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本质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特色论文,思想论文,本质特征论文,军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海湾战争以来,人类战争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化战争正逐步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江泽民深刻洞察时代特征和战争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学习研究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准确把握其思想体系、本质特征,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解决我军建设突出矛盾的必然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所决定的。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正是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思考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首先,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对我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但天下仍不太平,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还在增加。经济全球化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全球性军事战略调整正在进行,军事竞争日趋激烈,冷战后一度减弱的军事安全因素又在上升;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不断激化,西方国家以民族、宗教问题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纵容支持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安全环境面临新的挑战,美国对我国战略围堵、经济渗透、政治施压、军事遏制的力度不断加大;日本不断强化美日同盟,通过一系列与军事相关的法案,拓展军事活动空间,对我国安全构成威胁;我国周边也存在诸多影响地区稳定的因素;台湾岛内分裂势力有新的发展,渐进式台独愈演愈烈。复杂的世界形势,尤其是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提高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其次,世界新军事变革给我军建设带来严峻挑战。这场新军事变革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更高层次的军事竞争,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不断加大军事战略调整和军事改革的力度,增强军事实力,以谋求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掌握战略主动权。1997年、2001年美国连续两次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都对推进新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作出了战略规划;英、法、俄、德等国也都在推动新军事变革,对军事系统进行全面重构。显然,能否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在21世纪能否占据更加有利的国际战略地位,关系到我们能否打赢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军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必然选择。
再次,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状迫切要求推进军事变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军武器装备、内部结构、人员素质、指挥体制、作战编成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20年是我国和我军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错过这20年,就会进一步拉大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增大我国军事安全方面的潜在威胁。因此,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速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可见,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是在国家安全环境出现新形势、世界新军事变革兴起新浪潮、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新挑战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充满着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二、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一些战略指导原则,具有鲜明的创新性
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深刻论述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出发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原则。
第一,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全面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国情、军情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出发点,对国情、军情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方向、方法途径乃至目标选择。从经济方面说,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国防经费的增长必须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同时,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应加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从政治方面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的是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发展核武器和各种进攻性武器,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防御。从军情上说,我军武器装备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现代化程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我军有思想政治优势;人民战争优势以及毛泽东、邓小平军事思想的指导,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现有条件,研究如何创造性地发挥我军的优势,扬长避短,以长击短,从多方面寻求克敌制胜之道,从整体上提高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和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能力。从地理环境上说,我国是个陆地大国,幅员辽阔,边防线长,维护边疆稳定的任务个分艰巨,我国又是个濒海大国,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除此之外,还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江泽民认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从综合因素来考虑国情,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包括地理、历史等因素都考虑进去,由此总体考虑我们的战略需求,思考谋划我军建设的数量质量、兵种结构、武器装备、海空军建设等问题。江泽民关于加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的观点、关于提高海空军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能力的观点、关于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的观点、关于军事战略指导的观点等,都是立足于国情军情思考军队建设的结果。国情军情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逻辑前提和实践基础。
第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江泽民认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全军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的总方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以之为根本指导。江泽民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对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是坚持把维护国家的国际地位作为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国家战略,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而国际地位是国家利益的重要保证,没有相应的国际地位,就难以维护国家利益。历史经验证明,国际地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军事问题,只要综合国力相差不是太大,国家地位关键靠军事实力来支撑。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才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耀眼风采。江泽民深刻指出,必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切实提高国防实力和我军作战能力,否则一旦发生战争陷入被动挨打局面,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国际地位就要受到严重损害。二是针对新形势下防御空间和任务的变化丰富发展了积极防御战略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前,我们实行的是内陆歼敌型和“近岸防御”型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防御的立足点主要是维护国家领土利益,防御空间主要限于沿海、边境地带。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世界,海洋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决定了防御的范围不能限于沿海边境地带,还应包括海洋权益。现代战争的非线式、非接触、远距离纵深打击的特点十分突出,战争的突然性、快速性、破坏性增强。针对战争形态的变化,江泽民提出必须提高防御中的进攻能力。他认为,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中远程打击,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重要的作战样式,战区导弹攻防对抗将成为作战中新的内容。进攻能力尤其是战略进攻能力对争取战略主动、赢得战争胜利起着关键作用,是敌强我弱形势下实施有效防御的重要保证。现代战争实践告诉我们,在现代战争中没有进攻能力,实质上就等于没有防御能力。三是科学确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点。1993年江泽民主持制定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上,并由此提出军队建设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质上这不仅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点。它着眼于在更高起点上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解决我军面临的主要矛盾,推进军队跨越式发展,着眼干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从而明确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地确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
第三,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如何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重大原则问题。江泽民认为,对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应该辩证地、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理解。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国防建设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其一,对立统一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性质不同,二者存在着差别和矛盾,尤其是在经费的投入上存在矛盾,但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保证”和“基础”的关系,都是综合国力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二,相互协调的关系。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及时地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形成与经济实力相协调并适应国防需要的军事实力。江泽民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其三,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建设搞好了可以促进国防建设,国防建设也能拉动经济建设,特别是强大的国防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其四,相互转化的关系。军用与民用、国防力与经济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尤其是当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有的国防建设本身就是经济建设。其五,动态发展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不是抽象的、僵化的,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二者的比例关系系数是动态发展的,何时相对突出某一方面建设,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决定的。江泽民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的思想,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思想观点,勾画了我军建设的总体思路,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江泽民围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什么”、“做什么”、“靠什么”等问题,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内涵、主要内容、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内在动力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思想观点,比较系统地勾画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科学界定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内涵。综合江泽民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世情”的规定性。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以世界新军事变革为参照系的,因而具有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共性,遵循着共同的规律。二是国情军情的规定。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是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而是要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因素、战略需求、我军性质宗旨等因素,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变革道路,它是共性与个性、世界性与民族性、世情与国情的有机统一。三是内容的规定。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是实现军队的现代化,而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现代化的内涵不同。就我军来说,是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推进二者复合发展,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四是目的的规定。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的是为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可见,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一个具体的、全面的概念,是多方面规定性的有机统一,它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逻辑起点,江泽民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系列论述由这一概念内涵得到理解和说明。
正确确定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体系目标。江泽民认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就是实现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他在“三化”基础上提出了“五句话”总要求,使“三化”更加具体化。“三化”总目标与“五句话”总要求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体系目标。军事变革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战略需求驱动和主体选择的能动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目标对于规范和引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主体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它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解决了全面推进我军建设的指导思想,理顺了军队各个方面协同一致的关系,对于在部队建设中确立全面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坚持全面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防止和克服“单打一”的错误倾向,确保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江泽民根据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我军建设的实际,阐述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大力发展军事高科技与高科技武器装备。军事高科技与高科技武器装备是新军事变革的推动力,也是推进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江泽民指出,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把发展军事高科技和先进武器装备放在突出地位,努力提高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二是改革完善军队的编制体制。编制体制改革,总体上是围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这个总目标,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灵便的方向努力,体现“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江泽民指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是新一轮军事竞争的焦点。他强调,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高昂士气和掌握现代军事技术、懂得现代战争指挥艺术的优秀人才,这是实现我军现代化、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大计。四是创新军事理论。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事变革的先导。江泽民指出,要着眼信息化时代的军事需求,围绕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赢的问题,着重研究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高技术战争的特点、规律,研究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作战方法以及我军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服务。以上几方面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其中武器装备是基础,编制体制是途径,新型军事人才是关键,先进军事理论是先导,科学技术是动力,只有诸要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军事系统的全面变革和整体重塑。
科学设计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步骤。江泽民指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1997年底军委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江泽民把世界军事发展、国家发展及我军建设现状综合起来思考分析的结果,它与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相一致,与我军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显示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军事创造、军事预见上的胆略和智慧。
深刻揭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内在动力。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军事领域发生变革的动因,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原动力,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技术生长点,只有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才能使我军现代化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启动力,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制度、体制生长点。改革创新是我军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我军建设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江泽民指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要求全军官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三是基层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内在活力。基层官兵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军队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规划都要由他们去落实,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相信并依靠基层官兵,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把池们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军现代化建设就会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四、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思考分析问题,提出了一整套方法论原则,具有深刻的辩证性
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总结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就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方法途径作了科学阐述,集中反映了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体现出深刻的辩证思维特色。
坚持跨越式发展与循序渐进的统一。在江泽民看来,本世纪的前20年,是我们国家和军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缩短我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就必须抓住机遇,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所谓跨越式发展,形象地说就是采取“浓缩”的形式,把发达国家军队长期的现代化过程“压缩”在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内予以完成,其要义是抓住机遇,大胆创新,跨越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的某些阶段、步骤和曲折,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但是,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必须与循序渐进相统一,注意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跨越式发展不是超越机械化,更不是放弃机械化,否则就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军情,欲速则不达。从纵向发展上看,必须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式发展;从横向发展上看,由于我军现代化的基础较为薄弱,现代化程度参差不齐,处在半机械化、机械化、信息化交错并存的阶段,所以,信息化建设应从战略全局上区分轻重缓急,区分层次,梯次发展;就各个具体单位来说,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机械化尚未完成的,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要抓紧完成机械化,机械化已基本完成的,要按照信息化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
坚持整体发展与局部跃升的统一。现代战争是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军整体建设水平和作战能力,尽快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能够充分发挥武装力量整体效能和国家战争潜力的作战体系。但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国防现代化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只能有先有后,分梯次建设,逐步推进。要突出战略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工程一旦确定,要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人力形成拳头,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抓出成果;要加强重要战略方向部队信息化建设,实现其作战能力大幅跃升,满足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应急作战的需要,同时为全军信息化建设探索经验;武器装备的发展要坚持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赶有所不赶,力争在短时间内拿出精品,打造“杀手锏”;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坚持科研先行,科研为主,重点生产,少生产多研制,把节余的钱用在科研上,努力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确保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坚持引进先进与自主创新的统一。江泽民认为,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潮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减少曲折失误,提高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起点,更好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引进先进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引进先进与自主创新的统一,绝不能照搬外军的治军原则和模式,即使好的经验做法,也要结合实际加以消化吸收。江泽民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国家的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强调,要集中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力争短时期内有重大突破,使我军尽快拥有几手先进顶用的制敌手段,切实提高我军的威慑力和实战力量。
坚持推进建设与加强管理的统一。江泽民认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严密地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抓得好,就会极大地提高各项建设和工作的整体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管理跟不上,就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延缓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国经济实力有限,必须走一条投入较少而效益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路子,而要走出这样一条路子,就必须加强科学组织和管理。一是加强后勤管理。1998年起我军开始实行三军联勤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对于改变条块分割、自成体系、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的现象起到重要作用。必须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继续深化后勤改革,彻底改变军队“办社会”、牵挂太多、负担太重的局面。后勤管理的关键是经费管理,必须坚持勤俭建军、精打细算,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突出重点;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中心,在保证部队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的同时,重点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改善军事训练条件、提高训练质量上;坚持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大力压缩招待费、会议费、行政消耗性开支,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装备管理。根据战略方针、作战需求,对武器装备研制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论证,以提高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效益;质量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核心,军工生产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坚持按纲施训,禁止违规操作,防止出现重大事故;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高新武器装备性能,能够迅速排除各种故障、解决复杂难题的技术专家队伍,以提高对武器装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保养能力。
此外,江泽民还论述了军队建设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发扬优良传统与深化改革的关系、现代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等,其中无不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睿智,对于指导我们辩证地思考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问题,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深刻的方法论启迪。
标签:军事论文; 国防军事论文; 信息化战争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军队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中国军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