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教学”为目标的体育课考核模式研究论文

以“促教学”为目标的体育课考核模式研究论文

以“促教学”为目标的体育课考核模式研究

刘俊毅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 402160)

摘 要: 体育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身心健康、完整人格的形成关系密切,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学习效果差强人意。为实现“促教学”的目标,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的现状,阐述了体育课程考核的必要性,提出了体育课程考核的构建,以期通过改革体育考核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促教学 高校体育 课程考核

体育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2016年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要把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一项重要标志,体育最基本的一项功能就是增强身体素质,在健康中国战略环境中,体育课程作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课程,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层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随着近年来“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等体育课程思想的提出,更多的是从关注学生课程体验的角度出发,体育课程出现了重课程内容轻课程考核的现象[1],《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文件也指出,要从学生体质、课堂教学、课外锻炼等角度进行多方位的体育成绩评定,但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考核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使得体育课程的考核往往仅限于课堂教学内容,未能充分、合理、科学地发挥课程考核的作用,进而也未能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为此,本文以“促教学”为目标,进一步探索体育课程考核模式。

1 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的现状

1.1 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动力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开设的运动项目较多,例如太极拳、足球、篮球、排球、瑜伽、乒乓球、羽毛球、轮滑等,在这些课程开课之前,学生往往是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课,从理论层面讲,能够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体育运动项目,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首先,部分学生对一些运动项目并不了解,在刚开始的学习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过程的推进或难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开始表现出学习吃力或厌学的情绪,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学生要在一个学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一定的技能标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最后,在考核形式上,通常以所教授的运动项目为最终的考核内容,该考核模式往往只注重考核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考核的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2]

(2)查看空气储罐是否领取使用登记证。检验中发现,常有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疏忽,拿到检验报告以后没有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机关进行登记注册。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3]标准:总胆固醇(TC)≥5.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0 mmol/L。并排除严重心、肝、肾损害者者纳入本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前2周控制饮食并停用其他降脂药物。

1.2 以技能考核为主缺乏理论

高校体育教学通常以某项运动的技能教学为主,教学目标往往也是学生掌握或达到某些既定的动作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重点都是在技能层面,而学生在理论层面却知之甚少。例如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在动作的规范性上要求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太极拳作为武术中基本的攻防动作招式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对动作不理解,而且由于缺乏太极拳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就会过多地出现错误动作,影响学习效果。

1.3 课外锻炼考核缺乏有效监管

虽然在体育课考核中往往设置有课外活动锻炼的要求,例如每周要求进行几次晨跑、几次课外体育运动项目锻炼,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该项考核仅仅浮于形式[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未跑却签到,课外活动通常由体育委员或班长负责本班学生进行,但实际相处过程中,碍于同学情面,部分同学未进行课外锻炼也进行签到登记;(2)运动强度、运动量等情况缺乏监管,虽然也有同学进行课外锻炼,但部分同学运动强度、运动量等远远未达到要求,例如去操场走两圈也视为锻炼;(3)组织学生的难度较大,课外锻炼往往占用的是学生课外自由支配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困难。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要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所以,在以项目技能考核为主的同时要兼顾理论知识、平时出勤和课堂学习表现,建议考核主次排序为技能考核、出勤、理论知识、课堂表现,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校本实际进行分数比重划分。此外在课外锻炼形式上,教师可以应用体育计步器等APP软件,可以根据每天或每周、每月设定一定的运动量来督促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锻炼,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打分。

2 改革体育课程考核是“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要求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也要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的教育培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普及科学健身的方法和知识[4]。规划纲要不仅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对广大国民提出了健康建议——健身。高校体育课程也被称为体育健康课程,“终身体育”思想是高校体育一直倡导和贯彻实施的体育强身意识,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校园时光,是学校“终身体育”思想最后灌输和培养的阶段,科学、合理的体育考核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个体身心健康,进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3 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的构建

3.1 考核形式尽可能多元化

一般来说,塌方体较多为碎块页岩,松散的碎块会对隧洞的台阶法开挖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良好的固结塌方体。首先,沿塌方体坡面喷射C25 混凝土做止浆墙,在掌子面下部布置3 排注浆管,再采用水玻璃双浆液进行注浆,并要将注浆压力控制在0.6MPa 以内。

3.2 建立激励督促的考核机制

强调多元化课程考核并不意味着是给学生开绿灯放行,可在学期中期进行教学效果检查,一方面,可以该次成绩作为平时表现成绩;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动作学习效果不佳的同学强化课后练习。此外,在考核分数设定方面,要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取得好成绩的课程考核指向,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多加练习、勤于练习,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调动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3.3 强化师生评价体系的建设

强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教师能够从技能专业的角度对学生技能完成质量作出准确的评价,但学生课后练习情况教师却无从知晓,而学生互评对该项却是很好的弥补,通过学生互评可以了解学生课后练习情况,帮助教师更准确、更全面地进行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如此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课后练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 结语

以“促教学”为目标的体育课考核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需广大体育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充分利用课程考核的指挥棒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付太山.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8):43-44.

[2] 王海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4):153-154.

[3] 张周扬,罗新建.高校体育课程考核信息平台的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141-144.

[4]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8-03-18].http://www.nhfpc.gov.cn/guihuaxxs/s3586s/201610/21d120c917284007ad9c7aa8e 9634bb4.shtml.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10(b)-0131-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9.131

①作者简介: 刘俊毅(1982,3—),男,土家族,重庆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学改革。

标签:;  ;  ;  ;  

以“促教学”为目标的体育课考核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