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思维论文,多种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04.4 文献标识码:A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许多理论问题迄今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有的同志认为,创造性思维是非逻辑思维;有的同志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性思维。对于这两种观点,本人持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应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是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统一,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的辩证统一。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运用。
一、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逻辑思维指的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及各种思维方法,在理论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和关系。
非逻辑思维指的是诸如形象思维、情感思维、联想、想像、猜测、直觉和灵感思维。
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方案的选择是逻辑思维在起主要作用。即使是直觉或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发现问题,那么,要捕捉这种直觉或灵感也必须依赖于逻辑思维,因为直觉或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即使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在最后也必定要靠逻辑思维的补充、验证。总之创造性思维始终都贯穿着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则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突破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种飞跃。直觉思维是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它给人的印象是一种突然的顿悟,然而这种顿悟不可能凭空产生,而只能在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
当然这绝不是说灵感、直觉等非逻辑思维是无足轻重的。恰恰相反,灵感和直觉等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有重要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对科学研究来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通过直觉等非逻辑思维获得的。如达尔文在阅读马尔萨斯人口论时,突然悟出了“自然选择”原理;凯库勒通过梦蛇发现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式;阿基米德入浴发现浮力定律等。这些事实说明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有重要作用,但是绝不能把它的作用片面夸大,只强调非逻辑思维的作用,把它说成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没有非逻辑思维就不能创造和突破;而否定逻辑思维的作用,把逻辑思维贬低为不是创造性思维,说靠逻辑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一个科学家不靠逻辑思维,只靠非逻辑思维是不能实现创造和突破的。爱因斯坦说得好:“科学家必须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描写。逻辑之对于他,有如比例和透视规律之对于画家一样。”这就是说,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单靠灵感和直觉等非逻辑思维是不能实现创造和突破的。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在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虽然彼此不可代替,但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如非逻辑思维中的直觉思维可以在瞬时之间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省却许多中间环节,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但这种直觉思维的缺陷是偶然性太强,结论是或然性的。逻辑思维可以对事物进行严格科学的推理,能够有把握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结论可靠。其缺陷是中间环节太多,不能得到瞬时效果。
非逻辑思维的长处正好是逻辑思维的短处,非逻辑思维的短处正好是逻辑思维的长处。二者结合起来,则成为比较完整的思维。所以说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
二、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统一
所谓扩散性思维,就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重组眼前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所谓集中性思维则是利用已有信息,达到某一正确结论。事实上,两种思维过程多水平的结合,构成创造性思维。
扩散性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它的特点是大胆假设。它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信息加工朝多种可能的方向进行,其结果有可能由已知导出未知,发现新信息,开拓新领域。扩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对于顺利地提出新假设有重要作用。如牛顿从一个落地的苹果,想到苹果为什么脱落后会往下落,而不往左去,也不往右去,为什么不往上去?是什么原因使苹果脱枝后往下落呢?月亮不是很象苹果吗,为什么月亮不会落下呢?为此他仔细地阅读了许许多多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著作,他想月亮绕地球旋转为什么也不会飞出去呢?地球绕太阳旋转为什么也不会飞出去呢?经过一系列设想,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客观规律。试想牛顿没有这种扩散思维能力,他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吗?
但是,是否有了扩散性思维就能有创造性思维,解决创造任务呢?否!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仅仅有扩散性思维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集中性思维的配合。集中性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同,它的特点是小心求征,寻求唯一的正确的答案。在思维过程中,它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比较,使之朝一个方向聚敛集中,形成一种答案。集中性思维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客观规律有重要作用。
科学需要深入本质,而深入本质,求佳创优不能不使用集中性思维。扩散性思维可以为问题解决提出许多方案、设想和办法,这是重要的。但是,这些方案、设想和办法决不会都是最有价值、最正确或最理想的,因而不能不通过比较、评价有所取舍,有所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集中性思维的过程。仍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律的过程为例。虽然他运用扩散性思维提出了好几种可能答案,但在几种答案并存的时候,正是牛顿感到困惑、上下求索的时候。当他通过长期的研究、大量的艰苦的实验,运用集中性思维,做到了“去伪存真”的时候,他才真正地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上下求索、去伪存真的过程中,集中性思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吉尔福特在强调扩散性思维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集中性思维的作用。他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就与评价思维有关。虽然过早地评价会抑制扩散性思维的进行,但扩散性思维的进行决不可能完全摆脱评价思维的影响。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互补。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是交替进行、协同活动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不是“集中——扩散——再集中——再扩散”,就是“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不扩散,则思路闭塞,难以产生众多的新观念,新设想;不集中,则优劣不辨,无法对众多的新观念,新设想做出评价和选择,得出肯定的最佳效果。扩散、集中,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只有扩散才能集中,只有集中才能扩散。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三、创造性思维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的辩证统一
所谓潜意识是指人们长期积累起来的储存在头脑中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不自觉的、非逻辑的、模糊的反映活动。“潜意识”概念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来的。弗洛伊德认为:“我们至今所认识的只是脑的功能的一小部分,就象冰山的一角,我们人脑和其他大部分功能,就象潜藏在海面下面的庞大冰山一样,潜藏着许多非意识、无意识的更多功能,这种无意识功能的大部分被称为潜意识,潜意识是我们人类智慧的仓库,在潜意识中潜藏的智慧,不分昼夜,不停地工作着,可能转变为情感或制造灵感。”
所谓显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那种自觉的、逻辑的、明确的反映活动。人们的思维处于显意识状态时,具有集中的注意力、强烈的兴趣和明确的目标。
无论是显意识活动,还是潜意识活动,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的机能。它们既相互区别、对立;又相互贯通、联结。显意识通常处于强烈的、严密的、稳定的、有规则的集中状态;其稳定性、集中性愈强,人们的思维的自由范围就愈小。潜意识则总是处于无序的、无规则的发散状态;其无规则性、发散性愈强,人们想象、直觉思维的自由范围就愈大。当人们显意识活动增强或活跃时,潜意识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当显意识活动减弱或停止时,潜意识活动就会增强或活跃。它们既能单独进行,又能同时进行。但是,它们不会互相替代,也不会同时以同等程度显现,而是在不同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移地位。
在思维活动中,显意识和潜意识又是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所研究的信息或问题时,便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兴奋中心。在兴奋中心的范围内,已有的经验、知识,通过显意识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来探求问题的答案。但是,长期紧张工作的兴奋中心一旦被抑制,就会引起该中心周围皮层细胞的兴奋,这时储存在潜意识中的潜沉信息就有可能在外界偶然因素刺激下,导致一部分潜意识转化为显意识,从而扩大了信息来源。这时人们凭借其直觉能力,往往能触类旁通捕捉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信息。在显意识状态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可能在潜意识转化后得到解决。这是因为在显意识中不能组合的信息能在潜意识中形成组合块。
尽管潜意识对创造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潜意识在创造性思维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自始至终起决定作用的、最基本的仍是显意识。因为潜意识的内容是在显意识状态下长期积累而成的。潜意识结果一旦闪现,即成为显意识,并为显意识所同化和变形。显意识和潜意识的辩证统一,扩大了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信息组合的效率,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认识和自觉地把握显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及其辩证统一规律,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本质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是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统一,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的辩证统一。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的组合过程,是多种思维的优化组合,是多种因素的系统综合的统一体,是多种思维的多方面的协调、平衡、和谐。总而言之,综合就是创造性思维。
收稿日期:200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