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连 广东省恩平市恩城第二中学 529400
摘 要:现在老师对学生讲课的时候,要和学生互动起来,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果。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在数学的教学里也是一样,要和学生有效交流。本文分析了在数学课堂上面的互动教学,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互动教学 初中数学 教学效果
一、要让学生成为民主课堂的主人
以前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是很严肃,老师是主角,学生在下面端正地听课,很少出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现在,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以前那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现在更加流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里面,老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这样就避免了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的场面。现在,随着我们国家多元文化的发展,互动式的教学更加崇尚的是一种平等和自由的教学方式。在数学的教学里面,老师要能够突出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成为主体。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互动式的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付出多少努力,只要学生不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体,都不利于学习的进步。所以,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把课堂变成双向互动的模式,这也是需要老师和学生都互相配合的。所以,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和自己的地位平等,充分展开互动方式的教学。
二、选择好互动教学的内容
在数学的教学里面,不像语文那样有很多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地方。数学的互动式教学里面,要用心选择教学的内容。因为初中数学里面有很多基础性的概念,所以这些概念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做题。但是,有些内容就不适合采用互动式的教学。选择互动式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些挑战性,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互动式的教学内容一般有以下特点:选择的内容要有一些难度,也就是学生靠自己的能力有些难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大家一起互动的时候,把大家的想法结合起来,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平时的考试分数没有什么关系,大家一起努力完成任务。老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所以,选择的内容要有一些特点,开放,挑战。学生一起互动解决问题,老师再根据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引导一下,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容太难也不合适,因为太难的话,学生根本没有办法达到,这也实现不了活跃气氛的目的。所以,选择合适的互动式教学的内容是互动式教学实现的前提。
三、老师要完善学生在数学合作里面的评价
首先,老师的态度要端正。在学习的时候,由于每个学生的差异,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有些不同。但是,我们要正视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不能靠学习成绩去定义每一个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学会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在互动式教学里面,老师要充分做好教学的评价工作。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认真负责,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正视他们之间的不同,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也不要急于给学生下定论,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互动式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把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味。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因为提问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所以,老师要根据讲课的内容,提前进行问题的设计,并且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就锻炼了自己的发散思维。所以,老师要提前掌握教学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的环境,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从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发散性的思维增强。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对有理数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技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有理数,对有理数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下面,老师就要开始发散思维的引导了。老师可以请大家举一个有理数的例子。老师要把幻灯片放到有理数的定义上面,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幻灯片里面的提示和自己对有理数的理解,进行总结归纳,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是给大家举几个不同的数,让大家判断哪个是有理数。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把老师讲授的内容消化了,变成了自己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发散性的思维。
2.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老师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时候,要能够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学习乐趣。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需要很强的探索精神。老师在进行数学授课的时候,要合理设置一些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他们就有了钻研的欲望了。另外,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不要害怕出错。在发散思维面前,没有对错。而且,学生参与了老师的提问,要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明白,要想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自己学习是不够的。要和老师、同学之间有足够的交流,互相学习,这样才能增强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芳英 实施互动教学,优化教学过程[J].教育,2014,(12)。
[2]刘小瑜 浅谈高中体育课堂中有效的互动教学[J].学周刊,2014,(19)。
[3]翁彩平 互动教学重在“动”[J].考试(教研),2011,(09)。
论文作者:杨桂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学生论文; 互动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有理数论文; 内容论文; 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