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建筑工程中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因为混凝土施工体积较大,极易受到水泥水化热影响而引起温度裂缝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项目建设中混凝土浇灌操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对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中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因为混凝土施工体积较大,易受到水泥水化热影响引起温度裂缝。本文就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了分析。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
随着建筑领域的飞速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大体积混凝土已大量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现场浇筑混凝土结构几何尺寸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因为水泥水化热及体积变化而出现裂缝现象。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水泥、骨料在科学合理的密实作用下配置,更好的满足建筑和特殊结构受力与使用要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要严格按照混凝土设计方案进行科学配置,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尤其要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检测和控制贯穿施工全程,防止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裂缝问题。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建设中,最为常见的是裂缝问题,必须要加强混凝土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和施工质量,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选择,促进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更好的应用。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般需向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减水剂或膨大剂,并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把好混凝土浇筑的每一个环节和关键部位,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的保养工作,确保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关键环节,首先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要求很高,混凝土必须要保证较强的耐久性与强度。浇筑之前,要根据施工计划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尤其要做好模板、保护层、钢筋、预埋件等的检查和验收工作。浇筑时要采用合理正确的浇筑技术,切实加强施工控制,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2.1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工程控制。一是混凝土浇筑时,每台输送泵要在卸料点和斜坡底口分别配置两台5cm插入式振捣器,施工中要进行两次振捣,对上层混凝土和下层混凝都要平均振捣和深层振捣。二是振捣控制。在浇筑施工中的振捣施工时,要保证振捣速度均匀,要合理有效控制振捣器的作用长度,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大于5cm。操作要求是:振动棒移动间距控制一般在35厘米左右,不能超过50cm,振动器间距模板不超过18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而不下沉为易,施工中要做到“快插慢拔”,振动棒移动间距一般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要均匀的插入混凝土内部,并要逐步按照顺序进行移动,避免出现漏点,保证振捣整个过程均匀、密实。平板振动器使用中,对于移动间距的操作应该以保证振捣器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为准。施工中对较大的预埋件要注意预留出气孔并确保埋件处混凝土夯实。三是楼层混凝土浇筑时,要从施工段的一端开始依次倒退施工,一般梁的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楼板混凝土用平板式震动器振捣。
2.2要做好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一是模板浇筑。浇筑前要保证模内的干净清洁,浇筑振捣时要由外向内,先两边后中间,要注意控制好振捣时间。二是预留施工缝。施工缝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施工需要,在每个施工分区之间留置的一道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由于受施工设备、人员和施工原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一次完成浇筑任务,就需要预留施工缝来确保工程质量。预留施工缝要确保预留的宽度和接缝处干净整洁。三是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施工中使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初凝时要用压力水把浮浆、碎片和钢丝网片冲洗干净,待混凝土凝结后拆掉钢丝网,再用高压水二次冲洗施工缝,确保缝内清洁干净;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或尽早拆除模板及时用人工凿毛;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使用凿毛机处理。四是后浇带施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防止现浇混凝土因为收缩不均或者受到温度影响而产生一些有害的裂缝,一般情况下会根据施工设计的要求,在建筑物的墙、基础底板或者梁等关键位置设置后浇带,将建筑物结构分成若干分块,在内部收缩后,再对临时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从而使构件结合的更紧密,提高分块混凝土的整体性,从而有效控制大面积开裂问题。
2.3要做好振捣。建筑浇筑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大量气泡,为了排出气泡,减少蜂窝麻面现象出现,使混凝土充分有效紧密结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经过振捣过的混凝土会增大强度,提高浇筑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振捣时要把握好振捣的强度和频率,过大会造成砂浆离析降低强度,过小则不能充分密实融合,达不到预期效果。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控制
3.1做好技术准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首先操作人员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硬度等级、坍塌度、初次凝结、最终凝结时间向混凝土供货商提出详细的标准要求。灌浇前务要有专业人员监测场地的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不能出现中断,进行不间断浇灌,否则可能出现意外建造缝,因此必须权利保证水、电、拌合装备、震动捣实装备的正常运行。
3.2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一是通过喷水雾进行骨料预冷,降低骨料、拌和用水的温度。或用低温地下水或自来水、冰水降温。二是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施工中水泥材料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能降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矿渣硅酸盐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用较多。三是加强混凝土温度监测。全天候安排专人对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时检测,浇筑温度一般要保持在28℃以下,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度之差不能超过25℃,混凝土温度骤降不能超过10℃,温差过大要立即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
3.3做好养护工作。控制温度是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作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如果遇到炎热干燥天气,混凝土水分蒸发后会形成脱水,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微裂缝,从而使混凝土的粘合力和强度降低,必须认真做好养护控温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养护时施工人员要根据温度、空气湿度等的变化来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给混凝土营造适宜的环境。当模板拆除后,要在混凝土表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从而保证混凝土早期的增长强度。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差大于20℃时,要及早搭建防护棚,根据温度情况来采取适宜的调温方法,进行合理养护。
4 结语
当前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越来越多,施工技术的首要任务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施工技术,在满足设计需要的同时,尽量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改善传统的低强度现象,严格把好每一道施工工序,做好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才能更好的促进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航.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江西建材,2017,(17):81+83.
[2]周增军.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实践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3):60-61.
[3]杜西江.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1):41-42.
论文作者:周兴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水化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