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冯乃伟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浅析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出现感染现象时给予抗菌药物。观察组预防性的使用抗菌药物,对比两组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14.67%,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16.11%,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ESBLs检出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16.67%,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感染率,反而增加了产ESBLs菌感染率。

【关键词】预防;抗菌药物;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30-02

Effect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vent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e infection in hospital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our hospital 15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control group to give antibiotics in infection phenomen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bacteria and pathogen infection in hospita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14.67%,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16.1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ata (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ESBLs positive rate was 80%, higher than 1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at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reduce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but increased the infection rate of ESBLs producing bacteria.

【Key words】Prevention; Antibiotic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中老年人群高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冠状动脉因急性缺氧、缺血造成心肌坏死,常见症状有恶心、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部分严重患者可见心力衰竭症状,死亡率较高[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易出现感染性疾病,因此在治疗中医生多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本文主要分析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结果表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率,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在47~82岁范围内,平均(66.18±3.16)岁;心梗部位:前壁52例,后壁3例,其他20例。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在46~82岁范围内,平均(66.21±3.15)岁;心梗部位:前壁53例,后壁3例,其他19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肌酶水平测定、心电图检查确诊;且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进行评价。患者在入院前未处在潜伏期,在入院48h后出现感染;并在入院48h后出现一项以下现象,可视为发生了医院感染:(1)存在感染的定位症状以及体征;(2)对血、尿、肛周、咽、痰以及病灶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培养,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经B超及X线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部位感染,或者原感染部位上培养出新病原体。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当患者有医院感染现象时以其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也给予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方法治疗,且在患者入院后直接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预防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是由医生临床经验决定的,若患者有医院感染现象出现,再以其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研究病例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病原菌种类。药敏试验、病原菌鉴定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试均选择VITEK-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用SPSS 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观察组出现医院感染患者11例,医院感染率为14.67%(11/75例);对照组出现医院感染患者12例,医院感染率为16.11%(12/75例),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051,P=0.821)。

2.2 两组研究对象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医院感染者共23例,检出病原菌共30株,其中观察组17株,对照组13株。观察组共检出5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4株为产ESBLs菌,检出率为80.00%(4/5株);对照组共检出6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1株为产ESBLs菌,检出率为16.67%(1/6株),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4.412,P=0.036),病原菌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属于心血管内科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患者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等临床特点,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一定程度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指的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患者主要有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症状,接受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或适当休息后不能彻底缓解,可见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及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现象,部分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死亡风险高[3]。近几年,临床加大了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在该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如血运重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该疾病的治疗水平,从而降低了疾病死亡率。

虽然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取得的成效较为理想,但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未见下降,院内感染的发生可一定程度加重患者病情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其经济负担,对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医院感染主要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现象,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致残风险及死亡风险的重要内容,因此临床在加大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研究的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其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案,从而保证其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全面改善患者预后[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相对较大,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且多合并有高血压、肝肾功能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住院治疗期间,患者与多种仪器接触进行侵入性检查及治疗,再加上机体抵抗能力较差,医院感染率较高[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14.67%,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16.11%,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预防性抗生素药物,并不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23例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共检测30株,其中两组患者真菌检出率均最高,检出分别为47.06%、46.15%,由此可以说明,治疗期间医生根据用药经验给予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破坏了人类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状态,并且真菌一般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可导致其对大量繁殖,增加真菌性医院感染发生风险。除此之外,观察组医院感染患者产ESBLs菌检出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宿主机体内菌群平衡状态被打破,病原菌面感性下降,耐药菌不断反正,部分抗菌药物诱导产生ESBLs菌等耐药酶,患者耐药菌感染风险则明显增加,从而加大了患者疾病治疗难度。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患者治疗中,并不能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反而可一定程度提高了产ESBLs菌株的感染率,从而加大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要了解引起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当患者有医院感染现象发生时,根据其病原菌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合理抗菌药物治疗,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军,李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5):573-575.

[2]王晓晨,罗志丹,程诚,等.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8):3429-3431.

[3]程震锋,韦凡平,陆玉良,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312-1314.

[4]周健,郭英辉,陈金金,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1758-1760.

[5]吴延刚.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1):137-138.

论文作者:冯乃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冯乃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