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双丰局以立足提高党员致富本领,着眼拓宽党员创业门路,紧贴市场需求和党员需要,大力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党员创业技能培训工程和党员创业帮扶基金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发展型”党员队伍。
一、党员队伍现状
全局共有党员1868人。其中:预备党员41人,占2.2%;女党员368名,占党员总数19.7%;少数民族党员29名,占党员总数1.5%;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682人,占党员总数36.5%;在岗职工人员907人,占党员总数48.5%;工人及营服人员193人,占10.3%;离退休人员593人,占31.8%;其他(下岗职工、未就业毕业生、待安置退伍军人、农牧渔民)368人,占19.7%。
二、打造创业型党员队伍主要做法
(一)突出创业为先,拓宽选人视野,设立广聚贤才“蓄水池”。当前,双丰局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经商,创业型人才的主体分散在外,党员队伍结构老化、创业能力不强。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发展创业型人才入党工作中,探索了一套集“建”、“聚”、“培”于一体的新机制。“建”,建起创业型人才数据库,使各类创业者始终处于党组织视野之内;“聚”,把思想引导融于服务、扶持各类人才创业,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培”,加大培训、加强管理,促进创业型人才尽快成长、成熟。目前,全局“创业型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库”动态保持在500多人,“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保持在300多人。
(二)强化创业培训,优化实践载体,创设历练锻造“大舞台”。创业能力需要通过强化学习培训才能获得有效提升;创业潜能需要通过创设有效载体方可竞相迸发。针对我局党员普遍存在的创业无技能、发展缺动力问题,我们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搭建竞技平台,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主动投身创业实践。首先,抓提能,确保党员干部创业有本领。以实施“党员增智”工程为抓手,分级细化党员培训的年度目标。依托伊春电大、党校和远程教育站点,开办学历教育班和各类党员创业技能培训班。每年定期组织创业党员参加企业管理专题培训或外出考察,着力培育一批“党”字号的青年企业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托“龙江先锋网”及各地党建网、信息网,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实用技术、务工技能、法律法规和涉农科技知识培训。收集一批党员学习需求,传授特色种养知识、新技术,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致富能力。依托站点举办技术培训56次,培训党员群众1000多人。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开阔了视野,激励党员干部投身三次创业的热情。目前,全局7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拥有大专学历,60%以上的党员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创业技能。其次,抓竞技,确保党员干部“双带”有舞台。进一步深化“林场(所)党员干部创业竞赛”、“星级”创业党员评选等多项赛制,引导林场(所)之间开展升级进位竞赛,推动林场(所)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第三,抓培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科学制定创业型党员“近、中、远”培育规划,按照火线性培养、跟踪性培养、储备性培养的原则,通过采取“2+1”结对帮带培育(即:基层党组织为每个培育对象明确一名科级党员干部,组织部门指派一名机关党务干部,采取二对一的跟踪培养模式)、“3+1”定期专题培育(参加培训班、派出学习考察、参加组织生活)和“1+1”设岗定责培育(为每个创业型党员建立1个先锋岗)等模式,建立创业型党员培育新机制,为提高创业型党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精塑成长环境,激发内生动力,构建党建工作“强磁场”。以“党员创业无障碍”为目标,精心打造创业环境,为党员干部创业加薪助燃,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创业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是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整合组织部、人社局、工会、科技科等部门力量,对有创业意愿、有创业能力、缺创业项目、缺创业资金的“两有两缺”创业人才建档立卡,在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培训、项目推介、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让更多的有志者在党组织的关心下成长为创业能手。二是开展党员创业扶助基金工作。为切实解决贫困党员在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为党员创业发展搭建一个良好平台,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党员创业扶助基金发放的相关要求,立足实际,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成立了困难党员创业扶助基金领导小组,积极做好困难党员扶助基金工作,共发放党员创业扶助基金156万元,帮助156名创业党员发展生产项目,实现了自主创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党员带头致富和带动致富能力。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结构不合理,缺乏创业的朝气。当前,个别党组织党员流动性大、思想价值观念多样性发展等许多因素影响着党员的队伍结构和创业型党员队伍建设。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得知,双丰局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存在党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结构不合理的情形。双丰局55岁以上的党员所占比例达到了42.2%。
(二)创业能力不强。林场(所)党员思想滞后,固守着“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理念,创业能力及创业热情不高。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引导、素质培训、扶持服务等环节,还有不少工作缺位或不到位,导致在凝聚创业型人才方面缺乏吸引力。
(三)优秀青年数量少,后备资源短缺。全局35岁以下党员所占比例仅为14.5%,随着我局全面停伐,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造成了年轻人才的缺失,部分林场(所)甚至出现了“老、少、病、残”的现象,基层党组织难以吸收到优秀的后备人才。
四、意见建议
(一)完善领导机制。创业型党员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更是长期性工程,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大重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创业型党员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管理,部门领导分管,党组织重点建设,构建层层深入、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党组织将创业党员队伍建设纳入重点工作项目,尤其是基层党组织书记要亲力亲为,对引导更多的党员加入创业队伍中要亲自负责,亲自落实。双丰局党委针对全局的创业党员队伍建设要统筹安排,实事求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切实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开展、政策落实、监督检查等事务。
(二)建立健全创业党员管理机制。按照“五个好”标准实施,科学合理建立创业党员评价机制标准,注重凸显创业党员“双带”作用,依照“创业党员自评、群众测评、党组织综合评价”的流程每季度实行一次,对创业效果好、带动群众致富显著的党员给与加分奖励,并给与一定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激发更多的党员积极创业,进一步壮大林场(所)创业党员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了党员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把党的工作有机融入到各类创业型人才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中,把思想教育融于服务、扶持党员创业实践中,在经济、政治、精神等各个层面健全激励党员创业的动力机制,让创业型党员干部感到有荣誉、有实惠、有地位、有希望,从而形成催人奋进的推力机制,出现“党员想创业,创业者想入党”的喜人局面。
论文作者:罗伟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党员论文; 党员干部论文; 人才论文; 党组织论文; 队伍建设论文; 林场论文; 基层党组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