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论文_于小花

住院患者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论文_于小花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291-02

血液检查是判断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护士是血标本采集的主要执行者,护士的工作在提高血标本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临床科室中不合格血标本时有发生[1-3]。有文献报道[4],不合格检验标本发生的原因中65%与护士采集标本相关。

1.临床护士血标本采集现况

胡洪兰[5]选取了90例误差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采集前失误率高达 68.89%,明显高于采集中(16.67%) 与采集后(14.44%)的失误率,提出药物(23.33%)、饮食(40.00%)、患者情绪(21.11%)与检验单核对(15.16%)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贺代碧[6]分析了84例出现误差的检验标本,结果证实采集前、中、后的失误率分别为 69.04%、20.24%、10.71%,因此认为保证检验结果质量的关键在于控制检验标本采集前的影响因素。

调查某三甲医院血标本采集量平均近万根/天,其中发生标本采集错误约100根/天,分析错误的原因分别为:①血标本发生凝血;②血标本发生溶血;③空管;④血标本采集量不足;⑤血标本未签发;⑥标本申请单与标本不符;⑦输血科标本申请单未执行双签名;⑧重复申请;⑨采血管破裂等。

因此进行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高危风险评估成为临床上减少或避免血标本分析前发生错误的重要举措,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2.1 血标本采集前的风险评估

①医嘱下达错误,医生开具医嘱时错选标本类型,导致粪、尿、痰等检查项目误变成血液;②执行采血医嘱时未按照规范流程,导致粘贴试管标签时出现多贴、漏贴以及试管选择错误等;③试管自身问题:失效、有裂缝、管内负压不足等;④试管标签模糊不清;⑤告知患者采血注意事项不到位,导致患者出现进食、特殊血标本未执行正确的体位等;

2.2 血标本采集时的风险评估

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②护士采血技术不规范;③采集部位选择错误;④采集时间选择错误;⑤标本质量不合格,包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标本溶血、标本凝固、血培养标本被污染等。

2.3 血采集标本后的风险评估

①标本送检不及时;②标本送检时未放置在正确的容器内;③标本丢失;④标本送检过程中被破坏。⑤标本送检部门错误延误检验时间。

3.护理对策

3.1 血标本采集前的护理对策

3.1.1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 按照规范执行医嘱,采用双人核对,查看医嘱内容与试管标签上患者的信息、检验项目等资料是否相符,试管选择是否正确。仔细检查试管质量,包括有效期,管身有无裂缝、管塞有无松动等。检查试管标签有无模糊不清。

3.1.2护理人员自身准备 采血前护理人员要了解血标本检验的目的、影响因素,对标本及患者的要求。因此要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正确评估患者 采取合适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血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让患者真正知晓并积极参与标本的留取[7]。

3.2 血标本采集时的护理对策

3.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血标本采集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采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

3.2.2完善血标本采集流程 掌握血标本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采血操作。多管采血时按血培养→抗凝管→无添加试管→有添加试管→其他的顺序[8]。

3.2.3采血部位应准确 在选择采血部位时,建议在两侧手背及手指选择静脉[9]。若待测患者需要输液,应当选择对侧肢体,避免同侧采样。这是因为在液体影响下同侧静脉血液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稀释,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0]。

3.2.4采血时间应准确 早餐前或者用餐10~18h后为最佳的血液采集时间,未满10h采集血液,检验结果中的蛋白质、脂类、糖类与氨基酸会出现偏高,而一旦血液采集时间超过18h,则检验结果中的脂类、糖类、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偏低[10]。

3.2.5采血量应准确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需血量要求进行采血,不可过多或过少。采血管压力不足,可能与试管本身压力有关,也可能与放置时间有关,如负压不够时可改用注射器采血,保证采血量符合要求[11]。观察血量应将试管竖直放置平视液面。

3.2.6避免溶血 如静脉穿刺处的消毒液未干;采血针头过细;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紧密,导致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气泡;患者浅表静脉不明显时,止血带过紧,时间超过1min;拍打、挤压血管或过度运动(如嘱患者反复做握拳运动)[12-13];避免反复回针抽吸及用力拉动针栓;采血失败应更换注射器,避免使用同一注射器再行抽取;真空采血管负压过大;穿刺后未取下针头而直接将标本注入试管内;混匀血标本时过度振荡[14]。

3.2.7避免凝血 采血后未及时摇匀、摇匀时间不够、摇匀方式错误,使血液未能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导致标本凝血。因此血液采集后应及时将试管轻轻颠倒180°,摇匀 5~8次;出血缓慢时边采集边摇匀,防止凝血[15]。勿错用抗凝管。

3.3 血标本采集后的护理对策

3.3.1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系统进行核实,确认所有标本均采集完毕。选择正确的存放容器固定位置放置,并及时联系护运中心,按要求及时送检。若未及时送检,标本应正确储存并与下一班护士进行详细交接做好记录。

3.3.2病房、护运中心及检验科建立标准化的标本送检登记流程,确保标本无遗漏,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4.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建立反思体系,运用根因分析法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时进行分析、讨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认真执行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参考文献】

[1]佟艳.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43-545.

[2]周梅芳.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0):6443-6444.

[3]张金环.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医杂志,2009,15(23):114-115.

[4]凌彩坚.血液标本采集的护理缺陷分析与管理对策[J].右江医学,2010,38(1):105-106.

[5]胡洪兰.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相应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03):425~426.

[6]贺代碧.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03):51~52.

[7]高立卉,孙美华,贺淑梅.血标本采集过程中高危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5,21(11):101-102.

[8]兰建萍,黎宇.影响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62.

[9]毛建红.影响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2,25(9):353.

[10]刘振江.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展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6):842-843.

论文作者:于小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3

标签:;  ;  ;  ;  ;  ;  ;  ;  

住院患者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论文_于小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