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业点评与学生潜能的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潜能论文,点评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批改点评作业,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方法之一。在强化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对作业的点评,除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情况,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外,还应以此作为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途径,融育智与育知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仅是照常规对学生解题正误给出判断,而且,应对错误根源、纠正方法,如何避免这类错误给予探索途径,应对正确的解答给予恰当的启迪和深拓,促使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总结解题规律和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的思维素质。本文将谈谈笔者通过作业点评,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一些尝试。
一、错误性质点评,启迪思维方向
在学生解题错误较严重或错误较隐蔽的地方,给予恰当的点评,以补充说明错误的程度、性质、类型,或者提示研究该问题的方法,启迪思维方向。
[例1]有一粗细均匀、两端封闭、内壁光滑的玻璃管内装有一段长l的水银柱,水银柱将气柱分为A、B两部分,玻璃管放在烧杯里,如图1所示。最初A、B温度相等,且l[,1]<l[,2]。当向杯内加满热水,水银柱将如何移动?
学生的解法:设压强不变,求体积的增量。作V-T图如图2所示。斜率大的直线为B部分气体的等压线,显而易见,体积增量为
教师点评:本题解答错误。错在“压强不变”这一假设不合理(指出错处)。审题时你是否挖掘出“不论A、B两部分气体p、T如何变化,两部分体积变化量之和为零”的隐含条件?(错误根源)。若“设A、B两部分气体均作等容变化”。这样试试看结论如何(纠错方法)?若直接利用公式来分析,也可得出正确结论,试与用图象法解比较,看哪种方法较简捷?不妨试一试(思维发散)。
这样点评,使学生了解错误性质,从而追根溯源,激发出纠错求知欲望。再加之及时指出错误根源,启迪思维方向,从而引导学生深层次开发潜在能力,找到思考这类问题的新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殊途拓展思路,提高求知兴趣
常见,学生对大多数作业题解答无误,但有些题若解法尚多,可以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层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出探讨不同解法的途径,以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独辟蹊径的革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更有效地发展逻辑思维。
[例2]一质量为m,带电-q的小物体,可以在水平轨道Ox上运动,O端有一与轨道垂直且固定的墙。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Ox正向,如图3所 示,小物体以初速度v[,0]从x[,0]点沿Ox轴运动,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作用,且f<qE;设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
学生的解法:从能量观点看,小物体从开始到静止的过程中,动量减少量为(1/2)mv[,0][2],电势能减少了△ε=qEx[,0],由于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故小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应等于所减少的动能和电势能之和。
设小物体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路程为S。
教师点评:妙!从能量观点入手解本题,构造奇特,独具匠心。但你是否思考过运用下面方法去解?运用动能定理或用动力学知识求解。不妨试试看,最简方法是哪一种?
这样点评,既对学生已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使学生带着胜利的喜悦,对所点拨的思路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新问题的探索中不断开发出来。从而增强了学生居“功”思进,应变思变的革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设置程序问题,拓宽基础知识
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蕴含或构造了一个物理模型,在挖掘这个模型,构建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拓宽基础知识,举一隅而反三?教师在作业点评时,对某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可适当设置程序问题将原题拓展,或交换或更换题设条件与结论;或保留条件,深化结论;或弱化条件,强化结论;或探究解题思路并推广等,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程序问题,循序渐进地思维,使所学知识由浅入深地强化。
[例3]如图4所示,两端封闭的U型管内装有水银,两端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现让其竖直自由下落,问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如何变化?
学生的解法:当管自由下落时,管内气柱可视为等温变化。最初,对气柱A、B有
p[,A]=p[,B]+h。设管下落时,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H,A、B气柱的压强分别为p'[,A]、p'[,B],以高度为h的水银柱为研究对象,隔离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上式中,当a=g时,p'[,A]=p'[,B],即此时A、B两管的压强相等,故A中压强减小,B中压强增加,由玻-马定律知,A的体积增大,B的体积减小,故水银柱的高度差增大。
教师点评:本题解答结论正确。但你是否思考过从失重角度来分析?试试看,若本题条件变为:管竖直下落,但a<g(如a=(1/2)g),则结果如何?若题中条件变为:管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运动,则结果又如何?
通过点评,将学生思维发散开来,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拓宽物理基础知识的应用,切实提高解题能力和迁移水平,以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由浅入深置疑,激起思维灵感
在作业点评时,根据作业的错误程度,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将错误思路通过置疑中的暗示线索引向正确的解题途径,使学生在弄清疑问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从而纠正错误,训练解题的逻辑思维,激起思维灵感。
[例4]如图6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绕竖直轴OO[,1]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如果用力F把质量为m的物体压在圆柱侧面,能使物体以速度v匀速下滑,求物体m与圆柱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已知物体m在水平方向上受光滑挡板的作用使它不能随圆柱一起转动)。
学生的解法:物体m沿圆柱面竖直向下匀速滑动,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与滑动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得:f=mg,物体m与圆柱面之间的正压力N大小等于F,所以,f=μN=μF,则滑动摩擦系数μ=(mg)/F
教师点评:本题解答错误。试思考:当物体m沿圆柱面竖直下滑时,由于圆柱的转动,物体m相对于圆柱面是否有竖直向下的分速度?(有)。是否还存在一个沿圆柱面切线方向的水平分速度?(存在)。那么,物体m相对于圆柱面的运动是怎样的?方向如何?(是这两个运动的合运动,方向斜向下)。滑动摩擦力方向是怎样的?(与物价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见,圆柱面对物体m的滑动摩察力方向是竖直向上吗?(不是,应是斜向上)。
点评到此,使学生思维顿悟,能作出正确解答。这样,使学生学会置疑解疑,从而思疑而进,激发出思维灵感,以训练思维敏捷性,开发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在智能。
五、引鉴最佳思路,启导钻研途径
当学生对某类问题解答错误,没有找到正确解决法或解题方法和技巧不很好时,通过点评指明该题可借鉴课本,笔记本或学生手头有的某本参考书中类型习题的解答技巧、方法,或引鉴某学生的巧妙解答,使之掌握其研究途径。
[例5]在倾角为α=30°的斜面底部,木块A以某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若木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求木块在斜面上离开出发点时和回到出发点时动能之比。
学生的解法:受力分析如图7(a)(b)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教师点评:本题分段运用动力学和运动学规律求解,虽然解答正确,但过程较繁冗。请参见课本“动能定理”一节,借鉴笔记本上所讲例题,想想看能否找到简捷途径?况且,你班××同学对本题解法,“独具匠心”,你可借鉴。
这样点评,给学生指明了自学和钻研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读书和“博采众长”来丰富自己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会学习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作业点评还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比如论证法,重做法,修正法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无论是纠正错误,弥补漏缺,都应重在渗透素质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层次、因人因题而异,恰如其分地适当拓展,引申,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都应有利于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培养思维品质;有利于育智与育知有机地融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