究报告审查,目前正在做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一批工业骨干项目得到落实,部分项目实施进展较快。500 万吨炼油厂项目,已列入省和中国天然气总公司“九五”计划,目前正在争取国家计委立项。江河机械厂年产30000只集装箱项目,厂房已建好, 目前正在落实设备贷款。连云港碱厂经过填平补齐技改,已达到年产6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目前正在进行增加10万吨重质纯碱生产的技术改造。离子膜烧碱项目,已列入省世行贷款项目, 并报省化工厅待批。 年产3000吨纯棉无纺布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其中设备贷款450 万美元,请省中行给予贷款,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东海浮法玻璃项目,年产265万重量箱,目前征地拆迁和地质勘察工作已经完成。

开发了一批三产项目。连云港国际展览中心项目,已完成征地和扩初设计,年内开工。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发、开放了连岛海滨浴场、海洲湾渡假村、渔湾和宿城等海滨景点和设施,吸引游客迅速增加。1996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50万人次,收入人民币9.5亿元,外汇1300万美元;199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收入人民币6.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0%和86%,超过“八五”期间的总和。

海洋经济开始启动,科技星火产业发展较快。根据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海上连云港”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港口和大陆桥优势,高起点、全方位开发海洋产业,全市海洋经济取得新的发展。1996年,实现海洋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27%。苏北星火产业带实施步伐加快。根据《徐连经济带规划》中“加快建设国家级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的要求,全市经批准已建立2个国家级、5个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基地、产业)。1996年共完成各类计划项目120项, 其中省级以上星火计划11项,投入资金9360万元,实现产值1945万元,利税6896万元,创汇2500万美元,有力地促进了徐连经济带的建设。

在充分肯定实施《徐连经济带规划》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徐连经济带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开放度不高。工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名牌产品少,规模小,效益偏低;农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副产品加工深度较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有些县域尚未脱贫;市场不健全,功能不完善;交通不便捷,流通不通畅;整个第三产业还处于低层次水平。经济带整体组织协调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徐连经济带尚未组成一个经济协作区域,经济活动参与者多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因此在实施中涉及全局的问题,某一个地区难以协调和解决,对一些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建设,某一个地区难以承受,一些大项目的布局也难以统筹规划。如果这些问题能及时解决,连云港市实施《徐连经济带规划》的进展将会更快一些。

加快徐连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总体构想

按照《江苏省徐连经济带规划》的精神,徐连经济带的发展,指导思想是贯彻科技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新亚欧大陆桥开通的机遇,充分发挥连云港东桥头堡和徐州交通枢纽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陆桥经济,打好桥牌,建设东陇海重工业带,增强本区为我国陆桥中西部地区开发和外向开拓的服务功能,使徐连经济带成为振兴江苏经济、带动苏北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是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以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三高一创”农业,坚持多种经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高传统产业,开拓新兴产业,培育优势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强与国有企业的联合协作。扩大南北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尽快实现初步工业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机械、电子、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电力等工业和海洋工业,调整提高传统的轻纺工业,培育有特色的战略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大力提高工业组织化程度,组建一批有规模效益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层次、多形式发展的原则,以流通业和旅游业为重点,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相适应的第三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市场流通业,加快构筑区域性大市场,组建大商贸,重点加强市场设施建设,形成合理的、便民的商业街和商贸区。积极培育旅游经济,加速形成东陇海旅游风光带,大力推进以汉文化和滨海为主的特色旅游。

四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和高起点建设的方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对本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徐连经济带现代化交通、通信、电力和水源保证体系。

五是贯彻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一批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职业学校,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是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主要是增强徐州、连云港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东陇海城市带,加快发展其它中小城市,促进小城镇快速成长。加快各类开发区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进一步加快徐连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立足全省,从徐连经济带整体方面思考:

1.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共同建设。徐连经济带是个区域经济的概念,已经列入国家和江苏省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之中。根据国家和省开发建设徐连经济带的要求,必须加快发展区域经济,首先要求徐州和连云港两市加强合作,联成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经济带和产业带。这个经济带在亚欧大陆桥上,处于“龙头”和“龙颈”的位置,相互支撑,不可分割,应当和能够起到贯通、牵动、传递、扩散的作用。对全省来说,不仅是北部的商贸中心、交通枢纽,还是以重化工为主的经济走廊,成为经济后续发展的新增长极,对整个苏(淮)北的脱贫致富、共奔小康有密切的互动性。对全国来说,徐连经济带的“隆起”,对开通整个新亚欧大陆桥,也很重要,不仅对东、中、西部的联动有其牵动作用,并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继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之后起飞。现在,建设和发展徐连经济带已经到了从务虚到务实、从规划设计到全面实施、从分兵把守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2.科学定位,加强协作,合理配置资源。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点——轴——面”理论,在对徐连经济带诸中心城市进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协作,共建经济带,形成“诸中心城市——经济带——经济区”的区域化驱动机制。

徐州市是我国东部沿海的商贸都会和交通枢纽,江苏省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黄淮海平原辐射苏鲁皖豫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陇海线东段、连云港腹背的第一个大城市。具体地说:一是商贸都会;二是交通枢纽;三是作为江苏北部的重镇,与南京、苏南鼎足而立;四是黄淮海平原的中心城市。徐州市的规划中还提到“立足淮海,背靠中原,面向世界”和“桥上徐州”等,有其区域特色和丰富内涵。

连云港市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要建成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枢纽港,承担陆桥开通后的全部过境运输任务,把我国东部和中西部联接起来,把太平洋沿岸国家(地区)与中、南亚和东、西欧联接起来。具体地说:一是港口吞吐量要迅速扩大,在本世纪末要有3000~5000万吨级规模;二是海洋运输要能四通八达,与太平洋所有国家和地区首先是日本、韩国、台湾畅通;三是要成为周围港口群的中心港口,起到集聚和分流的主导作用;四是有向广大腹地延伸和扩散的较强功能。换句话说,不仅是一个开放的“窗口”,更是对内、对外开放的两把“扇面”;不仅是我国沿海的一个大港(“中部大港”或第二个“东方大港”),也是西太平洋的一个大港;不仅是一个交通港,还应是一个贸易港、信息港、旅游港。

3.“三位一体”,首举“龙头”,共抬“龙头”。按以“系统论”观点,研究徐连经济带的内容,可有大港口(连云港)、大商都(徐州)和由此两者合一的大区域(徐连经济带),三者缺一不可。但首先必须强化东桥头堡“龙头”功能,这是直接影响徐连经济带建设乃至整个陆桥经济带整体腾飞的根本因素。大陆桥东桥头堡的“龙头”功能,是组合陆桥优势的纽带,发展陆桥经济的基石。它包括:港口吞吐能力雄厚,海洋运输四通八达,各种专业化泊位齐备,后方集疏运配套及其网络体系的完善,以及港口经济的繁荣。如果没有这些设施的配套发展,形成不了供周边国家和我国沿桥地区有效利用所需要的港口运输的强有力的功能,发展不了与中亚各国乃至欧洲国家的经济交往、交流和合作,出现不了我国依托陆桥向太平洋、大西洋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这样,从全国来说,失去发展大陆桥经济带的实际意义;对江苏来说,也失去了实施开放建设徐连经济带这项战略任务的前提条件。建设大徐州的目标会因失去陆桥优势而降格,而依托东西双向开发与沿桥省区横向联合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密集带的目标也就更难实现。

由此可见,开发建设徐连经济带,必须以带状经济区的整体构造为着眼点,而以加强连云港龙头港口城市建设为启动点,以加快大徐州建设为策应点,以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密集带为落脚点。明确地说,在徐连经济带的整体构造的目标体系中,强化连云港这个东桥头堡的龙头功能乃一项“龙头”目标,以“龙头”目标牵动分项目标,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4.加强协调,政策倾斜,项目支持。加快开发建设徐连经济带,必须加强省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尽快组建徐连经济带组织和协调机构。徐连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固然离不开徐连两市自身的努力,然而,更重要的是靠国家和省的支持。要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强化陆桥意识,形成全省和全国支持徐连经济带建设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省委“同时优先”政策,尤其是在项目布点、财税金融、信贷规模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重点扶持。另外,在省际地区允许搞活边界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强徐连经济带的区域辐射力。

站在徐连经济带,从连云港方面思考:主要是加快发展、扩大总量、建好港口、舞好“龙头”、打好“桥牌”、下好“军棋”、搞好“蓝色革命”、尽快脱贫致富等几个方面。

1.加快发展,扩大总量。连云港要抓住加快开发建设徐连经济带的机遇来加快连云港的建设,再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来推动整个徐连经济带的快速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以扩大经济总量为前提,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一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三个产业协调主要是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三产高档化;加快建设以国际枢纽港为主体、铁路、航空、内河、公路、管道、信息路为辅助的临海现代大交通体系;二是加快建设核电站、徐连高速公路、新沭河大桥、新墟运河、国际展览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加快城市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争取创建连云港保税区,开发国际国内两市场,筹建大陆桥贸易区,促进经济国际化。

2.舞好“龙头”,建好港口。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龙头”,在江苏,要全省来舞好“龙头”;“龙头”在徐连经济带,经济带地区要共舞“龙头”。但是,“龙头”毕竟位于连云港市,连云港更要全力承担起这历史使命,全力舞好“龙头”。因为没有东桥头堡的确立,就不可能有徐连经济带的隆起。目前,按照发展大陆桥的过境运输和港口中转的要求,连云港作为东桥头堡的功能建设尚不完善,周边邻省的竞争态势日益激烈,给连云港这个“龙头”带来很大压力。连云港要真正成为陇海兰新地带名副其实的“龙头”,巩固东桥头堡地位,充分发挥牵动效应说到底就要建设好港口。港口是着眼点,也是落脚点,要把建设重点适当东移,搞好和实施海滨、海城的规划。因此,要适应大陆桥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大型国际枢纽港。主要是加快深水泊位、专用码头和港口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现代通讯网络和港口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内陆配套运输体系建设,迅速扩大港口实际吞吐能力和集装箱运输量。

4.打好“桥牌”,下好“军棋”。历史经验鉴证,不改革、不开放就没有出路,连云港的发展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开放不能仅是对外,对内也要实行全方位的开放。连云港前几年在对内开放上,就是从打“桥牌”、“下军棋”入手,引来了国内外数以千计的企业在港城落户,陆桥沿线城市也在连云港设立窗口和开发项目。今后,要以进一步发展陆桥经济为契机,继续下好“军棋”、打好“桥牌”,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协作,加大对内地军工企业、部属企业和其它骨干企业的招商引资,进一步改善联合、投资环境,以项目合作促进经济联合,以经济联合带动项目合作。要有更大范围的对内开放,积极开展南北挂钩、东西合作,接受苏南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产业转移,通过资产重组,跨地区的联合、兼并、控股、参股,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加强区域间的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内开放和对内协作。

5.进行“蓝色革命”。经济界把发展海洋经济喻为“蓝色革命”。连云港是沿海港口城市,具有发展海洋经济优越的基本条件,应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围绕两个转变,加快开发利用海洋优势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这不仅是贯彻“海上苏东”战略的需要,也是加快建设徐连经济带的需要。主要发展思路是依托大陆桥,建设大海港,开发大黄海,兴建大都市,发展大交通,实施大开放,参与大循环。重点是积极开发海岸和岛屿,以“耕海牧渔”、建设“海洋牧场”为目标,发展海洋渔业,走养捕加贸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临海工业,建设临海工业区,主要是发展船舶、集装箱修造、港口机械和渔需产品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海盐及盐化工、海洋医药、电子仪器、钢铁冶炼、核电以及海洋生物工程、潮汐、风能利用等临海工业。积极发展以贸易中心、港口海运和滨海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辟建国际贸易中心,形成以外贸为主的中心市场。按照建设区域性集散中心的近期目标和国际贸易中心的长远规划,充分发挥口岸优势,逐步建成为集散能力较强的现代化、海洋经济型综合性万商云集的大商埠。积极发展以山海为特色的滨海旅游业,开发海滨风光旅游、疗养渡假旅游、海岛旅游、海上会议等旅游项目,建设国家级海滨旅游渡假区。

6.脱贫致富。连云港市目前还属于欠发达地区,所辖县中有些还属贫困县或刚刚脱贫。因此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仍是关系到徐连经济带建设速度、连云港建成国际枢纽港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坚持加快发展中,充分重视脱贫致富工作,采取倾斜的政策,加快赣榆、东海两县的经济发展,对刚脱贫的灌云县继续给予扶持,充分利用该县棉花等农副产品优势,建设“棉花城”;对灌南县加大扶贫力度,尤其是在财税上给予扶持,引导开发利用木材、酿酒等优势资源和优势产品,进行深加工和规模经营。这样到本世纪末,就能与全省一起,全面实现或接近小康水平,进而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

标签:;  ;  ;  ;  ;  

论连云港在徐连经济带建设中的主导地位_连云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