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致力于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呢?
一、从现实生活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让他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双十一,利群超市挂着一则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把一张中国地图发给学生,提问: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吗?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根据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虽然有“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简单意识,但对人民币各种票面认识不全,对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中的作用体会不够,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每人都要准备各种票面的人民币先让学生认识各种票面,然后再进行简单计算。这样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用模拟人民币,但配套教具尚未出台。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多媒体课件先展示生活中的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的场景图,同时配上画外音,引入新课,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了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大屏幕再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接着再让学生分类,用课件展示分类的过程和结果,最后进行简单换算。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
四、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亲其师信其道
数学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为此,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讲出很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时,甲老师说:“这也算对的。”乙老师这样说:“你的想法真是妙极了!我们都没有想到,谢谢你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 学生无疑是喜欢乙老师,因为他的课堂用语体现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另外,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五、快乐活动,体验乐趣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数学课上我设计一些动手实践、游戏、表演等活动。这样寓教于乐,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理解、巩固数学知识。
如《时、分、秒》这一单元,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任务。1时、1分是基本的时间单位。由于1小时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感受1分有多长,然后借助“分”来体验“时”。教学过程中,我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1分钟长还是短?”学生争论不已。接着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坐一分钟,许多孩子高声喊道:“1分钟的时间太长了。”我又播放他们熟悉的旋律——歌曲《十二生肖》,孩子们听的陶醉了,当我说:“停,1分钟时间到!”他们又个个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这么快?”通过活动体验,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1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能做哪些事情,我设计了1分钟能写几个漂亮的铅笔字,1分钟能完成几道口算题,1分钟能跳多少个跳绳等活动。在这堂课中,把抽象时间单位的学习转化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欢笑中探索,不仅收获了新知,还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
论文作者:沈伟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人民币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在论文; 时间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