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当中有许多施工技术与施工新工艺不断涌现出来。现代建筑技术的提高,加快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速度,城市用地出现了紧张趋势,我国建筑项目建筑楼层逐渐增高,以减轻用地紧张的现状。建筑楼层主体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重要内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优劣关系到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此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尤其重要。基于此,对建筑主体外墙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相关的新工艺进行探讨,旨在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外墙施工工艺及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外墙工程施工;新工艺
前言: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当中有许多施工技术与新工艺不断涌现出来,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加入,我国建筑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进入了一个建筑行业大发展的阶段,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工程建设,所以我国的建筑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建筑工程当中,建筑的主体外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项目。建筑主体外墙在整体的建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建筑的外层结构,对建筑整体起保护及通风透光等作用。所以,当施工单位对建筑主体外墙进行施工时,一定要对于外墙的工程建设有充分的了解,要针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外墙的工程建设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一、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体系的分析
1.1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主要是通过结合点连接柱、梁构件而成的结构,这些构件连接能够很好的稳定建筑整体结构,不仅在平面结构的布置上灵活运用,在空间运用也能节省很大的空间。然而,该主体结构的弊端就是建造耗用工作量大,框梁的模板受到了极大的磨损。如此之外,框架结构主张柔性为主,在抗水平荷载和抗震性能存在不足。框架结构作为高层建筑的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的单元要素之一,达到强度和刚度的统一和满足,才能杜绝肥梁胖柱的情况出现,避免了影响主体外观的设计美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1.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起到对建筑物内外墙固定作用,对建筑结构主体的承重骨架起到的支架的作用。剪力墙主要采用大模板和滑模施工工艺。现浇剪力墙结构施工广泛运用大模板,提高了整体施工工艺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建筑结构施工速度,具有明显的机械化和抗震性。而滑模运用也能强化施工快捷的优势,稳定整体结构性能有很大的优势。滑膜施工的侧向刚度较大,能够承载较大的横向和竖向水平方向的受力,不足之处就是导致施工平面被分割,若干个小开间不利于施工的连接性。另外,常见的框一剪结构是框架和剪力墙结合的新型结构框架,在平面布置分割以及水平荷载承受上都有强有力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地运用。
1.3筒体结构体系
该建筑结构体系是以一个或几个筒体作为承重结构为主的结构构成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需要筒体结构的施工采取竖向现浇工艺,在模板的运用上以模板、滑动模板以及大模板等几大模板组合装为主。整个筒体结构是一个封闭的结构,空心悬臂梁的支撑力对弯矩产生了很大的抵抗,抵消了扭矩,形成了有效的抗侧力,使得这个空心筒体结构的作用能有效发挥。
二、建筑主体外墙工程的新工艺
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逐渐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所以为新工艺的产生和应用提供了契机。
2.1防水层与隔气层的新工艺
传统的建筑施工当中,如果需要建筑的墙体有较好的防水性与隔气性,施工单位通常会采用在建筑外墙体上涂抹沥青的方式,对建筑进行防水与隔气的处理。还有一些施工单位采用其他方式,但是建筑外墙体的防水与隔气施工技术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已有的防水隔气方式也存在有较多问题,比如沥青层在炎热的夏季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这些墙体防护工作虽然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是后续势必会给建筑带来较多的问题。在新工艺上,对于建筑外墙的防水工作有了新的规范和标准,主要采用将水泥砂浆平铺在墙体上进行找平的方式,在水泥砂浆完全凝固以后再在其上进行一定的防水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建筑外墙体的防水性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2.2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新工艺
由于建筑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诉求不断提高,近年来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该项新工艺主要是针对这类建筑而出现的一种外墙体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解决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当中由于其自重过大,而对建筑的承重能力要求非常高的问题。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承重能力,其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由于该项技术主要利用的是水化作用,所以在施工当中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把控,严格掌控内外的温度,尤其是浇筑后的温差控制方面。一旦处理不慎,很容易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三、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3.1施工测量
在开展主体作业前,需要开展准确的施工测量工作,尤其是主体结构的轴线、垂直度以及标高线。第一,需要对标高线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各楼层的预留孔不少于4个,并对标高线进行精准定位。此外还要做好引测,结合其他楼层标高来采取水准仪来复核。第二,需要保证整体主体结构的垂直度良好,结合具体作业合计要求来进行精准定位,设置主体结构边角柱,在施工测量中使用激光仪和加重锤做好双重检测。第三,严格控制轴线,相关人员要做好复核工作,将预埋钢板的控制点进行标注,且根据整体主体结构施工要求来采取激光经纬仪来进行引测。
3.2钢筋工程
框架结构对钢筋的制作和运输有较高的要求,按照建筑工程的规范要求验收和送检钢筋,验收合格的钢筋才能运到建筑施工现场并交由甲方及监理部门确认和使用。验收入库的钢筋材料的放置讲究合理性,分门别类的放置能够避免钢筋因存放原因造成质量问题,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次,对需要加工的钢筋要首先明确形状和尺寸,在符合建筑工程的设计规范后方可进行。再次,钢筋的制作过程中时刻保证钢筋的整洁,及时对损伤的、漆污的、油渍的钢筋清洁,对于以及加工后的钢筋分类放置,依据规格和品种分类堆放和分类保养。
钢筋的绑扎和安装也要在规范的要求内进行。首先,安装钢筋前期及时配备相应的工具,对施工硬件条件和软件技术再次明确,确保操作安全性和技术性。其次,钢筋重量大,为了防止对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可适当搭设工作台。其次,钢筋的倾斜容易降低包扎效率,适当增加临时的固定措施,在竖直方向进行防倾斜的固定。再次,钢筋的绑扎位置需要制造保护层,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垫块,水泥砂浆的垫块厚度要适当。接着,包扎后的钢筋应进行定位处理和放样处理,保护了现场钢筋包扎的有效性。在此要注意的是,安装钢筋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
小结:随着建筑水平的提高,建筑外墙体工程的施工技术不断应用创新,有许多技术虽然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施工单位在实际应用中仍需不断推陈出新,使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针对某些建筑新工艺,施工单位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谨慎地选择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也要结合传统的施工技术及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完善,争取可以早日将其成熟地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为建筑领域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宏飞.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浅谈[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
[2]董仲阳.浅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居业,2015(8X).
[3]李哲.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
论文作者:闫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主体论文; 外墙论文; 新工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