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对饮用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阶段,饮用水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保护饮用水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刻不容缓。针对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和方法,分析了目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面临的水资源建设布局、城市化发展对水源地的影响、管理监督等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更符合我国国情、更为合理的水源地保护对策。
关键词:水源地;保护管理;污染问题;对策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之根本,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才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及生活质量的最好认证。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一些地区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而以牺牲水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从长远角度考虑这种方式的经济发展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建设发展,相反当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的同时,还会产生过多的资源浪费对其进行治理。所以加强城市饮用水建设及保护,提高人们饮用水的水质和质量是其根本。
1水源地保护管理现状及问题
1.1 生活性污染源多,管控难度大
从对主要水库污染源的实地调查来看,该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养殖业和农业,而不是工业,这与我国其他地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有较大差异。另外,工业污染的主体是企业,容易管控,整治工作相对简单,收效明显、快速。生活性污染源的相关者甚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具有客观上的难度。在治理以生活污染为主要污染源的行动中,环保部门管理力量就显得非常单薄,很多行动难以奏效。
1.2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是当前城市饮用水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其城市饮用水的需求量更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不断递增。与此同时,快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资源又构成了威胁,使得城市饮用水量不断下降,甚至在一些地区城市饮用水已经很难满足其城市人口的日常需要,长期以往将对城市人口的生活产生影响。
1.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农业面源污染源主要包括农药、化肥、无序排放的人畜粪便等。这些污染源直接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水体微量有毒污染物增加,造成水源地水质的严重破坏。此外,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量的化肥、农药随表层土流入江河湖库,加剧了水源地的面源污染。
1.4投入不足,生态补偿机制缺失
水源地保护管理的投入资金不足。绝大多数水库自建成后未进行过清淤,没有截污措施,而近年来发生的水质污染事件,基本上未做到事前预警、及时发现。其次,该市开展了对原有乡镇水源工程和制水供水设施产权的界定、明确,并实施了收购兼并,但并没有考虑到实施水源地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
2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对策
2.1领导体制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环保、水利、发改、住建、农林等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只有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才能减少和避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过程中的职能交叉、执法摩擦。建议在该市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简称为“领导小组”),且为市政府常设机构,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主要负责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会商、决策,明确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做好水源地水质监测
对于城市建设发展而言,水质的环境质量是水资源饮用水比较重要的因素。所以相关部门在预防水污染和治理的同时,要不断对其水质进行专业的水质监测。要针对水质的污染程度及水质的纯净度做定期的综合汇报,将其信息数据不断更新及共享。
2.3信息化管理体制
实行以县区(乃至乡镇、街道)地方政府为主体、水利部门为主导、环保部门为支持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同时,在水源地整治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水源地保护区所在区(县)、乡镇(街道)作为责任主体,且地方各级政府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环保部门为水源地保护区落实生态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开展经常性地执法工作,负责水源地保护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预警、查处。其余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2.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评价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饮用水检测标准和卫生标准,也可以参考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外的评价方法,将饮用水按照质量等级分类,例如一类水可评定为水质达标;若遇到个别指标出现异常,通过水厂技术手段去除有害物质,不断改善水源地水质,达到水质标准后,可评定为水质合格;对于水质不达标,且不能通过水厂技术处理去除有害物质,威胁饮水安全,评定为水质不合格。
2.5筹措生态补偿经费
通过“四点”筹措补偿经费,即市里安排一点,县区配套一点,各部门统筹一点,用户收取一点。市县(区)两级政府按一定比例(如人口、用水量等)设立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费,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将各部门可用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的经费进行统筹,根据水源地保护管理的需要,统一使用;建立成本分担和按质补偿机制。进一步开展水价改革,在征求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在现有按用水量实施阶梯水价的基础上,考虑增加按水质的阶梯水价办法,并在条件成熟的区域率先试行。
2.6水源地生态建设
进一步健全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区中的污水截排系统,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建设更多的中小型污水处理站,把难以集中收集的分散生活污染进行就地处理;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增强农药化肥的使用效率,控制好化学农药的施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水源地所产生的污染;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收集活动,进一步提升垃圾回收处理的效率;大力推进河流生态保护以及生态建设工程,重点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
2.7公众参与体制
①征询意见和听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在一定层面组织召开饮用水事项的意见征询会,通过某种渠道发布征询意见信息,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取得各方支持。就一些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饮用水事项举行听证会,由主办方根据相关规定选择代表参加,发表意见和质询。②广泛动员宣传和切实开展保护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绿色教育,不仅宣传水保知识,更要提高受教育者的水保意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宣传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全市统一行动。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中开展细致入微的工作,“润物无声”,于细处影响农户生活习惯,真正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需要水利先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水源保护更要摆在突出地位。解决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难题,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顶层设计,凝心聚力,共同发力。相信通过各方面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一定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好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保障居民供水安全,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松.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及治理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9):90.
[2]王瑜.城市饮用水水源现状及水源保护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5(8):26.
[3]刘守东,李怡文.城市饮用水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0).
论文作者:马月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水源地论文; 饮用水论文; 水质论文; 水资源论文; 污染源论文; 城市论文; 水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