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产业链延伸与连接的条件与对策分析_企业经济论文

黑龙江垦区产业链延伸与连接的条件与对策分析_企业经济论文

黑龙江垦区产业链 延伸、联结的条件分析与思路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垦区论文,黑龙江论文,产业链论文,思路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龙江垦区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地引起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的注目。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垦区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提出了许多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黑龙江垦区产业链延伸、联结的条件,并探讨其思路和对策。

一、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有利条件

1.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垦区一贯坚持改革,下大力气抓好改革,为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创造了优化的体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小农场已由生产经营主体变为产权主体,并形成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多种经营承包形式。据农场总局1996年4月统计,家庭农场自有大中型拖拉机占全垦区总数的97.1%;自有收割机占93.4%;生活费自理已全部到位,生产费自理率已达95.8%。现已兴办各类家庭农场202790个,占各类农业经济组织总数的99.9%;承包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3.5%;劳动力占农业总劳力的96.4%;还有股份合作农场等多种形式。大农场已由行政领导变为全方位服务,开始走上“服务体系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服务企业产业化”的轨道。垦区现已形成总局、分局、农场三级服务网络,普遍建立了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信息咨询等全方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条龙体系,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二是工商运建服企业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垦区现有工商运建服企业1868个,其中小型企业1850个,改革基本到位,实行股份制改造的169个,占9.1%;实行委托经营的76个,占4.1%;实行租赁经营的541个,占29.2%;被拍卖的106个,占5.7%;被兼并的74个,占4%;已破产的100个,占5.4%;还有784个实行抵押承包,自负盈亏。共盘活资产135680万元。大中型企业28个,公司化改制有了明显进步,已实行公司制运行的8个,占28.6%;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的11个,占39.3%;已出现5个产业化的企业集团。三是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垦区组建农垦(集团)总公司,与农场总局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在农场内部实行政企分开已经在绥滨等农场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九个管理局由一个管理层次变为总局(总公司)的派出机构已经结束,其原有机构295个,现有89个,比改革前减少了70%,原有机关干部2447人,现有1229人,减少50%。四是其它配套改革进展迅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展很快,已有全部55万职工参加了养老和职业保险,并创造了“功勋田”、“养老田”制度;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2.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垦区现在已经形成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庞大产业体系,为产业间的结合提供了丰富的产业资源。产业最高层次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垦区全都拥有,且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每一次产业中又包含多层次的各种产业,这些门类较多的产业各自独立存在,区别其它产业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垦区的庞大产业体系。第一次产业体系中主要存在四个层次,越往高层产业数量越少,越往下层产业数量越多。第四层次的产业,并不是终极产业,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细分,位于“农业——种植业——粮食——杂粮”第四层次的杂粮产业,就可以分为红小豆、绿豆、饭豆等。

3.垦区上下认识趋于统一。随着垦区产业链延伸与联结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使垦区上下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认识日趋统一。总局党委已经把产业链延伸和联结作为实施产业化战略的重要措施。垦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总局党委的决定,一改过去部门间、企业间各自为战的分割状态,打开场门、垦门,积极促进垦区内各产业间的联系和结合,按产业链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组织种、养、加、销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以保证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顺利进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产业重新组合和联结的高潮。

4.具有初步的实践经验。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是从改革以后开始的,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从面上看,已在垦区全面开展起来,九个分局都有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联结形成的产业集团,大部分农场也已形成或正在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据农场总局1996年4月统计,产业链延伸和联结取得明显效果,突出表现在已经组成产业化企业集团13个,初步完成跨场的大型经济产业链21个,农场范围内的179个,而且通过合同、利益、资产、服务为纽带,把龙头企业和基地联结起来的已有199个。主要是以小麦、稻米、奶粉、大豆、甜菜、大麦、肉鸡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向农业、商业延伸和联结,一批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集团正在兴起。垦区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5.政策规定业已出台。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最大障碍是所有制与部门的限制。计划经济使不同所有制产业形成严格的壁垒,不允许相互之间结合。而各行业部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与其它产业联结。改革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允许并鼓励企业间的横向与纵向联合,这就为突破所有制界限作出政策规定。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取向,为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证。

二、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不利条件

1.认识障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允许或鼓励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但仍然比较原则和抽象。特别是农垦系统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比较陌生,认识始终局限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自我封闭,片面强调各农场、各企业、各部门的利益。因此,对产业链延伸和联结出现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很多干部和职工不清楚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指的是什么。因为,国有农场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没有出现一定数量的规范化典型,人们缺乏感性认识,制约着认识的升华。二是对产业莲延伸和联结的目的认识不清。有些同志认为,在垦区实行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就是单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取得规模效益。而没有看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创建新型的国有农场制度,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集团目标。具有这种认识的同志,不可能在行为上赞同和积极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三是存在模糊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必然打乱现有的垦区组织结构,造成农垦系统的分散,农垦系统的完整性、统一性将受到冲击,影响垦区的健康发展。实际上,垦区的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说的农垦系统的完整性、统一性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发生变化,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改变。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组织创新,促进尽快形成更高层次上的农垦系统组织结构,出现更高水平上的完整性、统一性。这种模糊看法,就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其进一步稳定发展。

2.负担障碍。垦区自改革以来取得很大成绩,特别是近几年发展更快,但仍没有改变活力不足、效益低下的根本状态,负担沉重,资金严重短缺。现在垦区流动资金贷款高达30多亿元,每年利息在3亿元以上;还要承担双重负担,每年税金在3亿元以上,社会性支出高达5亿元;集体转业人员离休补贴1.8亿元,劳改就业人员落实政策补贴6400万元。开荒资金不到位,仅1980年国家就有20万公顷的开荒资金不到位,垦区向银行贷款3.1亿元,每年需支付利息3000多万元;政策调整、体制变化、自然灾害造成亏损性挂帐近10亿元等等。这些沉重的负担压在垦区企业和职工肩上,有的农场濒临破产,生产、生活难以为继。由于垦区负担沉重,拿不出更多资金来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直接影响其推进速度和效果。

3.环境障碍。国有农场的环境主要是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在经济环境上,实行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需要有健全、发达的市场体系。当前,不仅市场体系难以在短时期内建成,而且“诸侯”经济的市场封闭,部门和地方利益强化的干扰,严重影响产业间的联系和结合。国家对国有农场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健全,计划指导、财政补贴等还远远没有到位。国有农场的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计划指导、补贴三位一体,国家必须给予切实可靠的支持,才能促进国有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以便可以拿出更多资金,从事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在社会环境上,社会、政策负担越来越重,职工的工资早已变为档案工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职工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只是一句空话。

4.体制障碍。垦区的管理体制是经过多次演变而成的。现今的体制总体上看是一种条块双重领导,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即部省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对于这种体制认识很不一致,有的认为这是一种“中央出钱、垦区出力、地方受益”的体制,是改革的产物,有利于垦区经济的发展;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不仅影响垦区经济尽快进入快车道,而且拖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后腿。如果不考虑历史发展过程,不从垦区实际情况出发,轻率作出改变垦区体制的决策,肯定会给垦区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冲击。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根本就谈不上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

三、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思路与步骤

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产业经济学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为依据,以职工所有制为基础,以抓主导产业链延伸和联结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多种形式地实行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一手抓“龙头”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手抓基地的发展建设;通过利益吸引、资产联结、契约保证等方法,延长和扩大产业链;采取大胆试点、勇于创新,及时将松散型联结转化为紧密型联结等措施,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最终实现全垦区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集团。

以职工所有制为基础,是指垦区所属农场和工商运建服企业,在企业内部发行不上市、不能自由转让的股票,使职工成为企业财产所有者的一种基础制度。如果垦区能建立起职工所有制,一方面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职工拥有企业股票,成为企业财产所有者,使企业产权清晰,割断了作为政府附属物的隶属关系,有利于政企分开,一步一步地推动企业早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也只有这样,产业间的合作和联结才可能由企业自主决定。另一方面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职工成为财产所有者,就调动了职工生产经营和关心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产业链延伸和联结,就有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看,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是产业改革行为,可以密切产业间的联结,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结构变化和建立起新的产业组织,这种新的变化必然要有新的制度与之相配合。原有的垦区单一全民所有制已不能适应变化的需要,而发展职工所有制就成为一种可行性选择。

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用二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广泛、大胆的试验。处于初始阶段的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不论在广泛程度和发展形态上,都存在需要发展和深化的问题。发展和深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建筑在广泛、大胆试验的基础上。广泛试验的内容相当丰富,从范围角度看,各个产业都要有自己的试验典型;从区域角度看,每一个农场、每一个分局都要确定自己的试验点;从发展模式角度看,要尽可能将各种模式的试验发展起来,以便总结经验;从功能角度看,松散型、半紧密型和紧密型延伸和联结都应选取典型,进行反复深入地试验,等等。总之,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反复、深入试验,尽可能取得能代表垦区广泛情况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推进打下良好的典型基础。在试验中,特别要发扬大胆创新精神,争取有新的突破。

第二步,用二年左右的时间,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对于试点成型的经验,认真地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垦区的非重点产业中的企业,应有三分之一企业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重点产业力争达到二分之一。推广要稳健,不求划一。在推广过程中,一定要边推广、边总结、边改进、边提高,为全局推广奠定更广泛的基础。

第三步,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垦区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全面推行,形成具有垦区特色的产业链体系。这个产业链体系是以垦区主导产业链为先导,各产业链为基础,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集团。垦区产业链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仅局限于垦区范围内,它是以垦区产业为主导,与垦区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产业进行延伸和联结而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产业链体系。

四、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对策

1.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垦区要想使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深入开展起来,首先要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定式,尽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一要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在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这就为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要在垦区开展产业发展大讨论,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对产业链延伸和联结重大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使广大干部和职工认识到,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垦区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三要积极组建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队伍,深入开展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没有一大批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就很难将产业链延伸和联结全面开展起来,并不断推向前进。

2.突破常规推进的限制,确立主导发展战略。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是关系到垦区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壮大,必须突破常规推进的限制,确立主导发展战略。一要科学地确定主导产业链。各分局、各农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既要适应全垦区的要求,也要带有自己区域的特色,千万不要一刀切。比如,垦区东部的红兴隆、建三江、宝泉岭、牡丹江四个分局,处于三江平原地区,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地条件适宜种植水稻,因而可以重点抓好稻米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而九三、北安等分局的气候与土地条件等,不适宜种植水稻,而适宜种植大豆,不应当把稻米加工产业链确立为主导产业链,而应确立大豆加工产业链为主导产业链。二要科学地确定“龙头”企业。垦区主导产业链确定以后,必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确立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向其它相关产业延伸和联结。确立“龙头”企业,从垦区的实际情况看,一般以分局范围较为适宜,当然也不否定一些大型农场自己进行或几个农场联合确定共同的“龙头”企业。就全垦区角度看,要对各产业、各层次的“龙头”企业选择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地进行调整,做到每个产业的“龙头”企业名符其实,总局、分局、农场每个层次“龙头”企业各司其职,避免雷同且互相争抢。三要科学地确定战略基地。无论是主导产业还是“龙头”企业,都是以原料基地为依托的。围绕主导产业链的需要,加强原料基地的扶持和建设,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垦区产业门类较多,分布在广大的区域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千万不能形成一哄而上建基地的局面,也不能互相垄断和争抢基地。四要科学确定市场需求。主导产业链的选择根本上是受市场需求制约的。垦区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状况,及时地调整主导产业链的构成,以便形成市场带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带基地的态势,有利于主导发展战略的实施。

3.突破部门利益的刚性,发展新的利益结构。垦区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必须突破部门的限制,部门限制自己所辖产业与其它产业联结的根本原因,是怕失掉已经形成的既定利益,利益的刚性作用相当明显。部门利益是客观存在,但它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必然要冲破旧的利益结构,而以新的利益结构来代替。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就为突破现有利益格局,建立新的利益结构,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形式和方法。

建立新的利益结构,一要允许各产业部门相互联合。垦区的各产业部门应制定政策,允许其所属企业与其它产业部门联合,人为限制的部门要给予必要的处罚。要从全垦区的整体利益出发,看待自己部门的局部利益。只要是有利于整体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提高的,就应该放开部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特别是总局、分局两级行政管理部门,更应该从大局出发,积极促进产业间的延伸和联结。二要允许新的企业实行新的利益机制。垦区应对延伸和联结而成的新的产业部门采取新的政策,允许它们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新的利益结构,各级领导部门不再干预和限制它们的利益分配。三要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凡是实行新的利益结构的企业,如果它们向职工发行内部股票或其它有价证券,职工在这些方面的收入应免去所得税。

4.突破组织僵化的壁垒,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垦区实行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必须突破组织体系封闭的壁垒,建立新的组织体系,一要充分认识组织体系重要依据的变化。改革以来,垦区组织体系的依据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垦区经济组织的微观细胞发生变化,已从生产队为主转变为以家庭农场为主,动摇了旧有组织体系的基础,不进行创新,就会阻碍垦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垦区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从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导的个体、私营经济并存的局面,自我封闭,限制产业之间联系的组织体系已经不适应了。二要积极创新各种新的产业组织。垦区在新的组织创新时,应特别注重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产业组织的构建。对于已经建立的,积极进行总结和完善;正在筹建的,应按规范进行;还应不断加大其数量。还要注重行业协会的建立,搞好各个产业的联系和服务。行业协会是在垦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以后,在原有组织向新组织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适宜家庭农场经营方式的最佳经济组织,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三要采取多样化的发展思路。垦区新的经济组织创新过程应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各个农场、各个企业、家庭乃至个人都可以选择并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各种形式、各种构建方法都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5.突破旧有方法的影响,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是产业组织发展的新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同样,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奏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为了满足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需要,一要编制全垦区投入产出表。垦区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定向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地编制出垦区投入产出表,它可以直观地表达出垦区各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投入系数表,反映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结关系,找出它们的亲疏程度,通过投入系数表可计算出逆阵系数表,反映各个产业部门变化由此引起直接和间接其它产业的变化。根据上述分析,可以作为我们进行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重要参考,对于产业间关系紧密的,某一产业变化能影响较多产业变化的,都应优先考虑它的链条延伸和联结。二要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很多,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种:股份渗透,即采取产业之间参股的方法,从某一局部或某一内容入手,逐渐向更大范围或更广泛内容渗透,可操作性强,符合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股份合作,比较适合产业链延伸和联结初期时使用,广大职工也容易接受;经济联合,即不同事物或组织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这也是较为复杂的联结结果,不论是哪种联合,双方签定契约合同非常重要;嫁接方法,即把有活力的产业部门或产品接到另一个产业部门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这对于搞活垦区企业有很大作用,并且振动不大;兼并方法,即把别人产业并入自己产业,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方法,应慎重使用。

6.突破谨小慎微的桎梏,大胆试验勇于创新。一要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垦区广大干部、职工应继续发扬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从垦区各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大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产业链延伸和联结试验,不断创造出新的典型。二要开展全方位的试验。从层次上看,总局、分局、农场都要确定自己的试验点,认真搞好试验;从产业类型上看,垦区各个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都要进行大胆试验;从内容上看,不论是资产联结、股份联结,还是劳动力联结、技术联结,都要进行试验;从范围上看,在垦区产业内部延伸和联结的基础上,逐渐向省内外、国内外延伸;从联结程度上看,要有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等之间联结程度的试验。三要建立试验的反馈系统。垦区应注重建立试验的反馈系统,及时将试验的信息反馈给决策部门,使决策部门掌握试验的实际情况,以利于肯定成绩、改正错误,把握试验的前进方向。试验反馈系统可由政策研究和有关产业部门共同组成。

7.突破人才短缺的制约,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要认真进行挑选。垦区对于从事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专业人员,要认真进行挑选,把那些具有一定理论、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干部、职工挑选出来,专门从事该项工作,一般不要轻易变动。二要积极组织实践。垦区应将那些专业人员组织起来,为他们创造条件,实际开展这项工作,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增长知识和经验。产业链延伸和联结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而主要是实践问题,实践经验和知识更具有重要作用。三是科学实施培养。垦区应采取一切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不论工作多么繁忙和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将其抓在手上,而且,要不间断地进行下去。

8.突破计划体制的禁锢,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垦区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集政、企、社于一身的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必须按市场经济需要,加大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一要先在垦区内部政企职责分开,形成一个党委领导下的一套机构、两种职能。省农场总局作为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管理全省农垦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部门,保留现行的行政管理职能;管理局改为总局派出机构,逐步向经济实体过渡;农场通过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像全国改革试验区绥滨农场一样,实行内部政企职责分开,实行系统与地方双重领导,以系统为主的领导体制。二要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一个党委领导下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逐步向经济实体过渡。组建“黑龙江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场总局代表省政府对农垦企业实施行政管理,总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和联结;逐步强化总公司的职能,弱化农场总局的职能,向经济实体迈进;农场成立农工商综合经营公司,同时建立负责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的专门组织,可称为农场管理区、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或农场行政管理区等,统一管理本辖区的行政管理工作,为逐步建立乡(镇)的政权奠定基础。三要还行政权于政府,使垦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积极创造条件,本着成熟一个剥离一个的原则,逐步将农场承担的政府、社会职能交还给地方政府,成为真正的法人企业。四要在做好内部政企分开的同时,着重抓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列入全国农垦一百个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宝泉岭、绥滨、八五四、赵光等农场,就突破制定规划的初步阶段,积极、主动地组织实施;已迈开政企分开第一步的绥滨农场,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建立和完善,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推广;积极探索在“社区管理委员会”中建立一级财政,具有相应的财政、税收职能。

9.建立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政策体系。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政策体系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内容上看:包括产业链结构政策,主要是研究垦区产业链的发展方向,主导产业链的选择以及安排各个产业链的发展顺序等;产业链组织政策,重点研究其目标取向和实施手段。产业链联系政策,重点规定产业间的关系及关联程度;产业链保障政策,是指与上述各方面政策内容关联度最大的有关政策。

第二,从层次上看:包括国家、省制定的有关政策;垦区制定的政策,虽然所处层次较低,只要符合国家、省制定的政策精神,具有更直接、更符合垦区实际、更容易产生实效的作用。

第三,从运行上看:必须克服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四大误区。一是波动性政策短缺。制定的政策缺乏连续性,人为地发生一些不应有的变化。二是冲突性政策短缺。制定的政策相互矛盾,特别与国家、省的有关政策精神不相符,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二号文件管一号文件。三是片面性政策短缺。制定的政策不完善或只考虑局部的特殊利益,忽视整体的全局利益。四是心理性政策短缺。制定的政策执行不坚决,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或者怕变,怕掌握不准犯错误等。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利益偏好”。为了自己局部的利益,制定一些不完善、不连贯、不一致的政策,造成政策体系的混乱和可信度下降,严重地干扰政策的运行。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政策应克服这些短缺,冲出误区,提高政策的正效应,以便引导其走上成功的发展道路。

第四,从方法上看:包括克服机械照搬方法,提倡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垦区在制定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政策时,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有关政策,但不能机械照搬,垦区应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从垦区产业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套符合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新政策,促进、激励、保证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有序地发展和壮大,从而带动垦区经济的腾飞。

标签:;  ;  ;  ;  ;  

黑龙江垦区产业链延伸与连接的条件与对策分析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