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业之五大变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变数论文,中国论文,传媒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的传媒业发生了两件被称为“首开先河”的大事,一件涉及产权结构的变革,一件事关对外开放的加快,两件大事不谋而合,预示着中国的传媒业正在面临着深层的变局。
A.产权结构面临变革
2002年12月18日,上海的文新报业集团和江苏的上市公司春兰(集团)公司签署协议:文新报业集团及其所属的上海星期三报社向春兰(集团)公司转让上海星期三报业经营有限公司部分股权,作为文新报业集团旗舰之一的文汇报与春兰(集团)公司就今后的发行、广告、企业形象宣传和版面联动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两大巨头的成功“握手”,被专家称为“开创了中国传媒业与企业界深层次合作的先河”,“其意义远远超过一般概念上的投资和合作”。种种迹象表明,传媒业单一的资产管理模式在未来的三五年时间内,将逐渐地转变为资本管理模式。
有权威的数据显示,国内传媒产业的营业额已连续3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最保守的估计显示,中国传媒业拥有每年1000亿元以上的广告市场。如此诱人的“奶酪”,当然会吸引以逐利为目标的资本的青睐。翻开沪深股市的背景,直接涉足传媒业的上市公司就已有东方明珠、中视股份、电广传媒、北大青鸟、诚成文化等20多家;而利用诸如投资控股、传媒买壳,借助下属公司上市等“擦边球”方式进入传媒业的更是多达40多家。可以断言,随着股市中具有传媒背景的上市公司一轮又一轮成为亮点,资本市场对传媒业的渗入会更加明显,传媒业的产权结构变革速度也会随之加快。
B.对外门户悄悄开启
同样是2002年末的12月19日,世界媒体大亨默多克执掌下的澳洲新闻集团与湖南广电集团签约结盟,联合制作产品,互换节目,并展开其他领域的合作。据权威人士称,这是获准与中国电视传媒合作的首个外国公司,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允许外资电视机构和中国的影视机构进行全面合作的外国公司。这预示着中国电视传媒对外开放的程度正在加快。
有最新的权威统计称,目前还有200多个境外电视频道正在竞争“中国落地权”;而2003年的新年伊始已有报道称,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允许包括CNN在内的30多家境外电视在三星级以上宾馆和涉外住宅小区“有区域限制”的合法落地。
C.产业化进程开始加速
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媒体的整个运作方式会更加遵循产业的规律。以细分的市场需求为核心,进行深层次的资源重组和结构重组,从过去的经营单一产品转向经营产品线或产品群,这将成为媒体产业化的最终追求;而在内部的管理方面,从成本的收益、营销的渠道、售后的服务等等只有企业才津津乐道的“法则”,也会很快被媒体所移植。这种产业化的操作模式,将为传媒业带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产业化观念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媒体治理结构的变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便是集团化的全面推开。2001年以来的短短两年时间,从中央到省市级的媒体纷纷组建新闻集团。传统新闻媒介走向集团化,走向多媒体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上海文广集团便拥有3家电视台、4家报纸和16家演出机构,总资产超过100亿元。中国最大的新闻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收入也将超过百亿元。与此同时,广州的南方报业集团、上海的文新报业集团等地方性报业集团也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地市级的广电系统和报纸系统也纷纷走向集团化的道路。
D.市场化运作手段普遍推开
市场化运作最彻底的是广告经营的市场化。2002年年底,中央电视台的一场黄金时段广告拍卖会就拍得33亿元的天价,为央视赢得满钵真金白银。今年年初,无锡广电集团与北大方正的下属公司——上海方正延中传媒公司签约,将2003年到2005年3年的广告经营权尽数转让,7个频道的广告收益达4.6亿元,比原来自己经营增收20%以上。
报刊的价格战几乎已是一些报业大市的一道风景,在北京、深圳、成都、南京等大城市,厚厚的一叠报纸由过去的一元降到现在的四五角,甚至三角,远低于成本价。但降价的策略几乎立竿见影,那就是数量的成倍翻番,而印数的猛增又吸引了广告客户,报纸、读者和广告商实现了三赢。
市场化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社会化制作的迅速形成,这种变化在电视媒介尤为突出。这种市场化运作的优点在于题材视野宽广,成本较低,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因而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地方传媒的理想选择。
E.跨媒体经营成为趋势
在我国几十年的传媒业发展中,媒体的管理体制与媒体自身的运行规律存在着较大的抵触。在中国,从机关报刊到行业媒介,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到网络,不同的媒介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分兵把口,壁垒森严。搞报纸的不能搞电视,做电视的不许碰杂志,即便是近两年纷纷组建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绝大多数也没有打破城市的界限和单一媒介的界限,相对封闭、各据一方的管理模式相比于那些全球化的传媒集团,经营领域的单一性带来了经营内容的狭窄性和经营规模的小型化。
反观国外传媒业,集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甚至电影、娱乐于一体的跨媒体经营模式已成为媒体发展的方向,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双双出击的最大优势,是信息资源和彼此原有的市场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令人可喜的是,近年来在政策上和实践上都已对此有了新的跨越。在政策规则上,有权威人士称,目前高层正在对中国传媒发展的规则采取放宽的政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允许多种媒体兼营和允许跨地区经营,戴着镣铐跳舞的传媒业将迎来一个宽松的发展时期。在实践的探索中,一些传媒集团也已经开始跨出了多种媒体经营的步子。如上海的文广集团,就分别涉足广播、电视、报纸、体育、文化、演出等多个产业,上市公司“上海强生”则通过资本纽带,分别介入了杂志、宽带网络、广告、文化传媒等多层面媒体。可以预言,当国外传媒巨头给我国传媒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的同时,其先进的跨媒体经营的发展战略同样会给我们展示无限的魅力;而政策规则的变化则为我国传媒业跨媒体经营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标签:传媒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