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难点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西部地区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国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投入了巨大的资金,特别是三线建设的投入,建立了以资源开发与初级产品加工业、基础民用工业、军事工业和重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庞大工业生产力,拥有了生产重大装备和基础件的优势。随三线建设迁至西部地区的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使西部地区拥有较强的科技优势,这些优势在一些局部地方聚集起来,形成了聚集效应。如处在西部地区的绵阳市,随三线建设迁入境内的国防科研院所有26家、电子军工企业6家,使仅有30万城市人口的绵阳市区拥有各类专业人员达8万余人,每4个绵阳人中就有1个专业技术人员。与绵阳类似的西部城市还较多,如西安、成都、宝鸡、贵阳、遵义、广元、德阳等。这是西部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如果采取有效的政策,再注入必要的资金,就能充分利用西部部分地区已有的资产存量和科技人才优势,发展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
从西部地区的优势看,能源原材料工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基础,而矿产资源是能源原材料工业的物质基础。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的发挥,要靠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发展新材料工业、能源新技术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国家“九五”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有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等,这些产业在西部地区已有一定基础,尽快地利用这些产业基础并使其发展壮大,就能牵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难点
1.改革滞后的体制落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过程,是市场功能不断扩大和计划体制不断缩小的过程,改革或快或慢、或明或暗,总是向市场化方向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东部地区速度要快得多。许多东部地区已实行的改革措施,在西部落后地区却不能实行或试行,等到东部地区的改革差不多了,西部地区才行动起来。改革滞后使西部地区失去了许多机遇,也使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体制要比东部地区困难得多。
改革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间是呈正相关的关系。哪里改革步子大、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程度高,那里的经济就发展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就要成熟得多。这从同属西部地区、同为中等城市的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到证明。
建区时间 级别管理体制 1995年
和配套政策
产值(亿元)
绵阳
1992年 国家1993年
21.9
11月
8月建立
宝鸡
1992年 国家1996年2.4
11月
开始讨论
两个同时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年的发展竟有近10倍的悬殊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体制落差的原因。因为改革滞后、体制短缺,中央的政策就不能通过新体制而有效地发挥作用;也无法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有效地吸引发达地区和国外的投资,甚至本地的资源(资金、人才、技术、项目)也会外流。绵阳有大型电子企业“长虹”,宝鸡也有大型电子企业“长岭”,“长虹”的新项目进入了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长岭”的新项目却去了西安。两个开发区所在城市的两家大型电子企业所作的不同选择,目的都是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这对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一个启示吗!
2.思想观念的守旧和保守。改革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观念和文化与之配合,没有这种观念与文化的配合,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就很难建立。西部地区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不仅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包括丰富的社会资源——人才、教育、科技等等。西部一些城市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人力资源的蕴含量,大大超过东部一些城市,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备条件,但为什么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却不如东部地区?资源优势为什么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优势?这就是观念的守旧和保守所致。
西部地区的保守和信念落后是一种群体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难以形成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这是有碍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种群体文化氛围。
3.跨越产业发展阶段的障碍。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演进过程。由传统工业到现代大工业,再到高新技术产业,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在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种跨越,是在现代大工业没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跨越到高新技术产业阶段。这种跨越带来的问题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方向、目标、作用、手段、途径、管理方式等难以形成共识,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地区更难以形成顺畅的外部环境。
由于是产业发展阶段上的跨越,必然缺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资本及技术积累。西部地区要在现代工业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困扰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由于是跨越性发展,缺乏科技实业家,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履艰难。高新技术产业要靠一大批有创新精神的科技实业家来推动的,没有这样一大批科技实业家,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由于是一种跨越,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需要采取超常规的方式和手段,但却往往不被群体文化氛围所容忍,这就是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两难性。
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西部地区改革落后、体制落差是“正式制度短缺”,而思想观念保守则是“非正式制度短缺”,两种短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当务之急,特别是要加大干部和企业家思想解放的力度。
开展东、西合作和国际交流,是解放思想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开放,引进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的思想观念,推行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八十年代以来实施的沿海开放战略,改善了东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使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我国最具有活力的地区。现在,西部地区应该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才能有效地创造一个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2.发挥聚集效应,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之成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当前,整个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不足,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和部分城市,由于历史形成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是能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正是如此,国务院才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批准建立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这些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在投资和政策上进行倾斜,要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开发区的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这样,才能使西部地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整个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引擎。
3.加快三线企业的调整与改造。西部地区的三线企业多为军工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骨干力量。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的优势无法发挥,有的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因此,国家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三线企业的管理体制,在继续进行“军转民”的基础上,使民品生产完全放开,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产品,组织生产。要打破企业的部门隶属关系,密切三线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联系,或直接划归地方管理。三线企业的设备更新应提上议事日程并加快速度,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并增加资金投入的力度。三线企业要克服封闭意识,加强同地方企业的合作,努力对外招商引资,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来改造提升生产要素水平。
4.创造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国家应对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必要的优惠政策。东部地区自改革开以来期享受了国家特殊的优惠政策,现在国家对地区的局部优惠政策正在弱化,但对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给予特殊的政策。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属跨越式的超常规发展,必须有非常规的政策和管理手段,所以应该在财政、税收、计划、投资、信贷、外贸、开发等方面为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而西部地区也要在保护知识产权、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制定和实行适当的政策,使政策成为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驱动剂。
5.培植创业经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处在创业阶段,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就是培植创业经济的过程。西部地区几十年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整个生产要素运作效率低下,传统产业得不到合理的扩充和更新,高新技术产业则刚刚起步,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走创业经济之路。其具体措施是要办好创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孵化器”功能。
培植创业经济必须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首先是要开辟资金来源。国外的风险投资多是来源于大公司和大银行的风险投资部或子公司、政府出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及私人风险投资公司等。目前,我国的资金市场尚未完全放开,集资渠道狭窄,妨碍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我国的风险资金要以政府出资和吸收银行、大公司的资金为基础,再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吸纳居民的个人资金等方式解决。其次要建立风险投资的补偿机制与激励机制。风险投资是风险很大的事业,美国的失败率达70%,完全失败率达20—30%,成功率只有20%。特别在风险投资公司初创时期,由于缺乏经验,风险会更大,筹集风险资本的能力也较弱,所以政府多采取减免所得税的办法鼓励风险投资。减免税收的办法既是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以丰补欠的风险补偿机制。西部地区要借鉴国外的作法,在税收等方面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起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