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黄毓森, 刘戟锋
【摘 要】 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相互独立却又紧密联系的绝对概念,是世界万物赖以存在的两个基本维度。真理是拥有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具体变化着的真理。脱离了时间与空间,真理也就失去了其运动变化的维度,必然丧失其正确反映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理性。从时空变换的角度,对真理在不同时空情景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以求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真理。
【关键词】 真理 时间 空间 价值 维度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它是千万年来人类始终孜孜以求的。人类不断地在实践中思索和探寻世界上的事物及其规律,再加以总结和升华,慢慢得出一些能够反映当时当地情景的客观规律,并指导人们进行生产与生活。这些正确反映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即为真理。尽管从整体意义上来看,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是由于现实中人的认识水平有限,加上时间和空间情景的限制,人类往往只能无限趋近于绝对真理,而无法到达绝对真理的彼岸。
2.2.2 剖面图片与景观图片拍照。剖面图片拍照要求是,剖面上部必须处理平整,通过平头铲铲平;标尺集中放于剖面左侧,必须垂直设置;上端裸露少量空间,令剖面不会顶格全部画面,能够设置田间好;底部应到基岩或是最少1.2米左右;剖面处理一些毛面,但仅占剖面整个宽度的三分之一左右,要防止较大刀痕;拍摄时镜头应与剖面中心相垂直,防止各部分占比失调。景观图片拍摄需要其图片包含一定范围,并非是局部;可以体现监测点处于的地形环境和地貌特点;可以体现样地和周围土地使用状况以及农产品生长状况。
马尾松在蒸汽保护下进行热处理,其热处理时间及表面形貌情况由图1可知,在微观形貌上,热处理1 h样品相对于未处理材而言,表面多了大块的鳞片状颗粒,少许的细小的沟槽变成了表面大片的劈裂现象,故热处理1 h样品比未处理材要粗糙。接着在2 h、4 h处理材的图像上,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木痕深度变小,木痕变少,样品表面与热处理1 h相比,表面变得更平滑。故可以看出,处理1 h的样品表面最为粗糙,而2 h与4 h样品的裂痕比未处理样品的裂痕少,故未处理样品的粗糙情况甚于二者。
真理是具体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时间与空间,是两个相互独立却又紧密联系的绝对概念,是世界万物赖以存在的基本维度。事物中时间与空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反映着事物运动变化的秩序。早在千年以前,古人即已对时空进行了哲学性的归结——“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1) 李子丰、王兆运:《唯物主义时空质能观》,载《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年第18期。 真理,是拥有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具体变化着的真理。脱离了时间与空间,真理也就失去了其运动变化的维度,必然丧失其正确反映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理性。
4.6 继续强化校园足球在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的主体地位 我国现阶段足球运动发展还受制于顶层设计、足球人口数量、师资培训与资质认证体系、教练员数量与质量、社区场地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所以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活动开展还应当继续加强以教育部门为主导,充分利用教育系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全国大中小学校为活动开展根据地,扎实做好足球运动普及与人口提升工作,继续强化校园足球在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的主体地位。
人们的某些认识虽能反映一时一地的客观事物规律,却难保在永前的时间、无限的空间维度中永远保持正确。列宁认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2) 《列宁选集》,第4卷,第419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既然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就意味着其必须是落实于具体的时空情景的,而不能是含糊抽象的。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符合论真理时空观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基础上,提出真理乃是人类获取与事物本身相一致认识的重要基础。(9) 陈卫平:《科学时空观的演进与时空特征》,载《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2期。 从认识论出发,符合论真理时空观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大派系。一个派系是以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绝对精神”)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符合论真理时空观;另外一个派系则是以亚里士多德(主张以事物本身为真理的客观评判准则)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符合论真理时空观。上述种种观点,本质上都是通过将主体与客体放置于独立定格的静止时空内,进而在与人类社会历史背景相对隔绝的状态下来进行逻辑推演与分析,并将真理视为某种超脱于人类社会实践之上的认知,因而都未能认识到实践是真理的源泉、基础以及最终检验标准。
那么,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我们又应该如何唯物、辩证地去认识真理呢?
一、真理会因时间流逝而发展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潮涨潮落。时间就是“时间性”的到时,“此在”的存在是“曾在”“当下”和“将来”统一“绽出”的历史。(4) 邓晓臻:《马克思的时空范畴探析》,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1期。 事物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从时间维度来看,它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持续过程,是事物及其规律运动变化的持续性与阶段性的一种表现。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因而其运动与变化是不可能脱离时间这一维度的。
真理一直在永前的时间轴上运动变化着。这种运动变化,一方面是由事物及其规律的运动变化所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人的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的运动变化所导致的。应该说,真理探索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不断累积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先前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向着绝对真理的高峰不断攀登。
在人类哲学发展的历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家都曾就真理的相关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见解。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本质上区别于其他真理观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出发,科学地剖析了真理的客观性问题,实现了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真理观”的实践解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真理是无限发展着的。他认为:“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22—223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利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分析,根据以上算法设计考虑腹地货物产生数量、装卸时间和泊位资源等约束条件的干支航线网络确立系统,对比分析3个因素不同状态下对港口群内航线确立的影响,同时分析每种状态的运输效率变化。
真理,是根植于客观事物,通过对其规律由表而里地探寻而达成的。但是,在真理探寻的过程中,真理探寻的对象不是静止孤立的,它会在时间轴上运动变化着。此外,它还要受到同样在时间轴上运动变化着的其他事物及其规律的影响。人们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反复的实践得出结论,不断地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现存的结论,不断地修正原有的认知,不断地排除潜在的谬误,进而一步步地接近真理。这就表明,真理的探索不仅要着眼当前的事物及其规律,还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认识当前这个始终运动变化着的事物及其规律。
在化学领域中,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物质到底归属哪一种元素。例如,质子数为239的物质被称为钚,钚元素具有强放射性——这是钚这种元素运动变化的规律。这样的认识在当前的时刻正确反映了该物质及其规律的运动变化,可以被视为真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真理的真理性也在流失——在一定条件下,质子数为239的钚经过24 100年的半衰期后会变为铀,进而在完全衰变之后会变为化学性质更为稳定的铅。
由此可见,当前的真理并不能保证是将来的真理。当前的钚之所以称为钚,并且有着强放射性,是因为它的质子数为239。在基本前提不变的条件下,经历了全衰期的物质之所以会被称为铅,并且有着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其质子数为82。上述两个判断都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能够算作真理。前一个判断,在当下是真理,是正确的。但是,在基本前提不变的条件下,过了48 200年之后,真理就会转变为谬误,因为该物质的质子数不再是239,而是82。反过来说,如果认为当前质子数为239的物质是铅,那确实是谬误,但是这个判断经过48 200年的运动与变化后,将会从谬误转变为真理。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宇宙并非只有太阳系,也并非只有银河系。在银河系以外,还有一个近乎无限的宇宙。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但从更为宽广的层面来看,太阳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事物及其规律在时间轴上的不断运动与变化,决定了真理在时间轴上也不断地运动变化着。没有了相应的运动与变化,真理就脱离了时间轴上的延展性,也就脱离了真理的重要属性——客观实在性,进而丧失了真理的真理性。
二、真理会因空间移转而变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认识是由人们的物质基础、生产方式所决定,并在人们的实践与交往中不断深化的。这就意味着,人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进而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角度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样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空间点切入,可以结出不同的理论果实。符合论真理观认为,科学所展现出来的自然秩序与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以开普勒和伽利略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奠基人一致相信,科学家所发现的科学规律都是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理智结构。(6) 郝苑、孟建伟:《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哥白尼的日心说,在16世纪成功地证伪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毫无疑问,日心说被奉为那个时代的真理。那么到现在,这个真理是否还是成立的呢?笔者认为,日心说到今日,纵然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却仍不失为真理。
随着20世纪前后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先后问世,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理论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推向了证伪的边缘。牛顿的力学理论诚然可以在宏观层面解决力学问题,可以指导楼宇桥梁的建设,甚至可以测出千万里之外火星的质量。但是,这样一套宏伟的力学理论体系却在原子空间丧失了其真理性——牛顿经典力学理论难以对原子的运动进行充分而有效的解释。
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所指出的那样,真理与谬误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变的。真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而真理与谬误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贯通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一再证明,真理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的,是以一定时空维度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真理与谬误并非绝对隔绝的,真理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着,不断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空间虽是无界永在的存在,但是基于不同的描述物体状态的相对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认知。从整个宇宙的层面来认识,太阳固然不可能算作中心。但是,当我们将观察的维度定格在太阳系内,从太阳系的空间维度来认识,那么太阳就是恒定不动的存在,是相对静止的。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太阳就是诸星的中心。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分析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是在人为地割裂自然事物及其规律。但是,这些人却忽略了真理是存在于具体时空情景中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只要能够正确反映事物及其客观规律,并且指导人类生产生活,将人类文明推向前进,那就是人类千万年来对之孜孜以求的价值所在,那就是真理。那种放之四海、投之万世而皆准的凝固的、绝对的真理,其实是并不存在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向真理逼近的过程。科学探索过程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以偏概全”的过程,其所依据的信息与材料往往是有限的、局部的,而且这些有限、局部的材料还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科学研究的结论是动态的和发展变化的。倘若人类一直陷于这种绝对真理追求的纠结中,就不可能在短短几万年的发展史中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文明。
由牛顿所创造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近代以来人类宏观世界的科学基础。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人类改良了枪炮弹药,建造了摩天大楼,发明了飞机坦克,创造了极其辉煌的近现代文明。曾几何时,人们一度认为,牛顿三定律的提出,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已经穷尽了物理学真理的探索,人类只要一直遵守牛顿力学体系构建出来的理论知识,就能够从一个文明辉煌走向另一个文明辉煌。康德曾认为,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统一的因果性原理是思想的先天性原则,是人类何以能理解其所处世界的必要件。然而,现代物理学证明他全然错了。(7) [加] I. 哈金著, 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四版导读》,载《世界哲学》2013年第1期。
1.有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完善社区治理的总体思路。《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四大体系,包括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和社会力量的协调作用。“131”模式高度体现了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社区居民参与3个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发挥民主协商作用,群策群力解决社区矛盾与风险,共同治理好社区,而这样的过程正是一系列制度形成并固化的结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重重地提了一个醒——真理永远在路上。那么,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是不是就成了伪真理,是由于当时人们认识水平限制而导致的谬误?并不是。纵使牛顿力学不能解决微观层面的力学问题,但是人类数百年的长期实践表明,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是对宏观层面力学运动的正确反映,是能够指导人类从事生产建设的,是能够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倘若牛顿经典力学理论不是真理,人们难道是用一个错误的理论体系将火箭成功发射上天,并且用火箭将人类送上月球的?
9月2日凌晨,中国游客曾先生携父母在凌晨时分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旅舍。由于未到入住时间,曾先生提出让父母在酒店大堂休息,但酒店回绝了这一请求,并叫来警察将曾先生一家强行带离酒店。
女人死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的死者露出愤怒或是求饶的表情,反而露出了一个无比平静的微笑,充满了对生的眷恋和对死亡的坦然。
三、真理的价值体现于社会实践
胡刘和祝莉萍认为,时间与空间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延与持续,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立论内核。(8) 胡刘、祝莉萍:《从“自在时空”到“社会历史时空”——马克思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及其当代意义》,载《学术研究》2012年第6期。 在过往的时空关系阐述中,人们往往倾向于直观地去认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进而将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同质化,以至遮蔽了真理在历史时空当中的实践特性。
Fig. 2 shows the detailed circuit schematics of one stage of the 4 stage 245 GHz CB LNA, 2nd transconductance subharmonic mixer, and 120 GHz push-push VCO[14].
哲学的时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3) 刘奔:《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载《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 发现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事物及其规律、不断趋近于真理的努力过程,真理的求索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世界上并没有凝固不变的真理,真理存在于具体的时空情景中,因而必然随着时空情景的转移而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是相对真理,我们也无法真正获得。无论是绝对真理还是相对真理的探索与发现,都应被认为是人类价值实现的过程,而非能够最终达成的结果。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时间与空间的起点——不仅是人类时间与空间意识的起点,也是人类对实践与空间进行理性认知的起点。归结而言,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真理时空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体性,即需要运动的主体来实现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二是客观性,即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变改时空;三是社会历史性,即人类需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其规定性。
锑在高锑铅精矿中主要以复杂硫化物FePb4Sb6S14或简单硫化物Sb2S3的形式存在。在氧化阶段,锑的硫化物在高氧势下转化成化学物理性较稳定的铅锑氧的化合物(PbSbO2、Pb5Sb4O11、PbSb2O6)或复杂氧化物FePb4Sb3S13,使炉渣变得更加黏稠,熔点升高,渣流动性变差,黏稠的炉渣层层粘附于喷枪管使枪重增加,喷枪搅拌熔池不均匀,熔池内化学物理反应动力不足,铅锑分离效果不佳,直接影响了炉渣中铅的还原烟化挥发,使抛渣含铅量达不到排放标准。
真理的本质是一种人的意识和观念,它的价值体现于人的意识和观念之中,体现在对于人类实践的指导上。
意识和观念来自物质世界,同时也会对物质世界产生反作用力。因而,真理的价值不但体现于人的意识和观念之中,而且还会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归结而言,真理的价值体现为一种正确反映物质及其规律的观念在人的思维中以及在社会中的有用性。这样的价值包含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
从理论层面来看,真理的价值体现在真理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并且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人类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会随着人类认知水平和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运动变化的具体轨迹,描绘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中。
同一个真理,在不同的时空维度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论价值。正如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所指出的那样:“科学中的进步并非通往单一真理的简单直线。我们所说的进步,体现在去追求更为恰当的世界观念和更为融洽地与世界的互动。”(10) [美] 托马斯·塞缪尔·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203页,金吾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在现在的人眼中或许只是一个科普知识。但在18世纪的欧洲,进化论的提出无疑是社会、政治、宗教、科学等领域的一个深水炸弹。这一理论的提出给以上帝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插上了致命的一刀,进而影响着整个近代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时空维度,同样的真理有着不同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就其本质而言,真理应是与现实问题相互联通的。同样,也只有使真理与现实的人类生活有机融合,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真理,展现真理的价值。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7—138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这也就表明,单纯从认识论的角度切入,是难以超越过往真理观的局限的,因而必须从更为宽广、更为坚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来认识真理的价值。
从实践层面来看,真理的价值体现在指导人类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就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真理,然后用真理指导实践,再用实践检验真理的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人类的实践活动连接起了真理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并在这两个维度中彰显着真理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以实践作为真理体现其真理性的基础,超越了过去以抽象虚无为基础的真理观,这必然要求作为物质存在前提的时空也必须是以实践为基本指向的。
同样的真理在不同的时空维度中有着不一样的实践价值。例如,野外颜色鲜艳的菌类往往含有剧毒,这是人类祖先经过长期实践后得出的真理。同样地,人类触碰到高压电线会导致死亡,这也是真理。但是,这两条真理在人类实践的不同时空维度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在石器时代,对在野外依靠采集捕猎来生存的人类来说,前一条真理对种族生存繁衍明显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石器时代的人们如果食用了有毒的菌类,往往难以活命。但是,因触碰到高压电线而死亡,这在石器时代实在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而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来说,后一条真理显然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因为在现代都市中由于触电而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了由于食用有毒菌类而死亡的人数。
由此可见,在实践层面,不同的时空维度会使真理有着不同的价值。尽管都是真理,但是由于单个人类生命和思维的有限性,使得人类不得不更加侧重于在一些真理的指导下开展实践,而这些真理,显然在指导这个时空的人们开展实践上有着更为重要的实践价值。
真理是多维一体地运动变化着的,并不是静止孤立的。因而,我们探索真理,就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立体维度来开展。其中有一点尤为值得警惕,一些人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论断简单化、狭隘化和机械经验化,仅将当前或者十分有限的时空的经验事实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机械静止标准,进而陷入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真理观误区。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指出的:“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12) 《列宁选集》,第4卷,第419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真理的本质。
【收稿日期】 2019-04-28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55( 2019) 05-0075-05
(作者简介:: 黄毓森,广东茂名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戟锋,湖南邵阳人,国防科技大学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肖时花;责任校对:肖时花】
标签:真理论文; 时间论文; 空间论文; 价值论文; 维度论文;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论文;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