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农村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速度也有较大提升。伴随而来的就是农村交通运输量加大,但由于原有的沥青路面使用年限较长,路面管理及养护的压力逐年加大。因此,公路养护及管理人员要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加强沥青路面维修养护的研究工作,对农村沥青路面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养护和管理,提升维修养护效果,实现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发展、和谐。
关键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分析;养护措施
1 农村沥青公路路面常见破损的表现形式
1.1 纵向裂缝的形成
纵向裂缝一般是指平行于行车方向的单条裂缝,其出现的地方大多数集中在紧急停车带、行车道等地带,引起这种破损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和车辆荷载。另外,农村公路的设计等级偏低,路基大多数都不达标,经常在施工后出现小面积沉陷问题,从而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再加上农村公路排水设施效果较差,积水现象时常发生,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最终导致纵向裂缝现象的形成。
1.2 坑槽的形成
坑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路面与基层的粘结性变差,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或者雨水下渗。坑槽在后期运行过程中,随着路面基层的结构强度变弱,甚至会出现小面积沉降问题。目前受损的主要因素有两种:一种是水损,一种是油损。水损是指沥青路面出现较大缝隙后,雨水通过缝隙直接进入到基层结构,让沥青的粘附性变差,而集料表面对水有很强的吸附性,加上长期行车的影响,所以造成沥青剥离流失,露出沥青路面内部,从而形成坑洼最后演变成坑槽;油损是指来来往往的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其机油渗透到地面,使沥青混合材料粘结性变差,松散后形成坑槽。
1.3 横向裂缝的形成
横向裂缝一般是指垂直于路面的单条裂缝,其出现的地方大多数集中在路面两侧的路肩地带,主要是因为行驶的车辆长年累月荷载作用造成的。受损的主要因素有:基层材料收缩、沥青砼的温差收缩、部分路面沉降等。在铺路面的时候,基层材料缺水出现收缩甚至开裂,加上长时间的车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裂缝。沥青最大特点就是有粘性,它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温度过低,它会收缩变形或者变硬,这样路面的拉扯强度过大就会出现裂缝。另外,地基不达标出现沉陷也会造成裂缝。
1.4 龟裂的形成
龟裂问题也称疲劳裂缝,一般是指相互交错的多边形小块,前期多以平行纵缝的形式出现,后期形成裂缝网。在公共排水施工中,设施设置不合理或材料不达标都会导致龟裂出现。
1.5 松散的形成
造成沥青路面松散的主要因素是:路面老化和沥青粘附性能变差。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养护人员工作意识和养护力度较低,明明发现隐患问题也是能拖就拖,能瞒就瞒,路面受损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沥青松散。施工过程中,如果沥青黏结很多粉尘等杂质,会降低沥青的粘附性,由于车辆长时间摩擦,加上路面老化,最终造成路面出现松散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农村沥青公路路面的具体养护措施
2.1 稀浆封层技术的应用
稀浆封层技术是在常温条件下实施的,使得配置好的乳化沥青及添加剂等物质能够在合理的配合比基础上获取适当的混合料,在人工或机械等基础上促使其均匀地在公路沥青路面上均摊,形成3~10mm的薄层,从而有效实施路面小裂缝密封,在有效缓解路面老化和松散及裂缝等方面也存在有利影响。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主要是细封层、中封层、粗封层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应用的时候,主要是在中小流量的路面中和气温条件为温暖及日温差比较小的环境中得到更好应用,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公路路面中存在严重的车辙及明显的疲劳度和路面温度裂缝严重等情况,并不适合使用稀浆封层的方式。
2.2 微表处封层技术的应用
微表处养护技术在应用的时候,通常是在黏结料与改性沥青结合的方式基础上加以探索实践的,在摊铺设备进行摊铺处理病害的过程中,病害处理的效果较为显著。由于施工成本比较低,施工进度比较快等特点,微表处养护技术在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充分利用微表处养护技术的时候,能够较快改善原沥青路面的平整程度,从而使得路面防水性和抗滑性等特点更加突出。在公路沥青路面摊铺的时候,由于微表处的稀浆封层机械配置主要呈现出“V”形的摊铺槽,在摊铺的时候各种物料也会随着“V”形得到进料摊铺处理,在车辙槽上预留相关的拱度,使其能够在碾压的过程中对车辙填平处理。通常情况下,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主要使用微表处技术进行处理,这一技术在应用的时候效果比较显著。根据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情况,在进行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处理的时候,对较深车辙摊铺的时候要上层摊铺1d后实施下沉碾压处理,并且预留出一定的拱度,使其能够和路面保持相同的高度,属于应用效果较好的养护技术,这一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短期施工和节约养护资金等优点。
2.3 热再生技术的应用
热再生技术是目前处理路面破损主要使用的养护手段。热再生技术能有效地节约相应资源的使用,且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很好地避免了废弃沥青对环境有可能造成的污染。关键在于热再生技术的生产技术简单,整个养护工作开展的流程也十分便捷,在所有的养护手段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热再生技术是通过使用专业路面加热设备(如采用微波、红外等方式加热),对沥青路面进行间歇式的加热,使病害路面的温度逐步升高到适当的温度,直至其软化,再对该路面的旧有沥青混合材料进行处理,适当添加新的高温沥青混合材料或再生剂,再进行碾压、整平,实现沥青路面的病害修复,现场综合养护修补的技术。
热再生技术关键在于如何将原有路面需要进行再生的结构层均匀加热至适合施工的温度,有效控制适当的温度是路面再生质量好坏与否的关键所在。一旦温度稍低,就难以进行路面的翻松,很难进行路面的再生。过于高温,则会导致路面的沥青过早老化,甚至会将路面烧焦。所以,均匀、迅速地按照需要加热路面是热再生技术的关键。
2.4 雾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
沥青路面在一定阶段的应用之后,也会发生骨料损失和龟裂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公路沥青路面渗水现象发生的几率。在雨季,路面的雨水也,会随着裂缝影响公路路基,对公路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这一阶段中,雾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且费用相对较低。雾封层养护技术是在沥青面层上喷射改性乳化沥青,从而有效控制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止公路沥青路面受到雨水的侵蚀,对公路提供必要保护。
2.5 局部修补预防性养护技术
局部修补预防性养护是对沥青路面出现的小面积塌陷和路面网裂等病害问题实施有效解决的措施,利用切割机或是破碎机等设备对修补的部分进行切割,将病害路面的杂质进行有效清除,随后将乳化沥青涂刷在基层,利用干沥青平填处理。在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过程中,如果厚度高于10cm,就可以使用分层摊铺碾压的方式和新旧混合料配合施工的方式实施处理,以有效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结束语
在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过程中,传统养护技术和预防性养护技术对比的基础上具有较大的差距,在对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促使公路能够正常使用,延长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乔杰.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36):127-128.
[2]黄凯达.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8,14(06):87-89
论文作者:李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裂缝论文; 技术论文; 公路论文; 预防性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