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与引文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引文的规范化_文献论文

引文与引文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引文的规范化_文献论文

引文与引文制度——再论社会科学文献引文的规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文献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文及其作用引文是作者在写作论文或专著过程中所参考、引用的那些文献。它应该是作者论文或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什么论文或专著是凭空而出,完全依靠作者本人的苦思冥想所写作出来的,大凡科学的、不是臆造的、有一定说服力的论文,都是在作者阅读或参考了一定数量文献的基础上加之自己的创见而得的。参考文献是作者前期劳动表征,也是创作严肃性的体现,把自己尊重他人科学劳动成果的挚诚之情溶入著文之后所列的参考文献之中了[1]。

有人试图区分参考文献与引用文献[2],作为一项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但在实际上很少有人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刻意加以区分。应当注意的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才是施行引文的关键。

引文是一种致谢,也是一种褒扬,更是一种著录。它要求简明、规范并具有引导他人登堂入室之功效。现代科学的分化与综合使人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再去“皓首穷经”,一般能够在科学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都必然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自己本学科及相邻学科的那一部分核心文献,而对每一篇文献所附的引文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该文献在众多文献中的位置以及该作者掌握和运用文献的水平和能力。

图书馆和情报中心更可利用其特定范围的读者所经常引用参考的文献,作为期刊等文献采购的参考[3]。这种文献调查虽有滞后之嫌,总要比“拍脑袋、想当然”作出的决策更符合馆藏方针,而且还可以解决经费不足、书刊价格上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2 引文分析

在引文规范化的基础上得出的引文索引是引文分析的重要工具,而引文分析又是目前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4]。

观察其引文现象十分简单,只不过是名单和文献表的罗列,这种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一条条款目却有着特别深刻的背景内涵。它不同于传统的分类,却同样把文献有机地集中在一起;它也不同于文献的编目,却同样可以把不同的学科、也许是素昧平生的一些人聚集在一块,使得文献超时间、广角度、多方位地组织在一起,给人以新颖的、深刻的启迪。它可用于对新学科的类别分析,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新学科出现,当然不是凭空而生、从天而降,而是许多学科纵横交错中的焦点。正如J.贝尔纳所指出的那样,科学与其说是树,不如说是网,在网的结点上就是学科。正是由于学科的互相联系和互为依托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才使得仅从分类的角度难以把学科之间的关系显示得像引文索引那样淋漓尽至。

引文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这不仅是由于引用行为具有诚实性和规范性,而且计数方便,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加之统计学的各种检验方法作保证,言之不但有据且更加有数,也就使结论比起空乏议论更胜一筹,具有切实的客观性。

3 引文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现代引文制度既有古代的师承又有现代的创意。由于中国古代经书的“微言大意”,引起了诸家蜂起纷纷作注,其中不乏聪明睿智的“借题发挥”[5],也有不少是对原据史料的补全、订正或纠谬[6]。如果将这些都算数的话,那么引文制度由来已久。这种引文制度对于保存典籍、传播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有不胜枚举的例证可查,在我国明清之际曾兴盛至极的“辑佚”现象与这种引文制度不无关系[7]。

毕竟现代引文制度是在18世纪起由科学社会逐渐约定俗成的一种共识,即在论文的最后一一列出与正文相对应的引用文献[8]。

随着科学本身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的社会科学开发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标志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期刊有了引文行为的书面规定和执行,尽管它目前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笔者曾呼吁社会科学文献引文规范化,指出了形式和格式的规范化[9],但仅此是不够的。这只是一部分,引文制度的另外一部分是作者与编辑部的努力以及不断推出适合引用新媒体的国家标准。

3.1 作者的努力

科学论文的作者无疑是使引文制度得以存在并推动其不断发展的主力军,引文是作者情报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也是如此。80年代就有人通过引文分析对国家情报能力进行过定量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方法是独创[10]的,这也反映出引文分析所具有的独到之处。一个偌大的课题,而且各国无不将关键数据纳之于“保密”系列,就通过这一公开的简单的引文分析途径,把各国科研现状与进展一览无余。对于作者而言,引文分析至今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它无疑说明了作者的论文在科学社会中被响应的程度,因此,论文作者首先要认真对待自己科研的前期劳动。从理从法,尽可能一一引出,文献[11][12]所提出的争论不无意义。

3.2 编辑部门的努力

编辑部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和纽带。在大量处理作者文稿的时候,要对作者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引文予以足够的关注。文献[13]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引文即参考文献的较为严格的做法很是赞许,指出其“从不为节省篇幅而轻易省略,其著录格式也严格按照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这无疑是期刊日趋正规化的标志之一。这里凝聚着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劳作与心血。

3.3 对国家标准的几点想法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作者与编辑部所共同遵循的国家标准。有人对标准的可选择性提出异议[14],这大可不必。因为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都是人们约定俗成以后的法规,这种规范是不似法律的法律。它的修改是经过实践检验后,有阶段性实施的。所以强调必须“一刀切”,以维护国家规范的权威性。这同样有助于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文献正规化建设。现在的问题是各期刊编辑部各行其是,自作主张,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文献信息的管理现代化,若积重难返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引文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应当成为我们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

但是,国家标准的修订也应及时跟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情报载体多样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伴之而来的是要把这一变化反映到引文中来,并作出相应的规定。在文献[15]的第24条引文是对电视频道中电视节目的引用。这说明可供参考的媒介正在扩大,因此国家标准应作出必要的反应。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未能提纲挈领地将引文的著录要素作出规定。事实上,引文要素正如该标准所反复指出的那样,不外是由三要素组成:首先是引文的标目;其次是引文的标题,即所引文献的题目;最后是该文献的出处。这三要素对于不同的情报载体有不同的要求,不是所有载体都需要包罗所有要素,要因载体不同而异,问题是能够说明作者创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并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参考路径,以期使读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到更多的内容,舍此再没有更重要的理由了。比如,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了对于专利文献的著录要求,而在有的报告中看到这样的著录:

US 4,968,499

由于专利文献的专利号的唯一性,这样一条著录可以说是足够了;还有的报告中只著录作者,而省略文献题目,把出处著录出来,也是未尝不可的,如:

XXX(作者).XXXXXX(刊名),1994,22(1):35—37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期刊、图书以及各种情报载体的编辑出版部门应该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暂时引文标准公诸于世,使作者、编者与读者有章可循。这也是本文所期望的目的之一。

笔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我国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问世。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历经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出版,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说明关键性的难点和技术已经掌握。现在需要的是:社会科学文献引文的规范化,简而言之,是社会科学界的同仁们都来为社会科学引文和引文制度的正规化而努力,为科学管理的定量化奠定基础,使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更为有效、更加简便易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以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和繁荣。

标签:;  ;  

引文与引文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引文的规范化_文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