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素质与素质教育——深圳市中小学校长为素质教育做了些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校长论文,些什么论文,中小学论文,深圳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子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经成为无需争辩的事实,它是我国教育界对基础教育现实问题理性把握的结晶,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但是,如何使这条思路实实在在变为现实,或者不仅仅作为一种教育理想或假设而存在,至今还面临着严峻挑战。问题的解决固然涉及到许多因素,诸如人、财、物、时间、空间、管理、理论研究、操作体系建构等等,但无论怎样,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校长或教学管理者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据此,我们对深圳市中小学校长(包括教导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管理者为深圳市青少年素质教育所做的工作。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142份,有效问卷136份,其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72份,中学校长(教导主任)64份(其中33份涉及初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和突破口,31份涉及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和突破口)。问卷涉及深圳市中小学校长或教导主任对素质教育相关信息的储备、开展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提供的条件保障、学校课程结构的变革以及对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阻力和突破口的理解五方面。
二、结果与讨论
(一)素质教育相关信息储备
落实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校长和学生,其中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是关键。校长(教导主任)应全面了解素质教育相关信息,系统认识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操作体系、评价等。调查显示,我市翻阅《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教育研究》杂志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摘、其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资料的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占有效问卷的比例分别为:中学95.31%、75%、89.06%、85.94%,小学87.50%、52.78%、95.83%、88.89%(见表1)。可见我市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均具有查阅素质教育相关信息的意识。而且,他们更多地关注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普及性读物,对《教育研究》这类综合性理论刊物的关注相对较少。这说明中小学较为关注素质教育操作层面的信息。
表1 校长为实施素质教育所做的工作
调查项目 中学校长 小学校长
A《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61(95.31)63(87.50)
B《教育研究》杂志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 48(75.00)38(52.78)
C有关素质教育的文摘 57(89.06)69(95.83)
D其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资料 55(85.94)64(88.89)
2学校为实施素质教育
A承担有素质教育的研究课题26(40.63)46(63.89)
B有一位以上的主任统筹全校素质教育38(59.38)57(79.17)
C每个年级有一位教师协调同级教师的工作23(35.94)39(54.17)
D聘请校外有关专家指导21(32.81)27(37.50)
3学校就素质教育实施
A曾与个别家长讨论48(75.00)64(88.89)
B曾向家长发出问卷了解他们对素质教育的意见15(23.44)23(31.94)
C曾为家长举办有关素质教育的讲座 28(43.75)40(55.56)
D曾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素质教育研讨活动 24(37.50)39(54.17)
4为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
A举办过素质教育成果展览 30(46.88)35(48.61)
B设立素质教育资料中心(室) 21(32.81)31(43.78)
C与其它学校互相观摩交流 40(62.50)56(77.78)
D曾在课程方面做过一些改革13(20.31)32(44.44)
(二)组织与协调工作
1.处理与“素质教育研究”的关系
不管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或者是一种教育模式,还是一种教育政策,实施素质教育都必须有操作性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究还很不深入,没有出现一套可供中小学参照的素质教育实施框架,甚至从客观上讲,即使有一套参考性实施框架,也很难完全适应我国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需要。湖南“汨罗经验”和上海“南市经验”可算是公认的推行素质教育比较成功的做法,这些经验对于具体每一所中小学而言,也只能是参考,绝不可机械照搬。因此,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立足自身学校实际,将素质教育研究与素质教育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在实施中研究,在研究中实施,学校在素质教育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调查表明,我市40.63%的中学和63.89%的小学为落实素质教育而承担相关研究课题,46.88%的中学和48.61%的小学举办过素质教育成果展览,62.50%的中学和77.78%的小学与其它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相互观摩交流(见表1)。看来,深圳市中小学比较重视素质教育研究,而且小学比中学更为突出。这与前述中小学比较关注素质教育相关信息是相吻合的,关注研究信息是开展研究的前提。
2.与家长的横向联系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靠学校自身努力,但仅仅如此远远不够,学校自身努力与家庭和社会的有机配合分不开。就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与家长的联系而言,深圳市有75%的中学曾组织与个别家长讨论素质教育问题,23.44%的中学向家长发放问卷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43.75%的中学为家长具举办有关素质教育的讲座,37.5%的中学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素质教育的研讨活动,相应地,深圳市开展上述与家长联系四方面活动的小学百分比分别为:88.89%、31.94%、55.56%、54.17%。可以看出,深圳市小学在“与家长讨论素质教育”、“举办素质教育讲座”和“邀请家长参加素质教育研讨活动”方面比中学更为普遍,这或许与中小学所经受的升学压力不同是相关联的。较低比例的中小学“向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素质教育的意见”,而“与个别家长讨论”素质教育问题的中小学比例较高,表面上看此二者与前述深圳市中小学注重素质教育研究的现象有些矛盾,但实质上更说明中小学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
3.内部管理关系协调
素质教育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借助系统的安排和协调方能运行。表1显示,59.38%的中学和79.17%的小学安排有一位以上的主任统筹全校素质教育,35.94%的中学和54.17%的小学为学校各年级安排有一位教师协调同级教师的工作。说明我市占半数以上的中小学校注重全校素质教育统筹工作,占半数以上的小学注重年级协调工作。总体上看,深圳市小学落实素质教育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普遍优于中学。
(三)条件保障
实施和研究素质教育需要必要的条件保障,诸如人、财、物等教育资源保障、激励制度保障、环境气氛创设保障等等,其中人、财、物保障是前提。表1显示,32.81%的中学和43.06%的小学设立素质教育资料中心(室),62.50%的中学和77.78%的小学与其它学校开展相互观摩活动,32.81%的中学和37.50%的小学聘请校外有关专家指导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过半数的中学和小学安排有一位以上的主任统筹全校素质教育,过半数的小学还为各年级安排有一位教师协调同级教师的工作。可见,深圳市中小学在实施和研究素质教育过程中人和物的条件保障基本到位。从表2也可以发现深圳市中小学财力投入已不是素质教育的阻力,认为缺钱的小学、中学占很小比例,分别为5.56%和4.69%(初中6.06%、高中3.23%)。
表2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
(四)课程变革
课程问题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已经达成共识。目前我国学校课程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其方向与素质教育的思路日趋一致。但就目前我国课程管理形式而论,可供中小学实施课程变革的课程类型主要是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
1.活动课程改革
深圳市现行活动课程设置占学校课程比例状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活动课程占总课程11~15%的小学比例达41.67%,占总课程6~10%的小学比例有30.56%,仅4.17%的小学开设活动课程的比例为1~5%。活动课程占1~5%的初中达48.48%,比例最高,以下依次减小,没有一所初中的活动课程可以占到学校课程的21~25%。高中与初中相似,活动课程占1~5%的高中占48.39%,以下依次减少,没有一所高中的活动课程占到总课程的21~25%。总体而论,小学活动课程开设比中和高中要顺利。中学与小学在开设活动课程的力度上差异较大。
但是,在中小学校长思想上认为活动课程应该开设的比例与学校实际开设的比例有较大的差距(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认为活动课程应占学校总课程11~15%和16~20%的小学校长分别为54.17%和30.56%,而目前小学活动课程占总课程11~15%和16~20%的学校只有41.67%和18.05%(见表3)。中学在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也较大,认为活动课程应占6~10%的中学校长分别有45.45%(初中)、51.62%(高中),认为应该占11~15%的中学校长分别有36.36%(初中)和32.26%(高中)(见表4),而目前初中和高中开设活动课程达6~10%的学校比例仅仅为27.27%、32.25%,开设比例达11~15%的初中和高中学校比例仅仅为18.18%和16.13%(见表3)。造成活动课程占学校课程比例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与学校实际经受的升学压力不无关系,这同下面即将讨论的中小学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和选择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相符合的(见表2、表7)。
表3 目前深圳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占学校课程的比例
表4 认为活动课程应该占学校课程各比例的中小学管理者
表5 目前深圳市中小学选修课程占学校课程的比例
2.选修课程改革
深圳市中小学选修课程设置占学校课程的比例状况见表5。表5显示,选修课比例仅占1~5%的小学有43.06%,没有开设选修课的小学占多达38.89%,开设选修课的比例能够达到16~20%的没有一所小学。多数初中和高中开设选修课程的比例在1~5%和6~10%之间。相比之下,初中和高中开设选修课的情况比小学要好,而初中开设选修课的总体情况又比高中要好。这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高中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是相关的。
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认为选修课应该设置的状况见表6。与表5比较,不难发现,中小学对选修课的认识与中小学选修课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认为小学选修课应该占学校课程6~10%、11~15%、16~20%的小学校长的比例分别为37.5%、54.17%、11.11%,而实际上设置选修课达6~10%、11~15%和16~20%的小学比例分别只有13.89%、5.56%和0%;认为选修课应该占学校课程11~15%和16~20%的中学校长多达30.3%和21.21%,而实际上设置选修课达11~15%和16~20%的初中比例只有12.12%和3.03%;认为选修课应该占高中课程11~15%和16~20%的高中校长多达22.58%和19.35%,而实际上设置选修课达11~15%和16~20%的高中中比例只有6.45%和0%。其原因同样与中小学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和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的选择也是相符合的(见表2、表7)。
表6 认为选修课程应该占学校课程各比例的中小学管理者
表7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五)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和突破口
表2表明,深圳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从大到小依次是,小学阶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评价手段、缺钱;初中阶段:评价手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缺钱;高中阶段:评价手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缺钱。
表7显示,深圳市中小学选择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依次为,小学阶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评价手段、钱;初中阶段:课程内容、平价手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钱;高中阶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评价手段、教学方法、钱。
表2和表7显示的数据表明,中学均把评价手段视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小学把课程结构作为最大阻力,但在选择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这一问题上,中小学有着明显差异,小学将突破口确定为教学方法,初中和高中将突破口确定为课程内容,说明深圳市中小学管理者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顾虑,这是令人深思的。
三、小结与建议
——深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总体上呈现出诸多一致性:注重与家长的横向联系;注重处理素质教育实施与素质教育研究的关系;注重内部管理关系的协调;注重相关条件保障。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在思想认识上均注重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变革,其中小学较之中学更为普遍和深入。
——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在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比例、选择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等问题上,存在着思想认识与实际操作的不一致现象。一方面校长认为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的比例应该提高,另一方面在课程实践中又没有将它们提高到相应的比例;一方面,校长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是评价手段和课程结构,另一方面又不把评价手段和课程结构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这说明深圳市中小学校长都相信和理解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并依据教育现实对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了相应的调整。这些困难可能与学校管理者从事课程改革实际的自主空间有关,也可能与他们所承受的不同程度的社会压力有关,这些压力有的来自深圳移民对学校教育的较高期望,有的来自民族传统文化注重学生升学的历史惯性,有的来自学生择校压力,但最为直接的压力还是升学。
——校长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赤字,最缺乏象蔡元培、张伯苓式的教育行政管理人才”,其道理是深刻的,值得深思。首先,应该赋予校长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中国的教育的确存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现象,解决当前教育现实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将部分权力下放给校长,由校长自主决策。可以先在部分学校实验,再由点到面,逐步走向成熟。其实,要进一步提升校长的素质。赋予校长一定自主权是重要的,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校长更要学会运用自主权。过去我国教育由中央统得过死,校长管理学校教育好比“带着脚镣跳舞”,即使如此,学校看到了教学方法上的自主空间并取得一些突破,今后如何继续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并使教学方法尽可能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一致,校长必须从更高层次把握。不仅如此,即使在课程管理体制僵化的条件下,校长也应该“抛开脚镣跳舞”,应该尽可能在有限的自主空间内对现有教材进行调整、增删和重组。更何况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强化校本课程的趋势,校长应该充满希望,积极为课程改革作好准备,不要消极等待;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理念;要培养自身的变革与创新精神。长此以往,消解校长“一手抓素质教育,一手抓应试教育”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年初抓素质教育,年终讲应试教育”的现象,就会变成现实。
——素质教育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工程,深圳市落实素质教育要借助社会、家庭力量,建立一套一体化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与理解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学前、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一体化。深圳市是一个新型的移民城市,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城市社会里,人口、经济、政治等条件较为优越,整个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期望较高。这些优势对素质教育一体化工程的实施有着巨大的帮助。
——改革“升学体制”是深圳市落实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且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从前面的分析已经发现,阻碍深圳市素质教育实施的因素是评价手段,升学教育的瓶颈也是评价手段。要改革评价手段就必须改革升学体制。可以说,升学体制不改革,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很难发挥,而且受到极大的制约。升学体制改革的焦点在大学的招生与毕业生质量检测体制。确立开放型的大学入学体制和严格的毕业生质量检测体制,采用“宽进严出”的模式,将成为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宽进严出”的大学招生体制将会拓宽高中毕业生的升学途径,将会减轻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进而减轻初中的升学压力,相应也会减少小学的考试压力。可以预测,这种“升学体制”的改革将会给深圳市的素质教育创设一个宽松、活泼和有效的运行环境。深圳市城市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素质结构等等,即使深圳市中小学教育观念、大学招生制度和毕业生质量检测制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改革旧教育管理观念和制度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放式问卷调查显示,深圳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普遍认为:深圳市课程计划统得过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分类过细,课程难度大、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学校教育体现不出个性,学生素质得不到综合发展。建议给学校留有制定教学计划的余地,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综合课程”的研究;增设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活动能力,打好学习的基础;改革教材,降低知识难度,突出工具学科的实用性。这些意见反应出我市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改革学校课程的强有力的呼声,说明深圳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