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三极”的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古至今,地球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生性热爱冒险,富有开拓精神,行走在天地之间。不知不觉之中,就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行走的历史,一部探索的历史,一部改变世界的历史。
这段历史始于20世纪初,一大批探险家和旅行家将目光投向地球的“三极”——南极点、北极点和珠穆朗玛峰,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征服战……
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罗伯特·皮尔里
时间:1909年4月6日
英国政府拨出了一笔专项资金,准备奖给第一个到达北极的探险家。钱虽然不多,但却鼓舞人心,许多探险家跃跃欲试,都想获得这一令人心驰神往的荣誉,美国人罗伯特·皮尔里就是其中一位。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皮尔里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他在格陵兰的荒原上训练徒步行走,学习使用狗拉雪橇,并掌握了海上冰山漂流的知识。他知道,征服北极点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因此并没有打算一次成功,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1902年,罗伯特·皮尔里开始了他的征程。他在北纬80°的地方建立了几座仓库,储备了大量的食品和物资,以便为下一次的行动做好准备。这次探险尝试,让皮尔里适应了北极环境,积累了许多生存经验。
1905年和1907年,皮尔里两次出征北极点,均因遭遇恶劣天气而半途放弃。在第3次的探险中,他的队伍在出发时有17人、19部雪橇和133只狗,最后只剩下4个人和40只狗。
1909年3月1日,皮尔里组织第4次北极探险。在黑人助手马休·汉森的帮助下,皮尔里挑选了4名最强壮的爱斯基摩人,组成了一支突击队。他们乘坐5部雪橇,由40只狗牵引着向目标进发。经过36天240公里的艰苦跋涉,北极点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触手可及。
此刻皮尔里离人生的梦想就差一步了。他精确地测定了方位,在北极点插上美国国旗。国旗的一角写着:1909年4月6日,抵达北纬90°,皮尔里。
皮尔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从格陵兰到北极不存在任何陆地,整个北极都是一片坚冰覆盖的大洋。
第一个征服南极点的人:罗纳尔·阿蒙森
时间:1911年12月14日
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它将永远铭刻在南极探险的英雄史上。
罗纳尔·阿蒙森出生于一个挪威水手家庭,从小富有冒险精神。1903年,他孤身扬帆一路向北,穿越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西北航道”,成为历史上走过这一凶险路线的第一人。
这次冒险让阿蒙森名扬世界,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征服北极点。他借鉴爱斯基摩人的御寒经验,挑选了鹿皮外套和雪地靴,学习使用狗拉雪橇、打造圆顶冰屋……当一切准备就绪时,美国人罗伯特·皮尔里抢先一步,于1909年4月6日踏上了北极点,于是阿蒙森改变计划,将目标转向遥远的南极点。
对探险家而言,南极洲并不是一块平坦的冰雪大陆,这里有时速300公里的寒风,气温低至零下50摄氏度,这里的海岸没有天然港口,有的只是危险的浮冰和裂缝。这是一场探险家与大自然之间的较量,也是人类对自身极限的挑战。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和伙伴们乘探险船“费拉姆”号从挪威起航。他在途中获悉,英国海军军官罗伯特·斯科特也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同样以南极点为目标,而且他们乘坐的“特拉·诺瓦”号在两个月前就出发了。
欧洲人对斯科特并不陌生,他早在1902年~1904年间就对南极大陆进行过探险,是不列颠的民族英雄,相关游记《发现之旅》曾是欧洲最畅销的书籍。
对阿蒙森而言,这场冒险之旅变成了两支队伍间的竞赛,让他产生了一种紧迫感。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阿蒙森指挥“费拉姆”号穿过南极圈,抵达南极洲的出发基地——鲸湾。而斯科特则把大本营设在麦克默多湾,与南极点之间的距离比阿蒙森营地要远96公里。
1911年10月9日,阿蒙森率领5名探险队员从基地出发,开始了远征南极点的艰苦之旅。22天后,斯科特也带着4名队员离开大本营,踏上了1300公里的漫漫征程。
阿蒙森的队伍使用狗拉雪橇和滑雪板前进,尽管遇到许多高山、深谷和冰缝,但由于事先准备充分,他们能以每天30公里的速度推进,结果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于12月14日顺利抵达南极点。
阿蒙森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他和队友们欢呼拥抱,庆贺胜利,并把一面挪威国旗插在南极点上。而此时的斯科特运气欠佳,他用3辆履带式拖拉机和西伯利亚矮种马作为交通工具,没想到拖拉机走了几天就坏了,只好扔在雪地里,而西伯利亚矮种马无法适应南极的严寒气候,全部冻死在路上。斯科特他们只好在崎岖的冰原上拖着笨重的雪橇步行,消耗了大量体力,直接影响到前进速度。
在阿蒙森到达南极点34天后,斯科特才姗姗来迟。他和同伴们站在海拔接近3000米的冰原上,看到挪威国旗在凛冽的寒风中飘扬,明白自己输掉了这场竞争。更为糟糕的是,在返回途中,由于天气恶劣、食品匮乏,斯科特和队员们体力逐渐衰竭,相继倒下。
8个月后,营救人员才发现了斯科特的遗体,人们在他身边找到一本日记,上面写道:“我们将像绅士一样死去,我希望以此证明我们民族顽强的意志从未消失。如果能活着回去,我将讲述这个团队历尽艰辛、坚韧勇敢的故事……”在1912年3月29日的最后留言中,斯科特无奈地写道:“太遗憾了,我觉得无法写下去了。”
阿蒙森仍在进行着探险活动。1926年,他和意大利人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斯科特与阿蒙森,这两位杰出的探险家分别长眠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在人类远行史上留下了最为悲壮的一幕。
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埃德蒙·希拉里
时间:1953年5月29日
1919年7月20日,埃德蒙·希拉里出生在新西兰奥克兰市。16岁时,他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远足活动中对登山产生了兴趣,随后参加了当地的一个登山俱乐部,经常和一些朋友去山区行走和露营。
二战期间,希拉里加入了空军,在服役期间登上了阿尔卑斯山的奥利弗峰。虽然奥利弗峰的海拔高度只有3000多米,但对当时的希拉里来说,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刺激和最兴奋的一刻。从那时起,攀登珠峰的念头开始在他内心滋长。
从空军退役后,希拉里加入了新西兰阿尔卑斯俱乐部,利用一切时间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并反复练习攀岩和攀冰技术。
在当时的登山者眼里,珠穆朗玛峰被视为“不可征服之巅”,它带给登山者的只有挫折和死亡。在这之前,人类的13次登顶尝试全告失败。
1953年,34岁的希拉里加入了一支英国登山队,开始了向世界之巅的挑战。
4月,登山队在珠峰南侧海拔5364米的地方建立了登山大本营。40余天后,队员们逐步适应了高海拔的生活,选出了两组登顶突击队:第一组是英国人埃文斯和布尔吉朗,第二组是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
5月26日,两组突击队携带装备,开始向珠峰进发。经过一天的艰苦攀登,终于到达海拔8200米的营地。这时候,第一组的埃文斯、布尔吉朗因氧气瓶发生故障,不得不放弃登顶。
5月27日,珠峰地区突然刮起了大风,希拉里和丹增只好在营地里等待时机。大风肆虐了一天一夜之后终于消停下来,希拉里和丹增立即出发,顺着湿滑陡峭的斜坡奋力向上攀爬。到了黄昏时分,他们终于到达海拔8504米的宿营地,在零下27度的寒冷环境中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希拉里和丹增开始最后几百米的冲刺。在布满薄冰和裂隙的山脊上,他们一前一后走得非常艰难,几乎每一步都要用系着绳索的冰爪固定好身体,然后用冰斧凿出凹坑,供脚踩踏……看似不长的路程,居然耗费了5个多小时。
在气喘吁吁地爬上一座高达12米的冰壁之后,希拉里突然发现路变得好走了,不再是那么陡峭。他率先来到一片比较平坦的雪地上,发现四周空荡荡的,没有任何阻碍。他突然明白,自己已将这个星球踩在了脚下!
此时是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时30分,希拉里和丹增翻开了人类探险史上新的一页,他们登上了世界之巅!
当时,希拉里在峰顶为丹增拍下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因为记录了人类首次登上珠峰而闻名世界。遗憾的是,由于丹增不会使用照相机,希拉里本人未能留下任何照片作纪念。
当伦敦《泰晤士报》率先报道希拉里成功登上珠峰的消息后,世界轰动了!4天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她向希拉里授出了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个爵位。
功成名就之后,希拉里并没有止步不前,他仍在继续着探险活动。1958年,为了支援一支英国科学考察队,他驾驶改装过的农场拖拉机,首次通过陆路穿越南极大陆,成为第一支开抵南极的车队。不久,他又搭乘小飞机前往北极进行一次小小的冒险,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遍“三极”的人。在以后的岁月中,他还登完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11座山峰,这些山峰的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
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回首人类远行的历程时,足以为这些辉煌的成就感到自豪。如今,人类的脚步早已印刻在遥远的月面,“好奇”号探测器正在火星上辛勤地工作,“旅行者1号”已经飞到了太阳系边缘……然而,相对于广阔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人类的步伐还显得十分幼稚,犹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人类不能、也永远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尽管前方还会遇到许多坎坷,尽管还会付出代价乃至牺牲,人类必将越走越快,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