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探究论文_李鹏飞

影响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探究论文_李鹏飞

吉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33

摘要:当前,在送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着一些施工质量问题,对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为降低质量问题的产生频率,需要针对各类质量问题采取对应的防治对策。文章分析了送电线路工程质量的特点,并对多项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与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送电线路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送电线路;施工质量通病;产生;防治

引言::送电线路施工复杂程度较高,施工范围较广,其施工质量不仅影响着其能否按时完工,也关系着后期运行状态。在具体施工中,因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导致送电线路施工质量问题时常发生,面对各类质量问题,必须要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一、送电线路工程质量的特点

1.1影响因素较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环境、施工方案、安排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施工人员素质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1.2施工复杂程度较高,施工中许多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没有固定的施工流程,施工环境也较为复杂,所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1.3质量的隐蔽性。送电线路施工工序较多,中间产品较多,存在较多的隐蔽工程,如若检查不到位,那么很可能会埋下质量隐患。部分工程表面看起来质量合格,但实际可能存在质量隐患,很容易在后期出现问题。

1.4在送电线路施工结束后,无法对工程开展拆解等方式进行检查,因此,必须要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只有保证各项工程的质量都合格,才能确保工程整体质量。

二、影响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探究

2.1基础分部工程

2.1.1土石方开挖

在对土石方进行开挖阶段,未能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铲修基面情况产生的原因:测量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水平差的测量不准确;未能正确掌握施工基面的概念;施工阶段,故意偷工减料,减少工作量;铲基面没有设定±零点桩。

主要处理措施:①选用技术水平较高的测量工人;②加大对施工基面的检测力度;③设定施工基面±零点桩。

2.2.2现浇基础

(1)基础拆模表面出现“蜂窝”、露筋、裂纹等现象。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混凝土配合比不科学,水泥、石子等用量出现较大偏差;振捣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情况发生;养护不利,拆模时间过早;钢筋笼和模板位置不准确,保护层不均匀也容易造成露筋现象。

主要处理措施:①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用料,严格掌控好水灰石的比例;②对塌落度对立柱顶面下300mm的范围内进行仔细检查,同时增加水泥用量,有效降低坍落度;③使用套型扁铁钎子加固模板,以便更好的排除混凝土表面水泡;④施工阶段务必要采用机械振捣模式,同时根据要求采取养护措施,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2)基础各部几何尺寸出现偏差。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施工过程中支模的找正方式不准确,导致基础偏离甚至出现尺寸错误;钢筋笼位置不准确,导致支模不稳定,致使立柱顶断面及地脚螺栓中心偏离;图纸使用不当。

主要处理措施:①转准基础支模的中心店,认真校对各个部位的尺寸;②将模板及地脚螺栓找正后加以固定。

2.2架线分部工程

2.2.1导地线展放

导地线损伤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运输碰伤,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磨损、金钩、断股,张力放线线段过长,超过15个以上滑车,使用的导、地线滑车转动不灵活或变形,紧线完工后,长时间不给附件,不安装间隔棒,又处于大风天气,张力场、牵引场、锚线点与钢丝绳交叉处对导地线采取保护措施不利;

处理对策:检查导地线损伤情况及处理结果,检查导地线所使用的放线滑车,检查越线架搭设位置、宽度,检查特殊地形、地物采取的护线措施,检查线轴出线时线轴上厂家制作时接头和损伤位置,检查锚线点导地线保护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导地线连接

导地线压接管压后弯曲、裂纹等。产生的主要原因:操作方法不当,管质量差,放线段过长,放线滑车使用年限过长,滑车使用次数多压接管无防护套。

主要控制方法:按液压规程规定顺序操作严格控制放线段长度;检查内容:检查各连接管质量、内外径长度尺寸,检查压接管液压施工工艺,检查压接后管外型及各位置尺寸,留有记录,检查压接管压后管表面质量。

2.2.3紧线

导、地线弧垂超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观测档选择布置不合理,驰度观测采用的方法不当,观测误差大,大风天气,能见度差,温度差悬殊,计算错误、没考虑上、下山连续倾斜档调整值,相间、子线间没调平,画印记不准,没按印安装连接金具,耐张段三项平衡挂线误差大(计算误差,连接金具耐张串长度丈量误差,以及各子线画印误差等)。

主要处理措施:①根据标准要求对观测档进行选择,安排专业能力强的测量人员进行操作;②安排经验足的测量工作人员在较为关键的线档进行观测;③观测弧垂应实行统一的标准,即统一调整各个子导线弧垂;④选择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员计算弧垂值以及平衡挂线上、下山连续倾斜档调整值等,在校对弧垂时应有两人以上同时在场,观测完毕应立即上塔逐个标注印记;⑤耐张串金具长度必须是实测的长度,确定割线线长之前要至少测量2次,确定没有错误时再割线;⑥必须按照之前的标注印记来安装连接金具,依据上、下山连续倾斜档调整值来将线路调整到准确的位置。

2.3组塔分部工程

2.3.1塔材组装

螺栓数量、类型不符合设计要求。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没有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配料和施工;螺栓类型准备不全,数量不够,长短型号不符合规定。

主要处理措施:①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配料和施工;②螺栓类型及规格必须依据设计要求来配备和运用。

(2)螺栓紧固率较差。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操作人员质量、安全意识较差,责任心不强;螺栓类型及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操作扳手力臂较短,质量较差;交叉铁中心没有加垫,或者加垫的数量不符合要求。

主要处理措施:①在施工之前就明确职责;定岗定位;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配料及施工;③使用扳手质量要过关,力臂要长,强度要过硬。

(3)塔材弯曲变形。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操作手段有误,吊点位置不满足要求;运输过程中,装卸较为粗暴,导致部分塔材出现弯折的情况;对于长度较长的塔材未能做好起吊补强工作。

主要处理措施:①运输过程中要轻装轻卸;②施工时要依据作业指导说明书施工,做好起吊补强措施。

2.3.2铁塔整体结构

铁塔结构倾斜出现偏差。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基础顶面高差出现较大偏差,补强措施不及时;螺栓紧固率较低,导致紧线后的塔身整体结构变形甚至倾斜。

主要处理措施:①施工前,一定要认真核对杆塔底盘或者基础顶面的高差,出现问题及时处理;②严格依据铁塔分部工程的作业指导说明进行施工;③切忌超长起吊,且吊点位置必须要经过测量人员计算、确认。

(2)转角塔架线后向角内部发生倾斜。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架线之后,转角塔螺栓紧固率较低,导致其结构变形;地脚螺栓紧固率较低。

主要处理措施:①注重耐张转角塔螺栓的检查;②加强控制螺栓紧固率;③架线后要对地脚螺栓的紧固情况展开全面检查,确保其扭紧力矩满足标准要求。

结语:送电线路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与施工人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施工中,需要各个单位加强沟通配合,确保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当前送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都是可以通过采取相应手段加以控制的,因此,需要参与施工的各岗位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保障送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董勇.送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J].通讯世界.2014(15)

[2]孙华伟.送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探究[J].通讯世界.2015(16)

[3]王常勇.送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

论文作者:李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影响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探究论文_李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