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邯郸论文,调查报告论文,管理经验论文,总厂论文,钢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北省邯郸钢铁总厂(以下简称邯钢)是1958 年建设的老厂。 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总厂包揽了市场价格与厂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之间的较大价差,职责不清,考核不严,干好干坏一个样。为此,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坚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使效益大幅度提高,实力迅速壮大。 5年来实现的效益和钢产量超过了前32年的总和,邯钢已由过去一个一般的地方中型钢铁企业跃居全国11家特大型钢铁企业行列。
一、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不松手,抓住“成本否决”这个关键不留情,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是邯钢管理经验的关键所在
(一)关于“模拟市场核算”的具体作法。一是确定目标成本,由过去以“计划价格”为依据的“正算法”改变为以市场价格为依据的“倒推法”,即:将过去从产品的原材料进价开始,按厂内工序逐步结转的“正算”方法,改变为从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开始,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的“倒推”方法,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二是以国内先进水平和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为依据,对成本构成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找出潜在的效益,以原材料和出厂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参数,进而对每一个产品都定出“蹦一蹦能摸得着”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等项指标,保证各项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目标利润,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要做到不赔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四是明确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是刚性的,执行起来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原因。如邯钢二炼钢分厂,1990年按原“计划价格”考核,该分厂完成了指标,照样拿了奖金,但按“模拟市场核算”实际亏损1500万元。1991年,依据“倒推”方法确定该分厂吨钢目标成本要比上年降低24.12元,但分厂认为绝对办不到,多次要求调整,总厂厂长刘汉章指出:这一指标是根据市场价格“倒推”出来的,再不调就要亏损,要你们吨钢成本降低24.12元,你降低24.11元也不行,不是我无情,而是市场无情。于是,该分厂采用同样的“倒推”方法,测算出各项费用在吨钢成本中的最高限额,将构成成本的各项原材料、燃料消耗、 各项费用指标等,大到840元一吨的铁水,小到仅占吨钢成本0.03元的印刷费、邮寄费,逐个进行分解,形成纵横交错的、严格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结果当年盈利250万元, 成本总额比上年降低了2250万元。1994年,该分厂的总成本比目标成本降低3400万元,超创内部目标利润4600万元。
(二)关于“实行成本否决”的具体作法。一是将产品目标成本中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分厂、车间、班组、岗位和职工个人,使厂内的每个环节都承担降低成本的责任,把市场压力及涨价因素消化于各个环节。实行新经营机制的第一年,总厂28个分厂、18个行政处室分解承包指标1022个,分解到班组、岗位、个人的达10万多个。目前全厂2.8 万名职工人人身上有指标,多到生产每吨产品担负上千元,少到几分钱,人人当家理财,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二是通过层层签订承包协议、联利计酬把分厂、车间、班组、岗位和职工个人的责、权、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是将个人的全部奖金与目标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凡目标成本指标完不成的单位或个人,即使其他指标完成得再好,也一律扣发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当月全部奖金,连续3 个月完不成目标成本指标的,延缓单位内部工资升级。四是为防止成本不实和出现不合理的挂帐及待摊,确保成本的真实可靠,总厂每月进行一次全厂性的物料平衡,对每个单位的原材料、燃料进行盘点。以每月最后一天的零点为截止时间,次月2日由分厂自己校对,3日分厂之间进行核对,在此基础上总厂召开物料平衡会,由计划、总调、计量、质量、原料、供应、财务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对分厂报上来的数据与盘点情况进行核对,看其进、销、存是否平衡一致,并按平衡后的消耗、产量考核各分厂目标成本指标完成情况,据以计发奖金。除此之外,每季度还要进行一次财务物资联合大检查,由财务、企管等部门抽调人员深入到分厂查帐。帐物不符的,重新核算内部成本和内部利润;成本超支,完不成目标利润的,否决全部奖金。5年来,全厂先后有79 个厂(次)被否决当月奖金,有69个分厂和处室被延缓工资升级时间。
(三)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保证内部管理新机制的高效运转。一是精减机构。1990年到1995年总厂和分厂的管理科室从503个减到389个,管理人员从占职工总数的14%减到12%。二是充实和加强财务、质量管理、销售、计划、外经、预决算、审计等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和理顺了管理职能。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和成本否决,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后在原料、销售、外经等处室增设了财务科,作为财务处的派出机构,以加强内部经济核算工作。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强化全厂资金调度,将各分厂处室的财务科归由总厂财务处统一管理。为强化质量管理,将原来主要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的质量监督处扩编为质量管理部,配以总支建制,使其得以有效地对全厂质量工作负责,实行从原材料进厂检验到工艺过程监督和产品发出后质量跟踪“一条龙”管理,并突出抓好原料入厂关,堵塞物料进厂中弄虚作假的漏洞。严把工序操作关,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三是实行“卡两头,抓中间”的管理方法。一头是严格控制进厂原材料、燃料的价格、质量。仅此一项,从1992年以来总共降低成本9000万元;另一头是把住产品销售关,建立集体定价制度,确定最低销售价格;抓中间就是抓工序环节的管理,不仅抓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而且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横向比较,以同行业先进水平为赶超目标。在1991年和1994年两度市场疲软中,许多钢厂产品滞销,库存增加,邯钢却靠物美价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1995年产销率达100%。
二、有效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邯钢管理经验的成效所在
(一)推进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模拟市场核算”,使企业内部核算的“价格”与市场的实际价格接轨,分厂、车间、班组和职工个人,通过以目标成本指标为核心的新的内部考核指标体系,直接感觉到了市场压力,为适应市场的变化,他们从简单的算帐开始,逐步面向市场,寻求发展。企业的经营目标,由过去片面追求产量、规模转向追求效益,企业的经营重心,由过去的重生产转向重市场营销,使企业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效益为中心,把降低成本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主要手段。
(二)推进了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一是通过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产存量的效能。1995年邯钢主体设备43项技术经济指标,有65%进入同行业的前三名。其中,转炉利用系数比同类企业高出一倍。二是精心计算投入产出,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目前邯钢的吨钢能耗已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年节能90万吨标准煤。三是推动了技术进步。以不断的技术进步促进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也为企业技术改造积累了资金,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进入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技术改造紧紧围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进行,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一方面围绕制约生产能力的薄弱环节进行配套改造,使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全行业第一个实现全连铸。“八五”期间生产性投资为24.76亿元,吨钢投资不足2400元, 仅相当新建同类钢厂所需投资的1/3;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从41吨钢增加到74 吨钢,增长了80%,基本实现了增钢不增人,新增的钢产量主要是通过采用百分之百的连铸、部分炉外精炼、90%以上的产品—火成材轧制等先进技术和工艺实现的,体现了结构优化、节能降耗。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原则,较好地处理了技术先进性和效益合理性的关系。自己研制改造7台连铸机,性能达到进口设备的标准, 投资却比引进设备节省了一半。
(三)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一是把各方面的工作统一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上,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功能。二是职工对计量、检测、定额及原始记录更加认真,班组建设、标准化操作等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管理体制也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三是企业的管理重心,从实物管理转向价值管理。从投入开始就进行价值量的计算,产供销等各环节都以成本、效益为中心运作,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从而使成本管理成为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5年来,邯钢坚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进入了低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1991年到1995年的5年间, 产品销售收入由10.2亿元增加到50亿元;上缴税款由1.6亿元增加到4.3亿元;实现利润由0.5亿元增加到7亿元,平均年递增率达93.4%; 钢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215万吨;总资产由27.83亿元增加到76.4 亿元, 净资产由10.42亿元增加到46.9亿元,资产负债率从62.54%下降到38.6%。
邯钢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必须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邯钢的作法为国有企业实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