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造价研究分析论文_康北锋

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造价研究分析论文_康北锋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6

摘要:近年来,中国预制建筑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因此有必要研究预制建筑的成本和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造价研究

一、装配式建筑特点

预制建筑具有施工快,“质量好”,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但经过多年的推广,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还不成熟。由于建设成本不能有效降低,预制建筑的广泛发展和范围应该受到很大限制。最终,建筑业的工业化进程将会减少。迫切需要从成本和发展前景的角度分析预制建筑项目的实施情况。为了帮助政府决策者获得经验证据,本文分析了调查问卷的结果,探讨了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突出了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并试图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来改善这些因素因素。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调研

(一)研究调查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城市覆盖了中国大陆近一半的省市,因为问卷没有覆盖中国所有的省市,而且数量有限,这可能导致偏差的分析。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年龄在26岁以上,这间接反映了受访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提高了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近60%的受访者表示,这些单位没有正在建设中的预制房,或者不了解他们仍然在中国方兴未艾,需要大力支持。

受访者中有102人在建设单位工作。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预制建筑物优于传统现浇楼房主体,具有施工进度快,效率高,节约木材,特别是节约劳动力的优点。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简单高强的预制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存在很多主要问题:部件转移和吊装存在损坏现象;由错误设计导致的组件返工;施工现场需要多方协调。因此,未来的装配式建筑需要实现灵活性,多样性,实用性和组合性。

在建筑设计方面,预制建筑的组件化是否会限制建筑师的创造力是我们的主要关注点。67.71%的受访者认为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使创意更容易实现,但有32.2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不应该这样做。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为什么,许多设计都很复杂,大跨度部件不能在现场浇筑,并且可以在工厂制造装配建筑物的预制部件,使设计师能够轻松创造。装配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之间的设计细节有很多不同之处,建筑师需要熟悉预制建筑的新结构形式。许多参与预制建筑设计的工程师表示,制造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很容易满足设计要求,但与此同时,需要更仔细地设计隐藏的管道。

作为甲方在建的,房地产公司高度参与了建设的各个方面。从收集的问卷中,施工安装费约为3000元/平,钢模板的周转次数约为每户20次,模板的营业额约为7次/级。建筑模板的营业额越多,成本越低,而组装好的建筑模板一般不是通用规格,所以营业次数少。影响木材成本的其他主要因素是:人造木材,物流木材,施工管理水平,施工现场材料浪费严重。对于制造的建筑物,木材的流动是影响木材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于如何减少木材的物流,调查对象主要有以下观点:附近生产,附近交通,减少从生产场所到场地的距离,拼成碎片,大量购买。我们调查了搬入会场的顾客的满意度。大多数家庭(超过60%)对预制住宅感到满意,这表明实用预制建筑在质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预制结构有很多优点:施工质量控制向前发展,施工单位在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小。质量的定义是双重的,不仅指的是生产质量和设计质量,它更多地取决于建筑师工作的质量。预制建筑的组件化要求设计人员在早期阶段完全计算设计组件的参数,并考虑组件的组装。施工质量控制大大推进。预制构件首先按照设计要求倒入预制厂,并由工人运到施工现场后安装。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像传统施工那样重要。预制建筑物更容易满足设计承载能力的要求,易于在创意设计中实现。

预制建筑物的重量比传统建筑物轻,大大降低了地基的承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由于重量轻,蠕变效应很小,预制房屋的抗震能力可以提高。实际上,传统的居住建筑有许多重墙和小房间,居住者不能灵活划分空间。然而,预制房屋有轻质隔墙,可用于大型开放式房间,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预制建筑可以有效地控制木材,但预制建筑在木材成本方面具有理论上的优势。

预制建筑物自身结构的优势使得木材的成本低于传统现浇建筑的成本。由于传统施工材料的数量无法准确测量,往往会订购过多的材料,导致传统施工成本高昂。相应地,装配建筑物的预制大大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预制件的特殊性,部件不能一次又一次地旋转,预制件的生产工艺水平不够完善,导致实际施工。制造的建筑成本没有明显的优势。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三、装配式建筑成木降低方法探讨

(一)装配式建筑的成木现状

据调查,预制房屋有很多优点,但在我国已有发展。停滞的最不利因素是成本,所以有必要建造一个装配大楼。研究分析木材切割方法与完善配套国外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相比,国内引进时间较短,预制施工研究仍停留在侧面,存在诸多不足,如相关标准的不完善, 抗震性能和机械性能差,整体设计方案,配套材料研发形成不够,施工安装施工管理技术能力差,不能满足要求,无法形成批量生产等。与传统的人造砖相比,预制建筑物更昂贵

(二)造价方而分析

通过设计优化来改善预制率和组件重复率。我国预制房屋的预制率较低,部分楼面和场地的建设较高。因此,对于预制施工成本控制,关键在于提高预制效率,提高起重机效率,避免水平最大构件现浇,减少使用和模板和脚手架,降低直接费用和两者的措施。另外,由于中国预制建筑物的开发时间短,预制建筑物并不普遍,导致了预制建筑物的最终利用率低,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改进,提高部件重复率,减少模具种类,增加周转次数,从而大大减少木材。改变组件运输形式,提高运输效率。这是控制从物流到木材装配成本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在附近生产,在附近运输,缩短从原点到工地的距离;是件件,大量采购,大大提高了运输过程的效率,使用专业安装队伍,需要相关公司从现场测量,吊装,连接各个工序都具有实力和管理水平等高科技,多年来,我国的施工现场建设成为主流,绝大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现场施工,急需提高企业水平。本发明制作良好的起重设备,减少了预制构件的浪费,提高了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了安装速度,节省了安装费用。

四、装配式建筑的展望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先进预制建筑工程和示范工程,并在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和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预制砌块生产过程中规范化,概括化,高质量,节能环保的进程正在发展,我国正在加快向建设产业化的新阶段迈进。

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的加速必将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建筑业产生一定影响。人口红利消失后,整个行业必将经历一个严峻的调整过程,因此实施住房产业化势在必行。住宅建设大规模产业化后,钢模板等重复利用率得到提高,废物减少83%,物质损失减少60%,建筑节能50%以上。

五、结语

1994年首次在中国提出的住宅工业化概念仍处于探索阶段。从木材意义上讲,住宅产业化是实现住房产供的工业化。可以说,工业化必须以标准为基础,预制房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具体措施。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还不成熟,从被访者的角度来回答,住宅产业化到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统一标准,实现技术创新,机电技术相对简单,同时存在相当多的受访者反应住宅缺乏创新,无法满足住宅区别化的个性化要求。开发预制建筑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希望通过各方的支持,中国建筑业的工业化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谭美玲.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造价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下旬刊),2014,02:318+321.

[2]杨全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造价分析[J].交造价预算,2014,06:14-15.

[3]戴国红.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造价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0: 182.

作者简介

姓名:康北锋、性别:男、出生日期:1973年11月19日、民族:汉,籍贯: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职称:中级,学位:大专,研究方向:公用与民用建筑 、工作单位: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论文作者:康北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造价研究分析论文_康北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