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病[1],具有起病急、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致死率已大为降低,但致残率仍高达60%—70%,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也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达到最好的预期治疗效果,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已有研究表明,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康复及日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3]。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质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且已逐渐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4]。笔者对影响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及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1、人性化护理的概述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降低或减少不适的程度[5]。与传统的护理相比,人性化护理更加注重对病人的关怀和照顾,要求护士不单局限于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更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
2、影响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2.1心理因素
大部分脑梗塞患者急性期会出现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病症,患者对突发的生理功能改变所引起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丧失难于接受,且急性期后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绝望等心理情绪,不但不利于治疗效果的发挥,更有甚者会失去生存信心,直接影响日后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脑梗塞后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已成为直接影响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6]。
2.2疾病因素
2.2.1躯体功能障碍
一般来说,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变化与残疾的程度呈正相关。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相应的躯体功能障碍也越严重,而躯体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躯体移动、言语、进食等)受限,显著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为患者的躯体功能是独立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患者的躯体活动能力是评价临床客观状况的敏感指标[7]。研究发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8]。
2.2.2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塞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生活质量[9]。欧海宁等[10]研究发现认知损害的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
2.2.3并发症
肺部感染、秘尿系感染、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11-12]。戴书峰等[13]的调查研究显示,有并发症的患者生活质量比无并发症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与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观察到的结果一致。
2.3康复训练
研究表明规范的康复锻炼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14-15]。没有接受规范康复治疗的患者由于任其功能障碍自然恢复或不科学锻炼,易造成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导致残疾或残疾加重。而且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王涛等[16]研究发现:社区康复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开始至5个月末的改善程度超过5个月末至17个月末的改善幅度,这表明康复介入越早,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越明显。
2.4家庭社会因素
有研究[17]认为:年龄、生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经济收入等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社会因素。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观察发现有家庭成员关心照顾、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容易得到满足,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好,康复效果好,生活质量较高。
3、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实施
3.1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悲观、抑郁等心理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多与病人和家属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度干预,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增强患者的内心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负性情绪,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在与病人交流过程中要掌握好技巧,语气温和,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必要时可使用肢体语言。良好的沟通技巧可调动患者的情绪,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并可获得对治疗的积极作用[18]。
3.2基础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具体措施:(1)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安静、整洁、舒适的诊疗环境;(2)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确定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根据自理程度给予相应的协助。(3)帮助或协助患者洗漱、穿脱衣服、进食、大小便,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为卧床及瘫痪患者建立舒适卧位,定时翻身、叩背,预防压疮,擦浴1-2次/天,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口腔护理2-3/天,保持口腔清洁,增进病人的舒适感。
3.3积极防治并发症
患者的病情及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和日后生活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积极治疗及预防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是恢复期康复护理的首要问题 [19]。作为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加强用药观察的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积极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3.4康复训练护理
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曹小英等[20]研究发现,早期规范化的康复护理不仅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得到恢复,更重要的是使患者自我训练的主动性加强,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潜能。一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后48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适宜的训练方案,对于可以进行主动锻炼的病人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协助,对于肢体严重不便或瘫痪的患者,应及时帮助患者进行一些被动型的训练,比如瘫痪肢体功能位的摆放、肌肉的按摩、肢体被动运动等,并配合针灸、理疗使患者尽快恢复残存的功能。护士也应根据患者恢复的程度及时调整锻炼方案,锻炼遵循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由间断到持续的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鼓励主动活动。训练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并注意安全,防止二次损伤。
3.5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并能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调整其社会、心理功能[21],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4.小结
综上所述,脑梗塞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急、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生活、经济负担。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脑梗塞患者预后的终极目标,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住院期间针对其影响因素,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充分为患者考虑,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人性化护理与患者身心恢复相结合,将疾病教育、心理支持、康复训练带入日常护理当中,可以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各领域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降低疾病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志,2012,3(4):731-732.
[2] 罗颖,除程莹.康复训练和出院后康复督导对脑梗塞康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646-1647.
[3] 黎瑞仪,陈树娣,蔡树泳,李素芬.个性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5):724-726.
[4] 陈显玲,余瑞乐,陈连瑞.个性化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21):3708-3709.
[5] 宋月梅.人性化护理对住院患者心理应激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4,11(21):2316.
[6] 钟美容,马秋平,朱秀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9,31(10):1553-1555.
[7] 原天香,周志红.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8(31):3136-3137.
[8] 戢秋明,谢良平,程五福.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研究[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4):333-335.
[9] 胡勇善,吴毅,刘世文,等.三级康复治疗改善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的多中心随即对照研究[J].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4(1):6-11.
[10] 欧海宁,李盈盈,陈红霞,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8):685-687.
[11] 赵纯,金曼,张玉梅,等.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
复,2006,10(24):131—133.
[12] 李安.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5):490—491.
[13] 戴书峰,吴裕臣,洪道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和影响因素[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12):891—894.
[14] 胡勇善,吴毅,刘世文,等.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3-8.
[15] 时美方,朱美红,顾旭军,等.康复护理干预对单侧空间忽略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11-512.
[16] 王涛,倪朝民,范文祥,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0):934-937.
[17] 顾裕,曹龙海.家庭干预对脑卒中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健康,1998,4(3):29-31.
[18] 赵景翠,赵小霞.浅谈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应用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4,27(11).157-158.
[19] 孙雁翔.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5):134—135.
[20] 曹小英,朱美红,时美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康复,
2006,21(3):212.
[21] 王小蓓,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中国临床护理2009.1(5):411-413
作者简介:高志琼,女,大专,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
通信地址:广西桂林秀峰区乐群路15号(541001),
电 话:15907874387,Email:1297389742@qq.com
论文作者:高志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脑卒中论文; 并发症论文; 脑梗塞论文; 病人论文; 功能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