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层行政权力”-1真的是“执行力”赢了吗?-2如果中级水平执行不好,怎么办?-3“你必须做你不明白的事情吗?”4.是机械的执行还是创新的执行?_执行力论文

说“中层行政权力”-1真的是“执行力”赢了吗?-2如果中级水平执行不好,怎么办?-3“你必须做你不明白的事情吗?”4.是机械的执行还是创新的执行?_执行力论文

话说“中层执行力”——1.是否真的赢在“执行力”?——2.中层执行不力怎么办?——3.“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吗?——4.是机械执行还是创新执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层论文,执行力论文,也要论文,不理解论文,机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是否真的赢在“执行力”?

夏江萍(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副校长):

何谓执行力?用中国文化来解读,就是指贯彻实施计划的能力。至于在学校背景下来解读,就是践行学校办学目标,按质按量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执行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学校有效运行的保证,要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转化为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靠什么?靠执行力。执行力赢,则学校赢!而中层干部,作为学校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其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潜力,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层执行力赢,则学校赢!

王益民(江苏省江阴市英桥国际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

“执行力”缘于企业管理,对于这些移植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慎重,大家都在学洋思,但20多年来,又出现了几个洋思?至多几个山寨版洋思而已。为什么?学洋思,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执行力挺进学校也有一个本土化问题。学校的本土特点是什么:以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学校最大的特点,学校不是流水线和产品,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人”的问题。执行力,如果没有经过教育化的洗礼,就有可能酿成校园的“血雨腥风”。所以,我一直认为,执行力应该是基于教育的执行力,它的基本属性还是教育而不是企业。基于教育的执行力,不仅让你拥有了执行力,还拥有了另一种“力”——领导力!

秦培元(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

一所学校能不能办好,关键人物是校长和中层领导。校长必须出思想,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党的教育方针、主管部门的法令法规与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特有的办学理念,化为学校的一整套制度,形成学校文化,这是一所学校能否办好的首要条件。校长的思想能不能转变为老师的行动,产生好的效果,关键在中层领导,在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张炳华(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校长):

我认为学校能否成功,关键是校长,校长能不能把学校办好,关键在执行力。我最喜欢看《中国兄弟连》和《亮剑》这两部电视剧,其中有些做法很值得借鉴。又比如洋思中学它能走到今天,就是校长把他的思想转变为老师自觉的行动,取得了成效,这靠什么?靠执行力,也就是通常说的一句话,校长要一声喊到底。

庞荣瑞(江苏省常州市星辰实验学校校长):

我也喜欢看《亮剑》。但是我看到《亮剑》的李云龙是不执行上面的指示;我也喜欢研究企业,海尔的张瑞敏老总有个口号,让每一个层次都在思考。所以我对赢在执行力这一句话,有些不懂,如果按照某些嘉宾谈的,执行力就是中层执行校长的意见或者执行校长的决策,那么这种执行力不能赢,我个人的观点是赢在创造力。

马晓洪(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校长):

有两点认识,一是在我们中国国情之下,我们的学校要成功,我们的校长要成功,我们的老师要成功,他必须赢在执行力;二是关于执行力,它并不是一种呆板地、机械地、盲目地执行,它应该包含着约束力,包含着精神力,包含着形象力,也包含着创造力,这才是完美的执行力。

薄俊生(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校长):

学校管理基本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是人员的管理,即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合适的工作项目上,解决一个用正确的人的问题。第二是战略的管理,就是要制定学校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现实的工作计划,解决做正确的事这样一个问题。第三是运营的管理,就是如何实施规划或计划,解决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问题。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完整地说就是用正确的人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样我们的学校一定能办好。那么在人员基本确定、战略决策也已经基本决定的情况下,执行显得最为重要。一名管理专家说过:任何组织的成功靠的是5%的正确决策加上95%的高效执行,没有执行一切等于0。

王笑梅(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

观察现在的教育现状,这次的“两会”期间对教育提出的问题最多,也最尖锐,所以我感觉在大的方向走偏的时候,执行力带来的并不是赢,那种结果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想说我们的执行力越强,最后付出的代价或许越大。

薄俊生:

我们现在讨论执行力的问题,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就是用正确的人,第二个是有正确的战略决策,在这个前提下来讨论执行。如果我们还没有执行,那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事情的成功来说,占了100%的重要性;一旦战略决策决定了,那么高效的执行就占了95%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还是认为赢在执行力。

王笑梅:

可我觉得目前这个状况下,什么事情是正确的?谁也不是天才可以预知。而且我们目前认为的决策方向是正确的,多少年后回过头来看,我们当年认为很英明的决策是否有非常大的失误?这一点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证据!

秦培元:

决策正确与否,它是因势因时决定的。另外,设想一下,若干年以后,就我们教育来说,如果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境界的时候,我们这个执行是不是需要?我认为肯定是需要的。

庞荣瑞:

薄俊生校长说前提是决策正确,但我可以这样说,校长带一个团队,很难保证任何决策都是正确的,那下面怎么去执行呢?我的个人观点是,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所以我的团队,我不强调执行力,我是强调创造力,因为什么?我不赞成刚才一位校长的观点,他说要把校长的思想转化为行动,我主张每一个层面都要有思想,学会决策执行和反馈评价,否则的话校长就变成学校里的太上皇,我觉得只要把每一个层面的人的积极性和智慧充分发挥出来,这个团队就是有核心战斗力的。

芮火才(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

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执行力,没有创造力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执行力。

2.中层执行不力怎么办?

何琼(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学校中层执行力强,体现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高效、主动地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成了体现中层能力的标志。当然,学校中层在工作中也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如中层都在教学一线,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个人发展与岗位任务相互纠集,产生矛盾;校级岗位有限,中层岗位职业倦怠;中层执行力培训机制缺乏,等等。

汤咏峰(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副校长):

一所学校中层执行力的强弱可以直接显示在师生对于学校制度规范落实到位的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教师对于制度规范的落实到位程度来判断学校中层执行力的强弱。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执行就是从确立学校工作目标到最终产生怎样的结果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操作过程,它需要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换个角度来说,执行制度管理的操作流程越规范、越精细,目标达成度就越高。当然,目前学校中层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对于管理细节的不够注重、实施计划的随意变更、反馈的滞后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改进。

曾宝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

说到“学校中层的执行力”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我们华士实验小学老校长吴辰曾经讲过的三句话:“与狼共舞,比狼更强”;“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用我们的作为稳固我们的座位”。这三句话无疑对今天的话题很有启发。作为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必须明白三点,来认清自己的角色:在下属面前,你是领导;在校长面前,你是下属;在平行部门面前,你又是他们的同事。认真地思考这三个角色并进行自我的完善,对于改善学校中层管理的责任、提高本部门的执行力都有很大帮助。这三个角色任何一个缺失,你都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层。

卞丽霞(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副校长):

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往往会发现,尽管有很好的决策、方案,但未能产生理想的绩效,原因就是策划方案落实不到行动上,中层执行者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标准降低,执行拖沓,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甚至不了了之。如何有效落实计划?我们强调要靠一整套科学的程序来确保执行的效果,要一步一个脚印,将目标转化为指标,将指标转化为责任,将责任转化为计划,将计划转化为管理,在管理中注重“五个抓”,以此提高管理效率,追求计划落实到位。一抓计划,追求结果。凡是计划内安排,都必须要有结果,决不能不了了之。二抓流程,追求效能。要梳理出工作的头绪,进行排序,明晰工作流程。做到既关注实施的进度,又关注实施的质量,这样事情做得才有保障。三抓问题,追求创新。要突出重点环节,抓住主要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突破难题。四抓细节,追求完美。要细化各项工作规范,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从细节处打造精致教育的形象,提高管理的效益。五抓反思,追求提升。要从问题诊断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工作,要用行动研究的意识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提升管理的品位。

何琼:

我认为,造成中层执行力不够的原因,是工作中“过程调控与评价反馈不能及时”导致的。要提高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加强过程调控,及时评价反馈,中层业务部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强化。一是过程管理要形成一个体系。一谈到管理,我们可能马上会想到制度建设、具体措施等等。其实,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不仅仅要有制度、措施、保障等促进、制约层面,还要有生成、调控、提炼等催化、积累层面;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不仅要有一个个规范、健全、科学的制度,更要把这些制度、规范整合成一个管理体系,从而使管理最优化,执行力最大化。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应该从管理体系的价值、设计、个性、效果和文化等五个方面来规划。二是管理要体现及时性、有效性和互动性。及时性:一般学校管理部门比较习惯召开月度或周例会,用以下达任务和处理阶段性管理问题,对教师具体工作行为的考核一般要放在季度或半年进行。这样的评价周期与日常具体的工作状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协调性,所以考核常常显得空泛和依据不足。有效性:作为管理部门在考虑完成策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考虑活动达成度,两者有机结合同步规划才能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因此,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学习有效性管理的方法,提升有效性管理的能力,更要不断提升管理有效性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和设计、规划能力。互动性:互动可以将纯理论式的研究向以活动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转换,是由重形式、重结果、重级别式的管理向重本质、重过程、重研发式管理的转轨。互动是由人际互动、组际互动和媒体互动来共创、构建管理模式的一种整体交互,它是一种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关系、创造新方法、创新自我的实践活动。

钱丽君(江苏省江阴市云亭实验小学副校长):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可见提高个人执行力十分重要。同时我认为,学校中层执行力不能仅指向个人执行力,还应该指向团队执行力。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并不是构成这个团队的每个成员个体素质和能力的简单累加,它更多地取决于团队凝聚、融合、协调的程度。说到团队执行力,我们的眼前自然会浮现出一些熟悉的字眼,比如,目标、责任、信任、沟通、互助等,还有一个关键词——整合,学校中层这个团队必须增强整合意识。通过有意识的整合实现减负提质的目的。而要实现这样的有效整合,必须十分关注提高中层执行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的发展,关注教师学生工作学习的情绪与状态,关注教师学生身体心理的合理需求与愿望。

王明(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副校长):

我想从制度层面来谈谈中层如何提高执行力,因为制度是全体教师做事的准则,也是中层领导执行的依据。说起制度,人们常会说起“无情的制度,有情的实施”,大有把制度置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对立面的倾向。其实制度的表象似乎是“压制人、束缚人”,但出于对学校发展、教师群体发展的考虑,实施科学合理的制度正是“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说起学校制度,可能有人会认为,学校是文化人“扎堆”的地方,不适合企业管理的一套。目前学校的制度建设的真实水平怎么样?我的看法恰恰是,远远不及企业的管理改革,正需要极其虔诚地向企业学习。企业的制度建设影响其管理成效,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命运;而学校作为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生存无忧,管理上变革意识不强、力度不大。目前学校将开展的绩效管理,其核心是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没有健全的制度和细致的实施,恐怕“算一算”就变成了“算了吧”。国家督学李希贵曾在《人民教育》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改到深处是制度》。所以,我要强调的是:提倡执行力,需要健全各项制度并强化其实施。

3.“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吗?

芮火才:

有一句非常有个性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要在执行中理解”。学校的中层干部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理解的要执行”,这个不是问题。但“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似乎是个很难的问题。

秦培元:

不理解的也得执行。为什么呢?校长没有多大的权力,只有重大的责任,而且是法律责任,如果我校长的话下面不执行,出了问题,法律的责任是我负,下面执行了出了问题,也是我负责任,因为校长是法人代表。当然校长的决策应广泛征求意见,要科学、民主;一旦决策以后,就只能执行,我想一开始执行的时候或许他不理解,过一段时间,通过学习,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中层的同志会慢慢理解的。

王笑梅:

这句话适合于商场或者战场,因为在这个领域,往往有时候没有余地和执行者去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情况下,这么要求是可以的。但在学校这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我感觉校长不仅要靠他法人的行政地位,更要通过他的沟通和交流去保证各项决策的执行。如果校级领导或者中层对校长的决策还不理解,这种情况下,他们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但不能保证结果一定完美,或者会产生那种走样甚至南辕北辙的情况。这样在他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强制叫他去执行,一定会影响执行效果,最终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所以更多的时间,校长应该多与中层交流,让对方接纳、理解。越人文的越有文化底蕴的学校,这种不理解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庞荣瑞:

我的理想是赢在创造力,不过我们现在不是生活在理想之中。我不知道在座的校长和副校长、中层干部们,你们是不是允许有人对上级不执行,甚至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我作为一个已经干了20多年的校长,好像上级规定的东西特别是硬性规定的东西是不允许不执行的,如果不执行,结果就是你这个校长不要干了。所以华西村的吴仁宝在全国村书记培训班上说,千万不要觉得领导不对就不干,上面的话肯定是对的。但是回到华西,他仍然按照实际情况干。

王笑梅:

并不是不理解就不去执行,而是理解的要去执行,不理解的到理解后再去执行。不理解的依然不执行,就让那些理解了的去执行。

薄俊生:

关于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我是持反对态度的。第一,如果我们的教师或者中层干部,不理解学习工作的意图,执行就没有动力,他们不理解这个事情,怎么愿意、怎么有力量去做这个事?第二,如果不理解学校的工作意图,执行就会出现偏差,执行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坚持工作的标准不出偏差,如果不理解意图,工作一定会出现偏差,执行力一定会出问题。第三,不理解学校工作的意图,执行就难有成效,因为他不会负责任。为了保证正确地执行,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工作,第一就是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高度,学校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的分析,我每次开会,开头一段都是讲工作的价值,就是要让员工、老师理解这项工作为什么要开展;第二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员工参与到学校战略决策的过程当中来,他参与了就能理解为什么要做这样;第三我们要尽可能地勾画实施的远景,让老师看得到,他就愿意去做,执行力就会强;第四当然要有显著的工作成效,让员工增进对工作的理解,做了以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说明当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执行是完全正确的。

马晓洪:

对于科学的、民主的、充满人文色彩的决策,大家一般是能够理解的。但学校里会存在大家不理解的决策。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因为我们认识的高度有问题。二是我们对一个问题看法时机还不对,没把握好。三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一种急中生智。四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一下子没有过多的时间、没有回旋的余地去引领大家更好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在执行过程中加深理解,加强引领为好。比如安全问题,如果说四川地震灾区那个校长不是在平时搞了那么多演练,放掉有限的教学时间,去搞演练,就不会挽救那么多师生的生命。但我想当初那么做的时候,许多老师是不会理解他的,然而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还有我们上级规定的减负,为什么屡禁不止?其实我们整个教育系统没有完全形成共识,没有很好地执行,因为大家没有在一个高度上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所以我觉得,就是不理解也要执行。所以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或者是一些硬性的规定,我认为还是要在执行当中加深理解,更好地创造性地理解为好。

秦培元:

洋思能走到今天,就是从“不理解也要执行”走过来的。我们上世纪80年代搞课改,当时老师习惯于满堂灌,45分钟填鸭式的教学,我们要求每一节课只讲半小时,最后15分钟必须当堂作业当堂考试。当时有老师不理解,我们每节课半个小时后就在校园里面走,如果有老师在讲课,就让他停止讲课。就是靠这一个行政的命令,逼着老师前面半个小时认真去备好课,后来大家理解了。洋思靠课改走出了困境,这也就是刚才说的,在执行中理解。

张炳华:

对上级行政部门的命令,我当校长的是百分之一百地执行。但是我在学校的具体管理中,有句话,叫智慧型管理精细化操作,管理者是智慧的,中层是精细的,那么精细化操作过程当中实际上是包含了沟通式的理解,创造式地开展工作。对教育行政上的一些规定我可能会打太极拳,绝对不能对着来,但是校长要有自己的思想,完全按照领导说往东你就往东,讲往西你就往西,你就上当了。所以我们东洲中学的课改也是和人家不一样的,上面有精神来我们就执行,但我们有自己的东西,所以东中的课改,叫不东不西,亦东亦西,不是东西的东西,这就是今天东洲中学的课堂。可能大家会说,你这个人像是两面派,没办法的,为了生存为了发展。

芮火才:

不理解的如果不执行,肯定没有执行力。所谓的不理解,都是执行的人的一种自我体验,如果学校允许不理解的就不执行,就谈不上执行力。我如果不理解还要去执行,执行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没有执行力。这里面,所谓的理解和不理解,又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学校的决策能让大家理解,或者用恰当的方式,能让大家理解;第二种,尽管经过很多努力,执行的人仍然不能理解这个决策,很有可能执行的人的理解能力达不到一定高度。所以从这两个方面讲起来,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肯定是执行力的一种具体表现,问题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让这种不理解尽可能地减少,能尽量地达成共识,或者作为执行者来说,我虽然不理解,但是我充满了一种自信即这种决策肯定是正确的,那么,执行力也会提高。

4.是机械执行还是创新执行?

芮火才:

在现实当中,有这样一种中层干部,领导决策下来以后,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没有任何例外;还有一种中层干部,对学校的决策,他会增加一点内容,也会删除一点内容,学校决定的标准,他还会进行自我的调整。这两种人谁更受校长的喜欢?

庞荣瑞:

我觉得有些东西是不允许不执行的,比如收费,你能有创造力吗?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一些保证底线的东西,你如果违背了,你如果乱来了,你用自己的理解参与了,要出问题的。所以保证底线的东西,一定要强调明确规范,不折不扣执行。这样一种情况下,我是非常欣赏那种不打折扣的干部的。问题是,这种情况,这种因素,有多少比例。高水平的领导,应该是把下属的空间放得比较大,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下死命令。

秦培元:

对那种不打折扣执行任务的中层干部,用我们农村人讲的一句话,这个人就是算盘上的一个珠,拨到哪儿,你就走到哪儿,这绝对不行。比如说课堂教学,洋思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这个模式的前提下,我不是要你死搬硬套,而是在总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有个人的风格。如果所有的教师都是一个模式,这个学校就没有发展。有一些东西是不可商量,不可创新的,比如说受贿、体罚学生,这是法律法规的问题,你不能超越这个范围。但比如搞课堂教学模式,搞教科研这一块,则没有一定之规,则允许创造。我们洋思中学最近几年,在人文关怀、民主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探索,许多政策都是通过教代会、经过领导班子层层讨论确定下来的。学校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的负责人,就是校长,三个年级的事都是他们自己管,包括教师管理、教师奖金的发放,都是他们考核。我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是我有一个框架,首先,就是你这个年级在这个学年,必须达到我的最终目标,就是巩固率、文化成绩、安全等不出问题;其次,就是课程管理必须按照我的规范。这两点做到了,你就可以“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马晓洪: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人总的都立足在一个忠诚度的基础上,就是忠实地去执行各项决策。我更欣赏的是后一种人,就是能够在比较忠实的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开创性。做工作有加有减,有自己思想,这种人不简单,我说这必须基于三点:第一,校长的心胸是开阔的;第二,学校的规模相对比较大;第三,就是中层的力量相对较强,特别是中层人员的工作能力特别强。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应该更多地关注民主、自由、思想,能更放开些,这是有利于学校管理效益的提高的。因为学校要管理好,除了校长的思想引领、文化引领、人格引领之外,还要处理好权利与效益的关系,分层管理,复杂的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贴近实际,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大量的、能够比较好地执行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加进自己的思想,能够开创性地工作,独当一面,敢于负责的人,他们是人才和精英。我希望,这样的人才和精英,在我们的学校越多越好。

薄俊生:

执行能力强或创造力强的中层干部都是很好的,最不好的就是,既没有执行力又没有创造力。如果两者选一的话,我选择有执行力的干部或教工。为什么?第一,刚才我反复强调,在战略决定以后,工作取得的成效,关键在于能否高效地执行。我们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是过了多少年都没有成为现实,为什么不能成为现实,关键是不能执行。战略是可以复制的,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执行。我们要搞名师工程,大家都可以搞名师工程,去网上下载一个方案,很容易啊。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得来,关键是你能不能执行。第二,大家可能对执行的概念问题不是很清楚,执行力由九大要素组成,一是自动自发,二是注意细节,三是为人诚信,四是乐于学习,五是有韧性,六是团队精神良好,七是有强烈的求胜欲望,八是善于分析判断,九是有创意。九条中,有两条关于创造力,七条非创造力,所以执行力大于创造力,这就是我的观点。

王笑梅:

那些喜欢中层不折不扣地去执行的校长,都是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校长,他们基本的管理决策是正确的,他们管理的步骤、细节都是很周到的,所以他们会对执行力强的中层干部更加需要和欣赏。作为我来讲不一样,我一直都是在学做校长,我的长项是语文教学,所以我比较欣赏能够创造、丰富完善我的大的粗线条的决策的中层领导,他们有很多智慧,能够创造性地去发挥去实行我的各种设想或决策。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觉得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活动很有特色,很有创意,就是因为我的这样一种理念。另外,我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在所有的人群中,执行力强的人,不折不扣去做的人,他的人群数量会多一些,但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创造力的智慧的人群,相对而言会少一些。所以,我才觉得,这样的人会比较难求。我平时喜欢把有智慧有创造力的老师、中层,集中在一起,变成一个智囊团,在一起进行交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从情感上来讲,我更希望我的中层里面创造能力强的干部能更多一些,事实上也是如此。在这么几年中,我们这些中层的成长特别快,应该说,中层和我这个校长一起在成长。所以我说,赢在执行力,也是赢在创造力,创造力带给人的是最根本的幸福感。

芮火才:

什么样的中层干部更好,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如果你感觉到某件事情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的,你就跟他们讲清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你感觉到这个事情布置下去可以有创造性的,你就跟中层干部说,这个事情你们看着办,可以有创造性。我想这个事情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另外,从个人的修养来讲,或者从校长的工作经验来讲,新任校长的确更喜欢也更需要不折不扣地为你做好事情的中层干部。而做到一定的境界,有了相当的能力,似乎也不在意人家有所谓的创造性,这就是我的理解。

在部队,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在企业,执行力就是竞争力;在学校,执行力就是发展力。作为我们校长,要做的事情就是怎样来保证决策的正确,怎样来保证制定完整的制度,来保证决策的执行;作为中层干部,就要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学校决策的内涵,确定学校执行的流程,不折不扣地去达成学校的基本议程。我和我的中层干部讲的是,决策出来以后,你的执行力强表现在哪里?一是学校的决策出来以后,你发现有很大的问题,要以最快的速度提出来,以便学校做出调整。当你提不出意见,也发现不了学校的决策存在问题的时候,你可能更需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另外一个执行力强的表现就是,任何东西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只有通过时间的检验,我才有可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一项工作,时间检验以后,中层的同志发现是错的,也要及时地向学校提出,这也是执行力强的一种表现。

标签:;  ;  ;  ;  ;  ;  ;  ;  

说“中层行政权力”-1真的是“执行力”赢了吗?-2如果中级水平执行不好,怎么办?-3“你必须做你不明白的事情吗?”4.是机械的执行还是创新的执行?_执行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