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3、胃脘痛常用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多讲究辨证治疗,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等诊治,判断患者胃脘痛症型,从而进行针对性胃脘痛,同时中医药在治疗胃脘痛时讲究药食同源。一是脾虚胃寒型胃脘痛,其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脾虚、脾阳不足,患者天生阳气不足或者是饮食中贪食生冷食物,进而损伤脾阳,致使体内阴寒兴盛,其患者通常面色萎黄并存在着神疲乏力等症状,其治疗以暖胃为主,因此用药是多用黄芪建中汤,以温暖脾胃和缓解胃痛。在治疗过程中可服用参苓白术丸去除身体内部的湿气,然后再服用知柏地黄丸等补肾养脾胃。另外,患者在饮食中要忌生冷食物,多食用温补型食物。【2】二是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日常情志不畅,日久使得肝气犯胃,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颈部憋闷、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这种类型的患者在治疗中则首要为疏肝理气,在治疗用柴胡、黄芩、半夏、党参各10克,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枚煎药服用。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汁300毫升。患者也可以服用一定的逍遥丸,来疏肝理气。临床治疗中,肝气犯胃型患者多见,临床治疗中多对进行患者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和沟通,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临床治疗中发现,心理疏导法对于肝气犯胃型患者效果显著,经过医生的疏导,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有的患者不需用药即可痊愈。三是肝火犯胃型胃脘痛,其主要是肝气郁结所致,日久化火,主要症状为胃部灼痛、大便干燥等,其中医治疗则首要的是去肝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饮用一定的菊花茶来去肝火,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能够有效的预防肝火上升。四是胃阴亏虚型胃脘痛,患者日常饮食中嗜食辛辣食物,进而损伤胃津,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饮食过程中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治疗,以芍药汤滋阴养胃。五是血瘀胃络型胃脘痛,其主要症状时肝郁气滞、日久行气不畅所致,患者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暗斑点,中药治疗胃炎时首先是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在治疗过程中用鸡内金、山楂、丹参各20克,香附、佛手各10克,木香、砂仁各6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前7味水煎取汁,大米煮成粥,加红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食用。六是寒热错杂型胃脘痛,患者伴有胃痛、胃胀等胃部不畅等症状、胃部有灼热感,同时患者还伴有口苦、口干、口臭等症状,饮食时喜好冷食。治疗寒热错杂型胃炎时,多是采用半夏泻心汤,以理气和胃,同时在饮食上饮食不宜偏寒凉也不能偏温热,在选择饮食时多选择平和性的食物。七是饮食停滞型胃脘痛,饮食停滞致使胃气中阻,患者症状上主要为胃痛、胃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是消食导滞,在治疗过程中用保和丸方加减来治疗,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同时,在饮食中要少吃多餐,饮食要清淡为主,多选择好消化的食物。三、结论中医药治疗胃脘痛讲究辨证治疗,中医认为胃脘痛常见病因主要为气滞和脾胃虚弱。在患者诊治之前,借助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还要通过把脉、患者症状变现等明确患者的虚实、寒热、气血,然后对症下药。【3】【参考文献】[1]畅彬如,雷春丽,马红学.中医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6):95-96. [2]田红霞,邱渊.张树本治疗肝胃气滞夹湿型胃脘痛经验浅谈[J].糖尿病天地,2019,16(9):26-27.[3]孔春芹.张超教授运用泻心汤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探微[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8,41(5):66-68. [4]黄硕,林志豪,韩诗筠.何若苹应用脘腹蠲痛汤治疗胃脘痛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6):393.
论文作者: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药论文; 饮食论文; 经验论文; 肝气论文; 脾胃论文; 寒热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