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求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省鄂州市 436000
摘要:我国的建筑工程在持续的向前发展,修筑的建筑物的层数也越来越高,所以这对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将低层和高层的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选择合适的主体结构的类型,将施工的每一步都严格的掌控好,做好做好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等方面施工管理,不断的优化改进和创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严格控制好施工的成本,不断的提高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稳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筑主体结构是保证建筑质量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处理,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的配比方案,优化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确保主体结构的可靠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能够对建筑施工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1常见的主体结构
(1)框架结构:在建筑主体施工中采用现浇法施工的结构就称为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就是整体性非常好,结构安全可靠,有利于建筑物的质量保证。缺点就是随着施工项目工程量变大,同一时间开展的施工面比较大,而且同时需要大量的模板。因此,可以采用一些管理手段,加强对模板的循环利用,减少成本。还可以采用多种模板施工,包括木模板、钢模板等,提高模板的利用率。(2)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一般会采用大模板,也有可能采用滑膜的施工工艺,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而且大模板施工工艺的操作非常简单,便于质量控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水平,还可以综合利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施工机械。因此,剪力墙结构在民用建筑主体结构中应用非常广泛。(3)简体结构:一般简体结构都会采用现浇法,这是体现了简体结构对整体性的要求,要确保建筑物的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和抗震要求,同时,现浇法可以结合大模板工艺施工,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2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模板工程的施工要点分析
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面对不同结构和功能,所选用的模板工程也有所不同。模板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安装施工的平整度与垂直度;同时随时的观测和记录支架下方的沉降情况,不断提高安装施工质量。模板安装上,首先,要对底模、侧模、端模进行清渣处理和整修处置,用检测仪器检测所有定位标识线是否准确,并在指定位置布置好,同时设置锚垫板(端模、侧模)和预埋钢,各项技术标准必须符合技术规定。其次是安装端模,然后是交错安装外、内侧模型,做好全部螺栓的紧固工作,将横向张拉成器安装到位,对桥面钢筋进行绑扎处理,再进行挡碴墙、端墙模型、梁端不等边角钢的安装。桥面顶部位置的拉杆和全部连接件及紧固件应进行联结螺栓处理,打紧铁楔后,合适安装模型全部位置的尺寸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2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分析
采钢筋制作的质量要求是在制作前,确保钢筋表面无裂纹、结疤和折叠,型号、级别、强度等务必满足施工图设计。认真核实钢筋规格和设备性能,经权威人员检测合格方可进行施工,钢筋调直后进行钢筋下料。下料后进行钢筋打弯处理和焊接处理,成型钢筋要分类、分批存放。
2.3混凝土施工要点分析
2.3.1搅拌前准备
首先严格审核主料、辅料等材料各项质量证书是否齐全,避免混凝土材料不符合要求而进场,影响混凝土各项性能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砼配合比设计的配比质量要求是,理论配合比为416kg(水泥)、618kg(砂)、230kg(5~10mm碎石)、919kg(10~20mm碎石)、57kg(粉煤灰)、3.78kg(减水剂)、156kg(水),离子总量和三氧化硫含量分别不得大于胶凝材料的0.06%和4.0%。
2.3.2浇注前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1)预制台座坚韧性和可靠性,支点间距是否合理。(2)严格检验捣棒、电箱、电缆线是否绝缘。(3)预埋件位置是否预留,锚垫板与端头模板是否无缝衔接,保持平衡。
2.3.3混凝土搅拌及运输
严格依据既定配合比进行砼搅拌,测量装备准备就绪,骨料含水率实时监测,砼搅拌要保持一段时间,净搅拌时间不小于120秒,水泥的入机温度不得高于70℃,坍落度的控制要准确无误,拌好的砼以专门交通工具按时运送往浇筑场,使砼到达时稳定性和坍落度负符合要求。
2.3.4混凝土灌注
砼的灌注质量是影响整个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关系到结构的坚固程度和抗压能力,灌注前,首先做好杂物清理、设备检验等准备工作。控制要点包括模板温度、拌合物的温度和含气量、拉杆支撑、预埋件及各紧固件等情况。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漏浆、外露钢筋变形、浇筑密实度不够、振捣不密实等等。解决措施:浇筑过程中,派专人守漏,发现漏浆及时堵严,外露钢筋如有变形及时整修,连续浇筑,一次成型,确保密实度符合要求,混凝土不得集中一处下料,避免振捣不密实。拆模的质量要求是:拆模时间和拆模时砼强度要符合一定要求,如砼添堵大于25MPa,蒸汽养护拆模法去掉保温层后要至少两个小时以上才能进行拆模。拆模工艺主要是先支后拆,由非承重至承重,先拆上部拉杆,然后拆墙模,随后拆端模,最后拆其他部分。控制要点:模型吊具应摆正位置,稳定后才能进行拆模,先由两辆专用千斤顶杆对外侧模进行顶松操作,同步施力,然后对内侧模联结件进行依次拆除,拆模时严禁用大锤或硬撬,防止撞破梁体,拆下的模型按顺序平稳放置,严禁向下乱扔,不得留有悬空模板,确保施工安全。
3建筑物主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3.1控制好地基施工技术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主体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的质量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方面就是要对地基应用非常先进的加固技术;另一方面就是在材料上,材料要选用规范要求,检验合格、保质期之内的,否则由于材料的劣质、不合格会引发很严重的事故。我国的建筑科学人员要将我国施工工程的土地质量和结构设计,在工艺水平和优质的加固材料的基础上,创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并且十分新颖的地基加固技术。
3.2控制好防水施工工艺的质量
建筑主体的质量好坏决定于建筑施工过程,而防水施工工艺属于其重要部分。如何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防水工程,就需牢牢的掌握相关工艺。首先需要掌握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所运用到的防水施工技术,并对相关涉及工作进行深度了解,从根本上控制建筑主体发生渗漏的情况,这也为防水施工过程奠定了基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运用高质量的复合材料防水,在各部位设置防水设施,防水与排水同时进行,严格根据规范要求完善出合理、高效、高质的防水施工工艺。
结束语
建筑工程核心的两部分是地基基础工程和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地基基础工程作为一个基础而存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是在地基上进行作业的。建筑主体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对建筑体上部分荷载进行承载,体现出建筑体上部分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面对我国建筑行业多元化的发展,工程所需材料以及工程专业技术也在不断加强提升,只有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研究革新,才可以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法.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51):56.
[2]徐阳.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127.
[3]黄天春,肖海峰.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11):68-69.
[4]彭源水.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与结构安全性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5):8-9.
论文作者:刘柏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建筑论文; 模板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