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论文_王萍

中医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论文_王萍

王萍(龙泉驿洛带镇公共卫生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发现,中医药药食同源的特点,在治疗胃脘痛时效果显著。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经验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关键词】中医药;胃脘痛;临床经验胃脘痛指的是患者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的一种病症,多伴随着食欲不振、胃胀、嗳气、泛酸等胃肠道临床表现。当前社会人们的作息习惯、饮食习较差,导致胃脘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药治疗胃脘痛讲究辨证治疗,先辨明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一、胃脘痛病因病机胃脘痛又称作胃痛、脘痛,是一种常见内科疾病。中医治疗多讲究辨证治疗,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等诊治,判断患者胃病症型,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胃病有多种病因,感受外邪、自身情志失调、饮食不规律、自体脾胃功能虚弱等因素均可引起胃病。《内经》认为风寒湿热都能够导致胃脘痛,中医认为表邪入里,导致人体气机不畅从而导致胃脘痛。隋·巢元芳在《诸病源候论》中分析认为,胃脘痛多是“风冷”之邪导致的。中医认为肝气失调,忧思郁怒也会导致胃脘痛。再者,《金匮要略》、《素问》等多本药学著作中指出饮食不节也是导致胃脘痛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家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临床经验,总结胃脘痛病因,包括环境因素、情志因素、饮食因素等。综合历代论述和临床治疗经验,导致胃脘痛的原因主要有风寒暑热湿燥火,内伤情志,饮食不节以及脾胃虚弱等。临床经验发现气滞和脾胃虚弱是导致胃脘痛的两大主要原因。二、中医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总结1、研究资料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脘痛患者293例。对这些患者的研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史、病因、病程、症状、证型、治疗方法以及反馈信息等。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胃脘部疼痛,多伴随着消化系统症状。对患者的病史、病症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胃脘痛临床治疗经验。对患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患者检查结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或者有溃疡等,诊断患者为胃脘痛。2、胃脘痛辨证要领中医治疗胃脘痛,需要对病症进行辨证,中医药讲究“不通则痛”,造成胃脘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临床经验,导致患者胃脘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气滞导致的胃脘痛;二是患者脾胃虚弱导致的胃脘痛。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胃脘痛主要与脾脏和肝脏有关。因此,中医药治疗胃脘痛,辨治要点为:分虚实、辨寒热、明气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证的胃脘痛患者病情多是由气滞、挟湿导致,虚证的胃脘痛患者多是由于气血两亏导致的。中医辨证认为,患者大便秘结,且患者喜凉,食用凉性食物后患者痛感加重,此为实证;而患者症状为疼痛,大便正常,且喜温,这种患者为虚证。明确患者的寒热属性,也是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的前提,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凉病情加重,泛吐清水者,多为寒证;痛势较急,胃脱灼痛或胀闷,且患者多伴有腹胀感,此患者多为热证。痛则不通,中医药辨证,要明气血,气血失调导致胃脘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3、胃脘痛常用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多讲究辨证治疗,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等诊治,判断患者胃脘痛症型,从而进行针对性胃脘痛,同时中医药在治疗胃脘痛时讲究药食同源。一是脾虚胃寒型胃脘痛,其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脾虚、脾阳不足,患者天生阳气不足或者是饮食中贪食生冷食物,进而损伤脾阳,致使体内阴寒兴盛,其患者通常面色萎黄并存在着神疲乏力等症状,其治疗以暖胃为主,因此用药是多用黄芪建中汤,以温暖脾胃和缓解胃痛。在治疗过程中可服用参苓白术丸去除身体内部的湿气,然后再服用知柏地黄丸等补肾养脾胃。另外,患者在饮食中要忌生冷食物,多食用温补型食物。【2】二是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日常情志不畅,日久使得肝气犯胃,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颈部憋闷、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这种类型的患者在治疗中则首要为疏肝理气,在治疗用柴胡、黄芩、半夏、党参各10克,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枚煎药服用。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汁300毫升。患者也可以服用一定的逍遥丸,来疏肝理气。临床治疗中,肝气犯胃型患者多见,临床治疗中多对进行患者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和沟通,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临床治疗中发现,心理疏导法对于肝气犯胃型患者效果显著,经过医生的疏导,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有的患者不需用药即可痊愈。三是肝火犯胃型胃脘痛,其主要是肝气郁结所致,日久化火,主要症状为胃部灼痛、大便干燥等,其中医治疗则首要的是去肝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饮用一定的菊花茶来去肝火,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能够有效的预防肝火上升。四是胃阴亏虚型胃脘痛,患者日常饮食中嗜食辛辣食物,进而损伤胃津,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饮食过程中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治疗,以芍药汤滋阴养胃。五是血瘀胃络型胃脘痛,其主要症状时肝郁气滞、日久行气不畅所致,患者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暗斑点,中药治疗胃炎时首先是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在治疗过程中用鸡内金、山楂、丹参各20克,香附、佛手各10克,木香、砂仁各6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前7味水煎取汁,大米煮成粥,加红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食用。六是寒热错杂型胃脘痛,患者伴有胃痛、胃胀等胃部不畅等症状、胃部有灼热感,同时患者还伴有口苦、口干、口臭等症状,饮食时喜好冷食。治疗寒热错杂型胃炎时,多是采用半夏泻心汤,以理气和胃,同时在饮食上饮食不宜偏寒凉也不能偏温热,在选择饮食时多选择平和性的食物。七是饮食停滞型胃脘痛,饮食停滞致使胃气中阻,患者症状上主要为胃痛、胃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是消食导滞,在治疗过程中用保和丸方加减来治疗,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同时,在饮食中要少吃多餐,饮食要清淡为主,多选择好消化的食物。三、结论中医药治疗胃脘痛讲究辨证治疗,中医认为胃脘痛常见病因主要为气滞和脾胃虚弱。在患者诊治之前,借助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还要通过把脉、患者症状变现等明确患者的虚实、寒热、气血,然后对症下药。【3】【参考文献】[1]畅彬如,雷春丽,马红学.中医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6):95-96. [2]田红霞,邱渊.张树本治疗肝胃气滞夹湿型胃脘痛经验浅谈[J].糖尿病天地,2019,16(9):26-27.[3]孔春芹.张超教授运用泻心汤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探微[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8,41(5):66-68. [4]黄硕,林志豪,韩诗筠.何若苹应用脘腹蠲痛汤治疗胃脘痛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6):393.

论文作者: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论文_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