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缺陷和信息化管理的完善与应用论文_郭 静

试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缺陷和信息化管理的完善与应用论文_郭 静

郭 静(河北正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作为与建筑经济、技术及管理密切结合的专业,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核心部分,从项目规划、图形设计、工人施工到最后竣工验收全过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而在国外,发达国家甚至把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有效控制与监督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来加以研究。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依托不断发展的电脑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普及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国外在工程造价领域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产生了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益,工程造价信息化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

一、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缺陷与不足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 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体制都存在着很多缺陷,建筑业亦是如此,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加入 wto 后,我国的法律仍然存在与 wto组织有关法律不符的地方。因此,加强行业立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工程造价政府管理不完善

建设工程造价需分阶段分别进行计价,要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结)算等,其主管部门分别为计委、规委、建委等,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各立章法,客观上存在相互间必要的联系和有效的协调配合不够,常出现文件规定不一致,前后脱节,甚至相互矛盾,间接导致工程造价 " 三超 "(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严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不协调、改革不同步、不配套,传统观念和因循守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形成对工程造价的统一协调管理。另外,就管理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在管理整个工程造价活动中身份不明确,一方面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作为市场管理主体的角色出现;另一方面在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工程)中是具体的投资者,作为建设市场的一方直接参与具体建设项目的管理。这种双重角色无疑导致了各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职责含混不清或重复交叉。

3 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特别是项目前期造价管理薄弱。造价业内人士历来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注重承包造价、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造价变更和结算,往往忽视了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再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往往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估算不足,造成缺口。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监理人员只是偏重于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负责,对造价方面考虑得很少,尤其在涉及到项目变更、现场签证时,不能将质量、进度、经济三方面有效地统筹起来考虑。从而直接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 "三超 "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管理。

4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 " 套 ",即套定额。简而言之,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根据工程图纸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套定额单价,求得直接费,再根据直接费套用有关定额取费费率,求得工程造价。这种计价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如既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但建筑市场最重要的要素 -- 价格却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即政府定价色彩过浓。政府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干预反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的越位。也不利于微观主体的充分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却不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主体,工程造价按企业资质等级或工程类别取费,按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定价的这套做法,阻止了企业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压抑了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从而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飞速发展和壮大。

5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落后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工程造价机制正逐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也朝着适应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件日趋完善,为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不断增多。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完善与应用

(一)进一步做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基础工作,完善优化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基础工作,要统筹规划,抓紧制定推行相应的技术标准,把最基本、最急需的标准逐步建立完善起来,为各方畅通、便捷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一要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项目划分及编码体系,工程量计算规则、计量单位、名称规格等,保证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和资料共享;二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软件接口技术规范标准及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统一的数据库方法、数据格式标准、网络接口设置;三要解决好工程设计与计价间的数据通道问题。设计和造价软件的图形文件采用统一的文件格式、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互相兼容,以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和数据的顺利导入。同时,要不断完善优化现有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功能。在不影响稳定性条件下,根据实际调整、增加软件功能;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应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施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建筑产品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到运营全过程的自动化,为用户全过程全方位工程造价管理奠定基础。

(二)充分挖掘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全过程全方

位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企业通过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充分收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对本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积累,形成反映企业施工水平的企业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库,并及时做出动态调整。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利用 " 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对历史数据和新的工程数据进行动态提取和分析,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各参与方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通过开放性的通信网络和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利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在各个阶段的应用,实现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确定与控制,减少工程费用、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价值。随着网络化和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的深入应用和快速发展,整个工程造价行业都将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上工作,重建自己的工作模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张 英.浅析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j].山西建筑,2008.9

[2]谢建明.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

[3]赖红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所遇问题以及对策探讨[j].广东科技,2006,(10).

[4]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5]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论在建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论文作者:郭 静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0

标签:;  ;  ;  ;  ;  ;  ;  ;  

试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缺陷和信息化管理的完善与应用论文_郭 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