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超流体”走近生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茫茫宇宙中,位于元素周期表上第二位的氦,其丰度仅在氢之下,而高于其他所有元素.不过地球上例外,氦的含量比较少,它属于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惰性气体行列.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氦元素的许多奇妙性质突显出来,使科学家大开眼界,同时使处在科研前沿的氦元素,成为最受人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量子喷泉
氦的原子结构简单,其原子核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核外有2个电子,其分子表达式为He,所以通常称作氦-4.以区别于它的同位素,原子核中只有一个中子的氦-3.在神奇的科学圣殿,氦气是最后一个被液化的气体,液化时的温度只比绝对零度高几度.在所有物质中,只有氦最为特殊,它在常压下只有气、液两种状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液态的氦仍然不会凝固,除非施加足够大的外压;在高深的科学圣殿,科学家最先在超低温流体氦中,发现了金属汞的“超导现象”,从而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前景十分广阔的科研及应用领域.已在上海市建成的磁悬浮列车,就离不开功率强大的超导体磁铁支持;在肃穆的科学殿堂,科学家还是在液氦身上,第一次看见了可与“超导”媲美的“超流”现象.处在超流状态的液氦,能轻松流过用玻璃片制成的、仅有0.5微米宽的狭缝,从而证明超流体没有粘滞性、没有摩擦的重要性质.在超流状态下的液氦,会顺着无缝隙玻璃或金属容器的“墙壁”外爬,会自发地产生虹吸现象,自发地向低处流.把盛有超流体液氦的容器用毛细管连接起来后,加热其中一个容器,液氦将自动流向被加热的容器.若将被加热容器顶部烧制成细嘴状,液氦将马上沿着容器细嘴喷射出去,形成既罕见又壮观的“量子喷泉”……当然所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奇妙性质,都是液氦在-169℃以下的超低温状态下创造出来的.
量子哨声
当今世界,也只有少数大学、研究所的低温实验室才有条件产生并保存这样的超低温.这些苛刻条件,不仅限制了人们对超流现象的研究探索,使超流现象的研究只能在高深的科学殿堂内进行.同时也使超流现象的应用,不能像“超导”那样蓬勃发展.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低温物理学家理查德-帕卡德研究小组,在挤压超流体氦-3、使其穿过单层有孔薄膜时,意外地听到处在超流状态下的氦-3,发出了像吹口哨那样的“量子哨声”,在场的科学家无不欢欣鼓舞.科学家意识到,超流体氦-3因发生振荡而吹响的口哨声,极可能是氦-3贴向普通百姓生活的开始.
让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与主题有关的话题.像太阳系所有天体一样,地球不仅围绕太阳作周期性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而且还绕地轴作周期性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由于潮汐运动、地震、海潮、台风、海平面及冰川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地球每自转一周,都存在有零点零几秒甚至更微小的误差,这种微小误差对人的生活虽无影响,但是与空间科学技术的关系密切.如何方便快捷地跟踪监测地球自转速率的微小差异,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在超流体氦-3吹响的“量子哨音”启迪下,理查德-帕卡德小组设计出一种灵敏度极高的陀螺仪.他们在这种陀螺仪环形容器的里外两壁分别布置好有孔薄膜,并用静电压力将无摩擦的超流体氦-3挤压过去,这时奇迹真的再现:氦-3不是像正常流体那样,顺着挤压方向流过有孔薄膜,而是以振荡方式流动,从而发出尖锐的口哨声.用这种无摩擦的超流体陀螺仪测量地球自转速率,不论地球自转快慢如何变化,它都会以振荡方式产生或强或弱的哨音,及时表示这种变化,以实现随时跟踪测量地球自转速率之目的.
这一成功,对超流体氦-3走出高深的科学殿堂,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是一个良好开端.帕卡德等科学家乐观地预言,要不了多久,超流体液氦的“哨音”,会在太空旅行的宇航员耳旁响起.因为用液氦制成的陀螺仪,会遵照科学家的教导,忠于职守.从而使得在宇宙空间旅行的人造航天器,哪怕有一点越轨行动,都会及时得到提醒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