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稳定中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_投资论文

在宏观经济稳定中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_投资论文

宏观经济稳中求进 资本市场规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宏观经济论文,中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资本市场中资金的运动、资本收益和风险,判断资本市场的基本走势,不能不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综合考察。据分析,1997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许多有利因素,今年的资本市场发展将有相对较好的宏观经济背景,其平稳发展的基础较为坚实。新年伊始,在全面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资本市场的走势进行分析,将对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报特邀请国家信息中心专家作出专题报告,独家刊出,以飨读者。

一、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先资金市场,后资本市场”不同的金融市场培育和发展方式,优先发展了资本市场。到1996年底,我国已有A股514只,B股85只,总市值9000多亿元,占GDP比值约13%;内债发行近7000亿,分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7年、9年和10年不同偿还期限九个品种,基本形成了短、中、长合理搭配的结构体系;基金75个,基金类凭证47个,募集资金73亿元。此外,根据企业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债券的发展规模稳步扩大,至1996年计划规模已达250亿元。在十几年的资本市场建设中,我们已走过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有些方面(如国债发行方面)业已达到八十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资本市场建设成就喜人。

我国的资本市场之所以能在基础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得到迅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在转化社会闲散资金为投资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分流银行金融风险、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低下,而企业负债比例过高则是高负债问题,是搞活微观经济的当务之急。在国家财力有限和宏观经济政策适度从紧的情况下,降低企业负债率的主要办法,是将它们推向资本市场,一来通过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将企业债务转化为企业股权,二来通过资产重组调整产业资本结构,盘活存量,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力培育和维护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使之在规范中不断壮大成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规模扩大和基础建设的完善,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不仅会引起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而且会直接引起投资收益(或风险)的相应变化。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不仅要把握资金市场的运动规律,而且要重视对宏观经济层面的分析研究,以增加收益,回避风险。总体上看,国民经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从衰退、萧条、复苏到高涨的周期性变化是造成资本市场行情变化的最基本原因。当经济处于高涨时期,企业经营效益处于较好状态时,股票、基金的投资收益较高,增强了企业发行债券的资信度,也刺激投资者投资热情,市场自然相对火爆;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情况则正好相反。当然,对不同的行业来说,经济的周期变化对其产品需求、成本、销售的影响程度不同,一般而言,消费品行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投资品行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大。

2、货币政策的变化将引起次本市场价格的升降。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进政府债券和调低现率、利率时,市场资金供应增多,债券价格相对上升,形成多头市场;当货币政策的变化方向相反时,将引发空头市场。

3、产业政策的变化决定着资本市场中资金的基本流向。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其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不尽相同。为保持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往往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采用倾斜政策扶植鼓励某些短线和支柱产业发展,适当限制另一些长线和夕阳产业。因此,一般讲,对短线和朝阳产业进行投资,其长期收益要大于风险;而对受抑制的长线和夕阳产业投资,长期风险要大于收益。

总之,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资本市场中资金的运动、资本收益与风险,因此,判断资本市场的基本走势,不能不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综合考察。

二、1997年资本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

1、经济增长稳中有升,物价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宏观形势继续趋好。

总体来看,199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据经合组织预测,1997年全球经济增长约4%左右。二是经过“八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及近三年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在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方面的瓶颈约束有了很大的缓解,为1997年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三是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物价涨幅回落较大,使1997年改革与发展的余地增大。四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政策稳定灵活,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五是1996年央行两次大幅下调存贷款利率,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即将或正在启动。同时,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宏观上也要求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增幅。综合分析考虑,1997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GDP预计可达80000亿元,可比增长10.5%左右,是稳中有升态势。

分产业看,国家制定的《90年代中国产业政策纲要》已将农业列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农业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增加,同时由于近几年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粮食收购情况较好,农民生产积极性仍然较高。因而1997年农业生产可望继续保持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5%左右。在工业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扭亏增盈行政领导负责制的推行,国有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将有所改善。此外,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集体企业及其它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工业生产总的状况将比1996年改善,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4%以上。展望1997年建筑业的发展形势。有以下几年有利因素:一是宏观形势向好,建筑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较好;二是1997年预计投资增长会适当有所加快,从而带动建筑业的发展;三是住宅业发展备受重视,为建筑业发展带来契机;四是企业效益会略有改善,从而刺激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五是“九五”时期一批大型项目动土开工,为建筑业发展开拓了空间。但是随着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背景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而客观上建筑业迅速膨胀发展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1997年将基本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初步估计,1997年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在13.8%左右,占GDP比重小幅提高。因此第二产业增长在14%左右。第三产业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加大的情况下,预计增长在8.4%左右,比1996年有所提高。第一、二、三产业增长依然保持二产领先,三产跟进,一产平稳的格局。

从需求方面看,首先,1997年外贸出口将摆脱1996年低迷、低速状态,出口增幅有所提高,估计在13%左右,外贸进口增幅预计在12%左右,贸易顺差超过100亿美元。其次,消费品市场受当前居民储蓄倾向仍然较高,消费心态趋稳,以及农村市场在连续两年农业丰收,农民纯收入增长加快的影响,1997年城乡消费品市场将保持繁荣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增长18.5%左右,由于物价增幅较低,实际增幅仍处高位,预计在12%左右。再次,投资仍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我国的国内储蓄率1995年虽已高达41.2%,但在目前尚无新的消费热点,居民资金投向还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居民储蓄率保持稳定甚至上升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1996年利率的两次下调对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仍有积极影响,此外,1997年利用外资也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综合考虑,预计199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实物增长率高于GDP实际增长2—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从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看,1997年将呈现投资、消费、国外需求三轮驱动局面。

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涨幅可望保持在较低水平。理由如下:一是近几年农业生产形势较好,1996年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供给充足,一些地区的市场粮价甚至低于收购价;二是1996年价改措施出台较少,物价水平较低,对1997年的翘尾影响较小;三是一向作为价格先行指标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996年1—11月同比下降1.1%,成本推动影响减弱;四是大多数商品供需平衡,从供需总量上看不会引发物价大幅上涨。因而只要1997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则可望将物价涨幅控制在比1996年略低的水平上。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目前物价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上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诱发物价上涨的体制性因素仍然存在,各方面要求调价的呼声很高;农业抗灾能力还很脆弱,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M2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太多,对物价上涨是一种潜在压力。因而1997年对物价调控不能掉以轻心,以免为“九五”后三年埋下隐患。

综合宏观层次的方方面面,1997年资本市场发展将有相对较好的宏观经济背景,资本市场保持平稳发展的基础较为坚实。

2、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宏观调控适度从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收与支,信贷的投与放,既影响着社会资金流量的规模及其变化状况,同时也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热现象,中央及时果断地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并加快了财政金融改革的步伐。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快速增长中曾一度出现的投资与消费增长过快,金融秩序混乱,物价涨幅过高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成功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大起大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预期的目标。1997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客观上要求相应扩大财政分配与信贷投放的规模,但是考虑到客观经济环境改善的基础仍不牢固,物价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因此中央仍将从严把握财政信贷资金的分配使用,继续实施适底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以巩固来之不易的宏观调控成果。

在财政政策方面,1997年国家将在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采取切实行的措施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并加大整顿清理预算外资金的力度,力争做到财政支出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从而达到逐年压缩财政赤字的目的。

1997年影响财政收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的压力较大。经济的增长既能是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同时又会加重财政支出的负担。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很强的数量型扩张特征,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实现的,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支出将不断扩大。从我国的历史数据来看,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与经济增长都有着密切的关系。1990—1995年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68(即名义GDP每增长1%,财政支出将增长0.68%),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0.64)。因此,经济增长要求财政支出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二是出口退税对预算收入的压力。尽管国家在1996年出台了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措施,但以前年度应退未退的税额较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结转到1997年消化,所以1997年财政收入的增长仍将受到出口退税的制约。三是1996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收入的基数扩大,从而使得1997年增收潜力相应缩小。四是中央财政收入不容乐观。在新税制下,两税增量的大头在中央,加上有些地方搞层层集中,两税的增量基层所得相对更少,基层组织增收的积极性也相应受到影响。五是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在短期内扭转,增长方式的转变更需要有个过程,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内,目前相当一部分困难企业的处境将更为艰难,由此也会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增长。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预计1997年财政收入将增长14%左右,在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同时,财政支出也将保持较高增幅,财政赤字600亿元,大体维持1996年的水平。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央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对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控,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础上,从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防止信用膨胀,规范金融秩序,严格结算纪律,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经济金融形势稳定。具体货币政策是:

(1)根据通货膨胀和货币流动性变化情况,适时灵活地调整利率。利率的调整将有利于规范和发展企业直接融资和居民直接投资,促进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此外,国家将优先考虑出台基金管理办法,适当发展投资基金,分散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但在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央行也将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规范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

(2)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并使其成为中央银行进行调控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增加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机构即一级交易商的数量;二是增加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品种,扩大交易量。同时继续弱化信贷规模管理,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流动资金的限额管理。

(3)针对外汇储备已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和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的情况,适当调整汇率政策,允许人民币汇率在更大范围内波动,减轻外汇占款增加对中央银行造成的货币供应压力。

(4)适当增加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供应,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但是资金投放将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有效益、有市场的企业对流动的资金的需要。

尽管通过三年多的宏观调控实践,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1997年中央银行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难度依然很大。一方面来自国有企业要求放松银根的压力将会加大。伴随着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逐步到位,经济结构性矛盾将日益突出。在结构性调整过程中,由于经济效益下降、亏损面扩大、下岗待业人员增多,企业要求注入资金解决经营困难的呼声将有所加大,因此1997年金融部门仍会感到来自企业部门的较大压力。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并存,促使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更加谨慎,尽管1996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大体正常,经济增长和物价形势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同时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逐渐回落,增幅趋于合理区间。但由于此前M2长期高增长积累的通货膨胀压力大部分仍然没有释放,而两次降息的操作,使狭义货币的增长率开始稳步回升,因此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到1997年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在这种形势下,中央银行将在继续控制广义货币M2的增长的同时,防止准货币过快地向M1转移。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要和金融政策的基本取向,预计1997年我国货币净投放在1200亿元左右,比1996的略有增加;货币流通量年末将达到9981亿元,增长12.4%;狭义货币1997年底余额在33650亿元,增长18%左右;广义货币年底余额95500亿元,增长25.5%;居民储蓄增加10000亿元以上,并突破50000亿元大关。

因此,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金融环境进一步趋于宽松。

三、1997年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向变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1997年将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极大地影响明年的资本市场。

1、住宅产业政策的实施将对房地产行业及建材水泥等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住宅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的特点,其发展不仅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由于以前对此认识不足,国家对住宅产业没有采取足够的支持政策,有关方面对其层层剥皮,处处揩油,不合理收费多达100多项,收费总额占商品房价格的20—30%,导致商品房售价的畸高,虽然广大居民对住房有着庞大的潜在需求,但由于支付能力与价格的差距太大,这种潜在需求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需求,住宅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今年1月2日国家公布取消48种不合理的住宅建设项目收费及进一步整顿 建设收费的规定标志着国家推进住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政策将加紧实施,住宅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减轻住宅建设开发企业的负担,减少住宅价格构成中的不合理成分以及降低住宅的销售价格,有利于把居民潜在的住宅消费转化为有效消费,从而推动住宅产业的发展。为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国家将在1997年加大房改力度、加快提租和公房出租步伐,推广住房公积金制度,同时加快发展住房金融,提高居民购买能力,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把贷款重点放到个人抵押贷款上去,并放长住房贷款年限,降低住房贷款利率,减少首次付款比例。随着上述住宅产业配套措施的逐步实施,1997年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趋于活跃。受此影响,及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水泥行业将在1997年有充分表现,盈利水平有望提高。

2、国家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政策措施,将推动1997年电子、通讯、信息行业的良性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是社会需求大、成长快、附加值高的高技术产业。过去,由于缺少整体规划、缺少重点开发研究和资金、资源、人才的大量投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单独作战的零散状态,没有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大的优势,因而缺乏同国外著名企业竞争的实力。近两年国家实施了加快电子、通讯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了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引导,并加大了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力度,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在整体上仍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其中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及器材、软件开发等的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高达72.1%,集成电路增长39.3%,电子信息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

1997年,国家将把电子信息产业做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而重点加以发展,并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其主要措施将包括:(1)进一步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力度。按照规划,“九五”期间国家对电子产业的投资将由“八五”时期的2.2%上升到5.4%左右,是各产业中增幅最大的,其中,投资的80%将投入到各种电子产品和基础元件生产领域,以加强电子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后劲;(2)加速扶植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加大国产名优电子产品的开发力度,加速实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名牌战略,扩大国产电子产品在国同市场的占有率,并拓展国际市场;(3)加速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加快“金卡”、“金桥”工程的实施与推广,刺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在这种有利的产业政策环境下,电子、通讯、信息等成长快的高科技企业的前景将更加光明,有利于这些企业进一步改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盈利水平。同时,国家也将对上市的电子、通讯、信息等成长快的高科技板块在增资扩股及购并等方面优先考虑,加速其规模的扩大,以迅速形成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进一步增加其技术开发、自我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

3、1997年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增长有可能恢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正常水平。这将有利于外贸企业扩大对外贸易业务、提高经济效益。

1996年,国内出口成本的上升、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与美日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磨擦,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贸企业经营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全国进出口增长乏力,外贸经营效益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贸企业通过降低成本,转变经营机制,逐步适应了新的外贸政策;同时,国家也加快了出口退税的进度、加强了对外贸企业资金的支持,使外贸企业在1996年下半年有了一定的转机,年末出口速度明显加快。这种趋势在1997年将保持发展下去,预计199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增长10%以上,外贸企业将走出困境。据预测,1997年将是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一年,世界经济处在新一轮上升阶段,其中与我国经贸关系较为密切的东亚地区及东盟成员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为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占我国对外贸易额前两位的日、美两国与我国的关系将进一步好转,有利于减少贸易上的麻烦。受此影响,外贸企业及产品大部分外销的生产企业将恢复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将有望比1996年大幅度提高。

4、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及国家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将为股市中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板块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国家对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将相应加大。从1996年国家对国有大型企业扶持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分析,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资金的支持和减轻国有大型企业的负担将是1997年扶持大型国有企业的主要内容,减轻国有大型企业负担主要是从富余人职工的下岗分流入手;而扩大国有企业直接融资,扩大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加快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股票上市则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支持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已经上市的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扩大规模、增国规模效益、提高同国外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将加速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实施名牌战略和促进国有大型企业由大变强的发展战略,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受国有企业宏观发展环境好转的影响,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释放,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大盘股)的经营业绩有望在1997年进一步提高,并在今后几年稳步发展,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的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渐增大并为人们所认同。

5、1997年国家对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将使经济效益好、成长快的名、优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紧缩的宏观条件下实现快速发展。

在以往整顿经济的过程中,一刀切的紧缩政策,使效益好、产品有销路、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也同样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不能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发展,并造成了紧缩国民经济增长就乏力的局面。而在本轮经济调整中,国家采取了总量控制、灵活微调的策略,一方面限制长线积压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总量控制的目的;另一方面对效益好、产品适销对路、成长快、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在资金、资源利用、引用外资、技术开发和推广、出口退税等方面采取灵活有效的倾斜政策,使这些企业在紧缩的宏观环境下也能实现较快的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微观基础。1997年,国家将继续实行这种扶优限劣、合理分配利用资源、促进资源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在继续执行宏观总量控制的同时,国家将更加注意采取灵活的措施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微观经济环境,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对于经济效益高、产品结构符合市场需求、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来说,1997年正是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前途,缺少的是充分的资金及宝贵的时间和机会,而国家在1997年的倾斜政策将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和良好的机遇,企业完全有可能利用这种政策在经济紧缩时期内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这是亏损或微利企业无法做到的。因此可以预见,1997年经济效益好、成长快的企业的盈利水利、市场占有率、企业竞争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四、1997年资本市场走势的基本判断

1、资本市场的扩容步伐将有所加快

从当前股票市场看,已公布的待发行额为100亿元,是上次规模的两倍,尽管可跨年度使用,但股票市场快速扩容的趋势则是无需置疑的。在“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方针指导下,1997年上市新企业的主体将是各重要行业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新上市企业的单位规模也将明显扩大;从基金市场看,有关投资基金的多项法规有望在今年内出台,基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除了证券投资基金外,产业投资基金也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基金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将显著增大;从债券市场看,1997年国债将在去年取得重大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预计发行额为2600亿左右。从最近公布的1996年的企业债券计划看,发债企业将主要集中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企业债券发行额度基建部分计划为150亿元。由此分析,今年整个资本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政府将一方面靠加强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挤出市场的泡沫成份,另一方面靠新扩容部分向重点企业、支柱行业的倾斜,使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

2、资金流入量继续增加,但增速趋于平缓

1997年城镇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初步预计增幅将达15%;另外,今年的物价仍将在低水平上运行,通过提高利率增加居民储蓄倾向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而,今年增量金流向资本市场的部分将会扩大。但是,增量资金流速将比上年10月份以后的流速有所趋缓,其理由是:(1)上年10月份以后,外围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其速度是近几年来最快的。究其成因,一是银行利率二次的下调,导致居民储蓄的分流;二是当时行情火爆,从而吸引了包括居民存款、银行违规拆借资金、境外投机资金的同时介入,从今年股市情况来看,国家加大了对股市的监管力度,过度的人为拉抬炒作将会大大限制,大量的“过江龙”式的资金将难以再深度介入。(2)受去年12月份股市行情变化的影响,一些股民一年所得还不能弥补一星期所赔,800万新股民对股市风险已痛肤之训,因此居民对投资股市的狂热将有所降温,行为将更为谨慎。(3)1997年期货市场将逐步走出谷底,从而分流部分资金。

3、居民储蓄渠道增加,投资倾向进一步提高

目前,居民储蓄渠道大致包括银行储蓄、国债、股票、企业债券、期货、实物保值以及实业投资几种方式。从各种方式对居民的相对吸引力对比看,首先,随着供求形势的变化,居民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居民抢购实物以求保值增值的心理大大减弱,加上主要保值商品——房屋价格与当前居民收入的差距过大,因此购物保值已不是储蓄的主渠道;其次,我国当前体制特点决定,国债和银行储蓄同属金边性质,二者在风险方面没有差异,只有流通性和收益率的细微区别,是普通居民结余资金的主要投向;最后,通过最近历史数据的观察,尤其是1996年股市波动的分析,可以看出,居民资金正趋于投资化和盈利化,而且物价和利率(特别是名义利率)的高低对其的影响正越来越显著。1996年国家银行两次大幅下调存贷款利率后,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入市者增多。据统计,深、沪两市1996年底开户逾2100万户,其中约800万户是1996年9月后入市的,这表明在物价涨幅较低,利率水平不高的情形下,居民选择投资股票和其他可交易证券的倾向明显增强。1997年,在宏观形势向好,银行储蓄存款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居民新增资产将更多地投向资本市场,居民的投资倾向将进一步提高。

4、市场风险有所减小,但风险能量释放的压力仍在积聚

一般来讲,影响资本市场风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投资者的信心与资本市场周期性波动的相互影响;二是价格和利率的不稳定引起的资本市场波动;三是证券交易所和证券投资机构行为的不规范引起的操纵市场的风险;四是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引起的资本市场波动。对于1997年资本市场的风险而言,风险降低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1)宏观金融形势趋于好转,货币调控的目标基本实现,金融调控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市场化,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2)目前,经济适度增长,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各种要素价格趋于稳定,市场的宏观环境趋于宽松。(3)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于理性,投资心理进一步成熟,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资群体。(4)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暂行办法》、《可转换公司债管理办法》等规范市场的一些法规和措施有望在今年出台,这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但新的风险依然存在,并在进一步积聚。首先,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的初期,投机性较强是其一个重要的特点,经济政策或措施的变动往往引起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资本市场对经济消息的敏感性和异常炒做在1997年不会有根本改变。其次,香港的回归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加速了境外资本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步伐。据统计,1979年至1995年间,内地从境外引入的直接投资总额为3951亿美元,其中香港公司直接投入的资金达2336亿美元,占59%,与此同时,内地企业在香港三级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债务总额平均每年增长30—40%,1995年底已超过5000亿港元,此外,现共有22家内地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筹集资金总额超过250亿港元,因此,随着香港的回归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将加速境外资金进入国内的步伐。在目前关于境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冲击国内资本市场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大。

标签:;  ;  ;  ;  ;  ;  ;  ;  ;  ;  

在宏观经济稳定中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