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视域下,为了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满足目前社会对“双创型”人才的要求,则应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策略。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互联网+”视域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创业
在信息技术领域,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敬岗爱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并传授他们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十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为社会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其能胜任研发、运营、维护并管理电子信息系统的工作。在 “互联网+”视域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以上能力的提高,而且社会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比如,全面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创业、适应新技术等方面的能力。
1 简述“互联网+”特点
目前,“互联网+”旨在找出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点,并将其深度结合,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提升社会综合生产力。其基本特点如下:第一,跨界:借助互联网技术,能融合跨界的传统行业。第二,创新:基于创新思维,找出融合点,将传统经济盲点消除,不断创新产业。第三,整合:创新经济模式,使其转型,优化整合多领域结构。第四,个性:借助大数据研究网络行为,针对各种用户专门定制个性化服务。第五,整体:借助Wi-Fi、Zig-bee、5G、蓝牙、有线等,连接PC、POS机、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等和物品,形成一个互联网。
2 “互联网+”视域下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2.1 现代电子信息行业要求人才具有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
“互联网+”视域下,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开始从下游向上游迈进。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有些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明显滞后,无法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要求,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在“互联网+”视域下,学校应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当调整专业课程大纲及培养计划,创新教学方式、理念、手段,提高电子创新教育水平。
2.2 学生未深入理解“互联网+”的理念
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的快速增大、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以及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大力支持高校对“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同学只有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并提高电子创新能力后,才能把握目前的创业契机。然而,学生却并未深入理解“互联网+”理念,也累积足够的行业经验,也不明确创业方向。对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部分学生仅将其理解为网销、配送货物、App服务等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却没有进一步理解“+”指的是有机融合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因而学生无法真正提高“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
2.3 师资不足
目前,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虽然电子信息专业的大多数教师都具备扎实的知识理论,但是却不会创新专业教学,也未深入理解“互联网+”创业,创业实践不到位。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师通常由学生科人员或招生就业处担任。虽然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了解并善于引导学生,但是,却没有积累足够的创业实践经验来辅助课程教学。目前,电子信息行业正在迅速发展,相应的教学也必须与其接轨。如果由经历了创业实践的企业家来讲解创新创业类课程,则将会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同学的创新创业兴趣。
2.4 创业融资困难、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在“互联网+”视域下,资助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仍然不够,融资渠道也不畅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学生一般通过以下途径获得创业启动资金:自筹、“互联网+”创业比赛、风险投资。然而,通过自筹和比赛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因为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行业竞争力,因而风投基金一般会非常谨慎,通常不会投资。资金问题既制约了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创业,又致使项目难以启动。
在“互联网+”视域下,更多的高校开始创办与大学科技园相似的创新创业平台,并出资建设场地,但却未健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一个健全的配套机制需要有平台、团队、引导项目、资金,以实现培养体制的长足发展。
3 有效解决的措施
3.1 创新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基于扎实的理论知识。如果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不完善,则无法将其用于解决问题。在建立理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教学内容也不能和应用脱节或滞后。在选择知识内容时,应兼顾基础理论知识和其与应用实践的联系,借助创新创业教学案例,有机结合知识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
3.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互联网+”理念
在“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下,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自主创办公司,而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以适应电子行业的发展。针对各种特点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辅导,并多提供一些行业信息、资源、市场发展形势、相关政策等,深入研究“互联网+”这种新型经济模式,使学生主动探索电子信息“互联网+”的特点。
3.3 增强师资力量
师资是保障教学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新型师资的支持。电子信息专业应为教师多提供一些业务进修、深入企业挂职的机会,多鼓励师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实行“双师型导师制”。同时由校科技园中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来讲解创新创业类课程,并针对实训类课程,聘请电子企业高层来一起授课。此外,还应定期邀请企业高管进行讲座,并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实习。
3.4 从资金上支持、政策上引导
为了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意识增强,很多学院都制订了一些改革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办法和方案。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指导就业创业的服务中心,辅助“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教育,并大力宣传这方面的政策。此外,还积极融入社会资金。现阶段,很多学校都搭建了很多创新创业平台,方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 “互联网+”视域下,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紧密联系现代信息产业。教育模式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势,才能培养出为社会所用的人才。通过一体化理论实践课程、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增设创新创业课程等改革,在教会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激发其创新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骥,徐国保,盛东亮,任肖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海洋特色新工科建设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04):11-14+18.
[2]陈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3]安建强.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创新训练”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D].南京大学,2017.
[4]张佑春,徐涛,王勇,朱炼.“互联网+”视域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究——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04):82-85.
[5]杨莹.互联网视域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26(06):341.
论文作者:林华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互联网论文; 视域论文; 能力论文; 电子信息论文; 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