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杨春红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福建厦门 361001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优质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大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另外,观察组患儿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70%。结论:将优质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腹泻

前言:

腹泻又称为“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具体是指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次数明显超过正常频率[1]。腹泻粪便特点包括:水分增加、粪质稀薄,或含黏液、脓血、未消化食物等。本文提出将优质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为验证该护理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规范指正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21例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年龄在0.8岁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5)。病程为1.1至5.5d,平均病程(3.1±0.6);

观察组,22例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年龄在0.7岁至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7)。病程为1至6.1d,平均病程(3.2±1.1);

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腹泻医学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1)给予患儿补液、退热、纠正电解质等常规治疗;(2)严格消毒隔离;(3)叮嘱患儿家属按医嘱喂服药物,定时做好体温、脉搏等常规检查;(4)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臀部护理;(5)实时观察患儿反应,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主治医生;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环境护理。首先,为消除患儿陌生感,入院后应向其和家长介绍病区环境,以及消毒隔离、陪护、探视、作息等方面制度;其次,为患儿提供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温度、湿度的适宜,通常温度控制在22℃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床单的清洁,同时为缓解患儿情绪,需用暖色调床上用品;

(2)病情观察。首先,实时观察患儿大便次数、气味、量、性质等,以及排尿的次数、量、时间等,同时加以评估,并做相应记录;其次,以患儿排尿情况、哭时有无泪、末梢循环、眼窝有无凹陷、前卤门、皮肤弹性、口腔黏膜、口唇、意识、精神、面色等情况为依据,监测其脱水情况;还有,以患儿低血钙、酸中毒、低血钾等临床表现为依据,判断其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方面情况;最后,实时观察患儿有无腹胀等情况,及呕吐物的气味、量、性质等方面情况,以避免早期肠套叠的发生;

(3)饮食护理。为减轻患儿胃肠道负担,提高消化道功能速度,应指导其进行合理饮食。合理化的饮食需以患儿病情,消化道功能紊乱等实际情况为依据,具体:首先,针对脱水严重的患儿,应给予其一定易消化类辅食,如面条、粥、米汤、牛奶等,进食过程中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其次,针对脱水较轻的患儿,如果是幼龄患儿,可持续给予哺母乳。如果是可进食的患儿,应暂停给予其食物6h,之后恢复正常饮食,但需进食易消化食物;

(4)口腔护理。由于患儿患病期间体质较弱,加上常呕吐、进食少,且需长期服用抗生素,致使细菌容易在口腔内滋生。为防止鹅口疮的发生,需指导患儿多饮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凉白开,同时如果患儿发生鹅口疮需给予其制霉毒素进行治疗,将制霉毒素研碎加入1.4%碳酸氢钠进行外涂。另外,指导患儿进食后进行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

(5)臀部护理。由于频繁的排便,会对臀部皮肤产生刺激,加强儿童皮肤较嫩,可能导致臀部出现感染、发红、尿布疹等症状。因此,在患儿便后应加强对其臀部的清洗,同时清洗完毕后还需擦拭干净,以防止臀部感染、尿布湿疹、性泌尿道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对于臀部局皮肤发红的患儿,可利用40%氧化锌或者5%鞣酸软膏进行外涂,以优化局部的血液循环;

(6)高热护理。护理人员应实时观察患儿体温变化、临床反应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当患儿体温处于<38.5℃状态时,需指导其尽量不要服药,应采取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如鼓励其多饮水;

(7)心理护理。在连续性呕吐、腹泻等病症折磨下,治疗过程中患儿难免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相应注意事项,对患儿所表现出的负面情绪,给予及时的关怀、鼓励、安抚,以取得患儿的信任,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1)以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比较作为观察指标。具体指标包括: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大便次数、住院时间;

(2)以护理后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将护理后患儿恢复效果分为三种级别,即:无效、有效、显效。其中,无效:患儿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发热等症状无任何改善,大便次数与外观无变化;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大便次数有所减少,大便外观有所好转;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次数与外观均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各组治疗数]×100%。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s)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比较

经相关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大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2.2护理后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中,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0%。且两者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腹泻是儿童时期高发病,我国6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率为201%,且平均每年每个儿童发病3.5次,严重影响患儿成长与正常发育,甚至威胁生命[2]。目前,临床针对小儿腹泻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然而要想提高治疗效果,必须配合以系统化、全面化临床护理。因此,本文提出将优质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该护理方法以患儿为中心,以其实际病情为依据,为其提供环境、病情观察、饮食、口腔、臀部、高热、心理等全方位、系统化的护理措施[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大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另外,观察组患儿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70%。

综上所述,将优质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沙吾列?木塔力甫,朱慧洁.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08:117-118.

[2]蒋林,王科武.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40-341.

[3]涂江美.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01:74-76.

论文作者:杨春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杨春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