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来自上海的报道_心理健康论文

健康素质及其影响因素——来自上海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素质论文,因素论文,报告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了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大报告不仅强调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首次明确提出要使全民的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的新要求。本研究主要以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和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的入户访问资料,对上海市民健康素质的基本状况及其心理压力加以描述和分析。调查所获的2351个有效样本,是采用分域分层三阶段概率抽样方法,从全市18个区/县、97个街道/乡镇、196个居/村委会中抽取的。被访者的年龄在18-64岁,平均年龄为42岁;2.7%为小学文化程度,初中占38.1%,34.0%是高中,15.3%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未婚者为13.4%,已婚男女达80.8%,离婚和丧偶者分别占3.5%和2.2%。

身心健康状况

首先,我们对市民总体的健康状况作一基本判断。2000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只有42%的被访者自述健康状况良好,50%的人认为一般,8%的人述说较差或很差,其中男性的健康状况略好于女性,而市区女性的健康状况较差或很差的略多些,占13%,良好的仅占29%(见表1)。单变量的相关分析还显示,30岁及以下年轻人有73%自述健康状况良好,51岁及以上者仅占26%。

表1 总的说来,您的健康状况怎样(%)

 男女 市区 郊县

男 女男女

良好

 48.6

34.6

 47.029.4

55.3

 53.8

一般

 45.6

54.2

 47.158.0

38.9

 40.5

较差

 4.7

10.1

 4.7 11.6

4.6

  4.7

很差

 1.2

1.0

  1.2 1.1

1.2

  1.0

N(人)  1100

1251

 741 818

359

  433

现代社会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工作中更多地输出脑力并承受更多的压力,心理疲惫往往难以恢复,而且压力越大越难以入睡,不少心理疾病就是从失眠开始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紧张、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重负,并常引起头痛、乏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多种问题,亚健康人群也日渐增多。我们的抽样调查同时报告,在最近一月中,上海市民有过“失眠”、“身心疲惫”、“烦躁易怒”、“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感到很孤独”、“觉得自己没有用”等亚健康心理症状的比重分别占41%、57%、38%、19%、14%和15%。其中女性有过上述症状的比重都高于男性(见表2)。

表2 最近一月您是否有过如下心理症状(%)

市区

郊县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失眠35.8 47.6

36.2

47.3

34.2

49.0

身心疲惫

51.0 62.8

49.9

63.0

55.5

62.0

烦躁易怒

32.4 44.7

31.4

44.9

36.3

44.7

容易哭泣或想哭

 3.1  12.8

3.3

 12.8

2.4

13.0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16.5 20.8

14.9

20.4

23.7

22.0

感到很孤独 12.5 15.1

11.8

14.9

14.8

15.5

觉得自己没有用

 13.1 16.7

12.7

16.5

15.3

17.3

觉得活着没意思

 4.7  6.6

5.1

  6.8

3.5

5.8

由于生理的特殊性并履行生育职能和承担主要的节育责任(避孕措施90%以上由妇女采取),女性患有妇科疾病的风险也较大,其中市区女性患有妇科疾病的占27%,郊县更达35%,一些人有多项妇科异常症状却因种种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未能及时诊治。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单位应每两年对女职工(含退休)进行一次妇科病检查,但市区女性在最近两年中作过妇科检查的仅为42%,农村占62%。此外,女性还常因性侵犯而身心受伤害,市区30岁及以下女性在过去的5年里遭遇过性骚扰的占5%。可见,女性的人身权利和健康福利依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

女性身心健康状况逊于男子,还与家务劳动主要由女性承担有关,市区60%的家庭其家务主要由妻子承担,以丈夫为主的仅占12%,农村家务活由女性揽下的更高达67%,只有10%的家庭以男性为主。从两性的主观认同看,夫妻都存在过高地评价自己家务贡献的迹象,但女性每天在家务劳动上所花的平均时间达3.5小时,男性仅为1.6小时。而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是强壮、坚毅和成功,一些人即使感觉体力不支、孤独无援也常硬挺着或在外人面前掩饰自己的脆弱、疲惫和病痛,因此自述身心不适的较少些。

体育锻炼情况

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除了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还要形成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增强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调查表明,约有六成的上海市民在最近两个月中未参加任何体育锻炼,每天坚持锻炼的占15%,其中市区女性为最多,达20%,农村女性最少,仅占4%(见表3)。

表3 最近两个月,您是否参加过体育锻炼(%)

市区 郊县

 男女

 男女男

 女

没有 57.3

61.7

52.4

54.8

77.7

  87.0

有1-2次

  12.1

9.9

 12.9

11.2

8.6 5.1

每月1-2次

7.4

 5.2

 8.7

 6.1

 2.5 1.9

第周1-2次

9.1

 6.6

 10.5

7.8

 3.2 2.2

几乎每天

 14.1

16.6

15.6

20.1

8.0 3.8

相关分析显示,在业者、农民、低教育程度者以及双重角色压力大的中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明显较少,如非在业者最近两个月未参加体育锻炼的在五成左右,在业者达六成五,其中农业工作者更高达8成以上;30岁及以下、31-40岁、41-50岁和51岁以上的人分别为47%、70%、65%和49%;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分别为77%、66%、57%和34%。

就医和体检情况

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则使不少人因忙于工作或家务,或因对身心疾病缺乏重视,甚至因医疗制度改革后个人须承担部分医药费而不及时治疗疾病或按时体检。统计资料表明,在最近三年中有病拖着未及时治疗的女性略多些,达25%,男性为18%(见表4)。其中有妇科病症状的妇女能及时去医院诊治或自己买药治疗的为56%(农村占62%)。

表4 最近3年,您是否有过身体有病拖着不去看的情况(%)

 男 女市区 郊县

 男 女 男女

没有

82.2

  75.080.6

71.4

  88.9

88.0

 17.8

  25.019.4

28.6

  11.1

12.0

调查同时表明,由于23%的市区和79%的郊县工作单位不提供公费医疗或保险(见表5),因此,有病不及时诊断治疗者中有55%是出于经济原因,或者由于时间缺乏而拖着不去医院检查,其中男性更多地因工作忙、医院路远等,女性因家务忙而放弃诊治的更多些(见表6)。

表5 在业者现单位所提供的福利待遇

表6 有病不及时治疗的原因(多选)

男 女

市区郊县

  男

 女 男女

付不起医药费

58.5

 51.7

  57.2  50.0

67.6

66.3

家里不重视

 10.3

 11.4

  9.5

10.5

15.8

19.5

工作忙没时间

36.8

 28.1

  38.7  28.7

 22.7

22.6

家务忙脱不开

4.8

  14.0

  3.9

13.2

11.8

21.4

去医院不方便

52.5

 40.5

  52.8  42.6

49.9

21.9

不好意思2.8

  4.82.4

4.6

 5.7

 6.6

其他

13.3

 23.7

  13.0

23.8

15.0

23.1

除了有病就医治疗外,市民按时进行体检的意识也依然缺乏。调查显示,最近3年来未作健康检查的市区男女分别为53%和56%,郊县男女更占到63%和61%,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市民的健康意识较强,体检也较自觉,适时自费或部分自费作健康检查(见表7),而市区男女(32%)、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者(52%)更多地享受公费体检待遇,年轻人(30岁及以下者占20%)的自我保健意识更强,更多地全自费体检。

表7 最近三年所作体检的比重及其费用来源(%)

市区 郊县

 男

  女

  男

 女男

 女

公费

 31.2

28.0  34.3  30.6

18.6  18.3

部分自费 3.8

7.5

3.2

6.9

 6.1

9.7

全部自费 10.1

7.4

9.7

6.4

 11.9

11.0

没有做健康检查

54.9

57.2  52.8  56.1

63.4

61.0

健康意识和消费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卫生科学知识的普及,健康和医疗保健问题越来越受到上海市民的重视。我们的调查资料也表明,在回答“您认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时,市区被访者选择“身体健康”的达32%,居第二位(见表8)。这除了市区的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外,可能与市区的老龄化程度较高,而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的改革对市区居民的影响也更大,加上他们获得卫生保健相关信息的渠道也更多,因而对身体健康更为关注。

表8  对“人生成功标志”认同的城乡差异(多选,%)

统计结果显示,上海市民在过去5年中最担忧的家庭和个人问题为“生病住院”的占26%,在各项担忧中的比重为最大,其中尤以女性为甚,占31%(见表9);其次是下岗或失业,占24%(男性略多)。郊县由于更缺乏医疗保障资源和安全感,对生病住院的担忧更达34.4%,也是女性比重更大些;其次是家庭经济,占24%。他们最期望从社区获得医疗服务的占到36%,远高于市区的15%,女性更高达39%;而市区男女更关注社区的环境卫生(高达51%,见表10)。

表9

在过去5年里最担忧的家庭与个人问题(%)

 男 女 市区 郊县

  女

男 女

生病住院

 22.2

31.0

19.6

29.6

32.8

36.1

下岗或失业

23.6

19.0

26.9

21.0

10.3

12.3

家庭经济状况 14.2

12.4

11.4

9.5

 25.8

23.0

子女学业与就业16.3

19.9

17.1

21.8

13.1

13.3

自己或家人求职4.1

 2.7

4.2

2.3

 3.9

4.1

自己或家人事业的发展 9.1

 6.3

9.2

6.2

 8.5

6.6

在股市投资的盈或亏

1.0

 0.4

1.2

0.5

住房问题

 8.8

  7.1

9.4

8.1

 5.7

3.5

表10 最希望从社区得到的服务(多选,%)

城市农村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治安保卫

64.0

66.5

61.651.2

50.3

51.9

社会福利

9.6

 9.5

 9.7 20.0

21.6

18.7

环境卫生

51.4

53.7

49.324.5

26.1

23.6

纠纷调解

2.6

 2.3

 2.9 3.4

 3.5

 3.3

就业服务

12.7

14.3

11.315.5

16.0

15.1

便民服务

16.0

12.3

15.59.6

 10.6

8.9

养老服务

7.0

 6.3

 7.7 23.9

20.7

26.4

医疗服务

15.1

11.5

18.536.0

32.4

39.0

文化娱乐

6.0

 6.9

 5.2 5.8

 8.3

 3.9

健身活动

14.0

12.8

15.04.1

 5.7

 2.8

其他 0.6

 0.7

 0.5 0.3

 0.0

 0.5

没有什么期望 1.9

 2.1

 1.7 3.3

 2.6

 3.8

从市民的个人消费看,除吃住以外,主要用于买书报和学习用品的占43%,仅次于购买服装(45%),主要用于保健品和健身的消费已显著高于化妆品或美容的消费,占25%,位居第三,但男性抽烟、喝酒消费(其中不乏有害消费)依然居高不下,农村男子更甚(见表11)。

表11 目前除了吃住外,用于您个人消费的主要是哪些方面(多选,%)

市区

郊县

男女

  男女

  女

买服装  29.1

64.4

25.3

57.9  45.4

87.5

买化妆品/美容  0.4

 11.5

0.4

 10.9  0.7

13.5

买保健品/健身  18.0

34.8

19.1

37.6  13.6

24.9

娱乐/看演出

9.8

 5.8

 10.0

6.2

8.9

4.2

个人交往 35.1

29.1

33.2

26.8  43.0

37.4

买书报/学习

45.1

37.7

53.4

46.1  13.0

7.6

抽烟/喝洒

  46.9

1.0

 44.0

1.2

59.3

0.5

其他

4.0

 3.3

 4.5

 3.5

2.3

2.6

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

那么,哪些影响因素对被访者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如何改善市民的健康状况?我们将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由于双变量的简单相关往往隐含着其他因素的交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关联可能是虚假相关,因此,我们使用偏相关(Partial Correlation)分析方法,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后,测量年龄等7个自变量对身心健康等9个指标之间的净相关关系(见表12)。

在排除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上述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1、市区被访者自述总体身体状况较差些,他们在其他心理健康指标方面与郊县男女无显著差异,但有“活着没意思”抑郁、消极感受的略微多些。

2、女性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差以及有失眠、疲惫、烦躁易怒、想哭泣等亚健康症状的显著多于男子;而年龄越大,身心健康状况越差也在意料之中。

3、教育程度与身体状况的自我评价无显著相关,但受教育越多,有负面心理感受的越少;而高收入者尽管疲惫感更甚,但他们的身体更健康、抑郁症状较少。

4、非在业者身心健康的大多数指标都欠佳。

5、单亲身份与所有身心健康的指标都呈显著的负相关。

表12 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因变量分值越高表明身体状况越差或负面的心理感受越多;*P≤0.05;**P≤0.01;***P≤0.001。

分析和启示

我们首先对上述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作一分析:

1、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这可能和高学历者获取的科普资源较多,生活方式更文明、科学以及产生心理困扰或人际障碍后善于自我调节和适应有一定联系。因此,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与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只有强化健康教育,大力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引导广大市民增强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2、具有高收入者身体更健康、抑郁症状较少,除了他们生存压力较少外,还由于他们往往更具成就感、更自信外,生活质量也较高,尽管他们的生活节奏更快、工作劳累,但可享受更多的健康资源,如购买绿色食品、高消费的健身、医疗服务、按时体检等等,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无业和失业者身心健康欠佳,主要是因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流动频繁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就业压力、生存压力往往成为不少人尤其是学历低、技能差的中年下岗、失业者的主要困扰和心病。而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弱化,也使一些无业或无稳定职业、生活质量下降者产生更多的心理失衡、挫折感和被剥夺感。调查结果也显示,目前市区中年人下岗/失业、提前退休的状况已相当严重。这个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启示是,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工作,不仅事关让更多市民的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使弱势群体平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市民的健康状况。因此,认真贯彻执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掘社区就业岗位,全面提供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以更大的热忱、更到位的服务,给予下岗失业人员和有特殊困难的家庭以更多的人文关怀,真心实意地为那些急需服务、尤其是那些处于边缘的市民和家庭排忧解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他们身上,力争转型期资源重新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才能及时化解潜在的可能激化的不同利益群体及其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的全面发展。

3、具有单亲身份者的身心状况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离婚和单亲至今仍被贴上负面标签,当事人依然承受着世俗的社会压力,一些人的潜意识中也常因自己是离异或单亲而自卑、自责。加上一人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职责,生存和经济压力更大,在身体和心理有困扰时往往乏人倾诉或求助,孤独、无助和不安全等负面感受更甚。因此,社会应摈弃对离婚和单亲家庭的消极评价、刻板印象,逐渐将离婚和单亲视作当事人的自由选择,树立家庭类型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意识,给予离异、单亲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在挫折和逆境中增强自信心和承受能力,以健康的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和缓解各种压力和困难,在改善物质福利条件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标签:;  ;  

健康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来自上海的报道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