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审计运行机制的创新_大数据论文

网络+环境下审计运行机制的创新_大数据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审计运行机制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运行机制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审计工作的特点

      一是审计资料的数字化。在信息化背景下,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主要以电子信息存储数据资料。“互联网+”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大数据特征愈加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审计工具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转变、审计资料从纸质资料向电子资料转变,审计人员面对的是海量数据。

      二是审计方法的智能化。早在2005年,审计署就在AO系统中引入了智能化、模块化的审计概念;在数字化审计平台中,应用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审计模块,将实时跟踪审计效果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如,在湖南省审计厅2014年征集的计算机审计成果中,在注重审计工作标准化、格式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审计方法的通用性、健壮性、结果可靠性和运行的智能型的要求。

      三是审计技能的信息化。一段时间以来,审计技术手段持续多样化,信息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如,在工程审计中,录像和照片资料的可靠性远强于文字记录;在退耕还林审计中,GPS定位仪坐标定位的精度比手工测量要准确得多。审计技能已从单纯的账表式审计向立体、多样、富有高科技含量的IT化方向转变。无论是审前调查阶段,还是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编写阶段,信息技术都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四是审计样本的全面性。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形成,全数据模式“样本=总体”,对抽样审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基于这种变化和审计对象业务信息化、数字化,审计工作更趋向于使用全量数据而不是抽样内容,审计工作逐渐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潜在的有用信息,使监督范围更全面,审计结论更客观、准确。

      “互联网+”环境下审计运行机制的不足

      一是数据归口管理模式与数据统一平台不相适应。当前审计机关数据归集主要由各业务处室对口归集管理和运用,一方面造成数据存储分散、数据描述格式和方式不统一,整体缺乏统一而有效的数据规划;另一方面由于数据重复管理、重复维护,导致信息化审计成本上升。上述因素的叠加,割裂了各行业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致审计人员无法利用各行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数据挖掘成为“无米之炊”,影响了数据的利用效果。

      二是审计传统组织形式与扁平化需求不相适应。就当前的审计组织形式来看,审计机关在内部机构设置上,采取的是将从事相似活动的人组织在一起,形成财政、金融、企业、投资、外资、行政事业等审计部门的职能型结构,科室负责人实际上就是这个组织的行政上级。但在以大数据为背景的信息化时代,存在跨部门的协作困难、复合型人才不足等问题,与信息化审计中运行机制需要扁平化不相适应,效率因素制约了审计运行机制的顺畅运转。

      三是计算机技能储备与实际运用需求不相适应。由于审计机关长期以条块化、行业化对审计组织进行管理,某种程度上切割了不同专业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导致审计项目负责人不知道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以及安排信息技术人员做哪些工作;而信息技术人员因与审计业务脱钩,无法理解审计人员要求,或者不知道如何落实。两者之间存在审计语言交流障碍,造成审计事项沟通不顺畅,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互联网+”环境下的审计运行机制

      一是对项目计划提供科学支撑。基于“互联网+”的审计项目计划,是基于被审计单位业务驱动的审计项目计划,即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输入各项指标值,大数据中心根据指标值对所有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轮询,寻找符合条件的被审计单位,然后制订审计项目计划。

      二是对审计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管理相比较,信息不对称是审计工作最大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专业性优势,将其数据进行系统集成、全面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实现整体数据分析及审计建模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数据应用需求;另一方面,要以整体数据分析为支撑,揭示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从宏观层面与全局高度进行分析研究,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从而发挥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

      三是对审计组织结构进行适度优化。基于对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审计决策层已经具备直接指挥基层审计组织的能力,不需要大量的中间周转来保证准确率,审计组织内部工作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系统快速、及时、准确进行交流和反馈,进而拓宽了管理幅度,减少了组织层级。

      就独立审计项目而言,审计组织分为数据分析组和现场审计查证组。数据分析组由组织管理人员、审计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组成,分别负责业务综合协调、数据分析和业务审计。其中,数据分析人员负责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并为各审计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审计重点和可疑线索锁定。现场审计查证组负责分散核查,提供典型性、倾向性问题案例,并从体制机制方面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为数据分析组提供实例支撑。

      就综合审计项目而言,应当采取矩阵式的运行机制,各审计组根据项目需求,由财政、金融、企业、投资等各专业审计人员组成的复合型审计团队进行审计。这种机制具有两方面特点:

      第一,为确保审计项目质量,审计运行机制不再局限于单点控制,而要将所有审计项目纳入管控范围。目前,审计署主要采用的是“五统一”运行机制,即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审计时间、统一审计处理或处理口径、统一汇总上报,效果明显。

      第二,基于“互联网+”的审计项目中,核心审计组织负责整个审计情况的全面协调和调度,负责审计结果的审核和发布,一方面通过统一指挥平台,对下提出工作要求,传递审计信息,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审计组进行互动;另一方面通过统一数据处理平台,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统一数据处理平台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统一数据处理,更是一种逻辑关系上的统一数据处理。

标签:;  ;  ;  ;  ;  ;  ;  ;  

网络+环境下审计运行机制的创新_大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