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真武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论文_程振忠 余晖

应用真武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论文_程振忠 余晖

(东直门医院东区原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北京 通州 101100)

摘要: 目的: 总结真武汤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真武汤治疗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等皮肤病。结果: 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皮肤病临床效果显著。结论: 真武汤治疗皮肤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银屑病; 硬皮病;真武汤

《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1]罗东旭认为: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内外皆虚寒之病也。[2]临床皮肤病患者中阴虚寒症常可见之。现介绍真武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如下:

1、过敏性紫癜

女,9岁,2013年4月23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淡色瘀点2个月。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下肢红色瘀点,不痒,皮疹逐渐增多。活动劳累后加重。膝关节及腹部疼痛。当地医院以“过敏性紫癜”给予强的松、维生素C及西可韦治疗,有所好转,为进一步治疗,今日来我院。现患者双下肢淡红色瘀点,如针尖至米粒大小,压之不褪色,以小腿为重,不痒。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LT278×10g/L,WBC9×109/L,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大便潜血阳性,全身伴有面色淡白,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纳差腹胀,小便频大便溏,舌质淡紫薄白苔,边有齿痕,脉沉细弱。辩证:少阴湿瘀。治则:温阳化瘀,双补脾肾。处方:丹皮15 g,赤芍10 g,牛膝15 g,苍术10 g,茯苓15 g,桂枝15 g,灸甘草10 g,干姜炭10 g,制附子15 g(先),桃仁10g。日一剂,水煎服。守方加减治疗1月余,皮损全消。

按:过敏性紫癜古有“斑毒”、“葡萄疫”之称。属于血证范畴。多数医家从热、瘀立论,治疗此病多以清热凉血为先。但临证中,患者不乏虚寒之体。禀赋弱者,感邪之后,从阴化寒,血得寒则凝,得虚则滞,血液淤阻于脉络致使皮肤发斑。瘀血阻络,可进一步导致血液离经,加重出血之势。因此治疗此证,应用大辛大热之纯阳附子合干姜温逐里寒,合桂枝相伍发散表寒,寒邪得化,血得温自行。方中同时合用温经活血之品相伍相承。酌加苍术、茯苓祛风除湿。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瘀之效。此病例以真武汤和桂枝茯苓丸化裁。治疗此病必须在辩证的基础上论治,但是也要避免过投寒凉,防止寒凝血瘀使病情加重。

2、银屑病

男,66岁,2015年9月3日初诊。主诉:头身出现红斑鳞屑伴瘙痒及关节疼痛30年加重1年。患者曾在多处医院诊治,内服外用多种中西药物效果皆欠佳。近1年来,皮疹较前增多。头部以及前额发际处为重,躯干部呈地图状,四肢亦散在皮损,肘部成片。皮疹为淡红斑,上覆大量银白色鳞屑,搔抓剥离后可见筛状出血点,痛痒剧烈,遇热舒适。束状发,指甲面呈“顶针样”改变。指关节、腕关节及髋关节亦从1年前开始疼痛。全身伴有面色少华,畏寒肢冷,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询问病史患者每于秋冬季皮损加重,春夏季开始好转。辩证:少阴湿瘀。治则:温化湿瘀。处方:麻黄10g,制附子(先)15 g,细辛5 g,丹皮15 g,赤芍10 g,苍术10 g,茯苓15 g,桂枝15 g,灸甘草10 g,生姜105g,制草乌10 g(先),桃仁10g,防风15 g,灸甘草(先)15 g,制川乌10g(先)。水煎服,日1剂。附子、川乌、草乌加蜂蜜先煎一小时,佐以防风制约其毒。守方加减治疗3个月,临床治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按:银屑病又称白疕,是一种常见而原因未明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分型论治的原则。治疗银屑病应注意分辨寒热。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寒性银屑病多表现为皮损范围广泛,大量脱屑,甚至皮损呈现蛎壳状,给人一种寒凝坚固之感。在脉象上,多表现为沉细或紧脉。舌象上多表现为质淡、苔白。同时多伴有全身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纳呆,便溏等寒象,以及瘙痒遇冷加重特点。究其原因可能为素体阳虚,加之外寒郁闭或脱屑量大,耗伤气血或因医者不注意分辨寒热,过服寒凉药物所致。寒性银屑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应用大辛大热之品,纠其所偏、顽症自愈。

3、胫前粘液水肿

女,56岁,2014年3月8日初诊,主诉:足胫肿大2年,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侧小腿下1/3处及足部皮肤增厚,粗糙变硬,肿胀无凹陷如橡皮肿样。病变部位毛增粗,周围角化,偶有痒感,且有大小不等的暗棕红色突起不平的斑块状结节。皮损逐渐融合形成双小腿下1/3部位粗及足部肿大。1年前经检查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不久行甲状腺部分摘除术。但术后患者足部肿大无好转。现患者血甲状腺素测定正常,血电解质、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均正常,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现患者双小腿足部肿胀如象皮状,发硬,按之无凹陷,全身伴有手足冷、畏寒、乏力、多汗、舌苔白腻、脉濡缓。辩证:阳虚水泛。治则:温阳利水。处方:防己10g,制附子(先)15 g,黄芪30 g,白芍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灸甘草10 g,生姜105g,灸甘草(先)15 g,水煎服,日1剂。守方治疗年余,痊愈。

按:本例病机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盖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脾阳虚则湿难运化,肾阳虚则水不化气而致水湿内停。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基本治法。此病例以真武汤和防己黄芪汤化裁,治疗近1年方有成效。

4、硬皮病

女,28岁,2014年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上肢皮肤发硬半年。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局部皮肤出现5×5cm范围黄褐色皮损,不痛不痒,未予治疗。3个月后,皮肤逐渐变硬,局部紧张。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限局性硬皮病”,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及中药治疗,疗效不显。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现患者左侧上肢伸侧皮肤变硬色微黄如蜡样,中有白色网状斑。患者常感四肢不温,畏寒乏力,月经延长,色淡量少,舌质淡紫,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缓。辩证:肺脾肾阳气虚弱,复感风寒湿邪,致荣卫行涩,气血凝滞,经络阻隔。治则:温补脾肾,活血通痹。处方:黄芪80g,当归30g,川芎15g,熟地20 g,桂枝20 g,制附子15 g(先),鸡血藤30 g,细辛6 g(先),赤芍15 g,白芍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灸甘草10 g,生姜15g日一剂,水煎服。守方加减治疗半年,局部平复如常。

按:硬皮病属中医“痹证”的范畴。巢氏《诸病源辩论》谓:“痹者……其状肌肉顽厚……由血气虚受风湿而成此病。”硬皮病以脾肾阳虚为本,皮肤硬化为标。病机要点在于寒凝肌腠,经络痹阻,气血不通。久则耗伤气血,邪可循经入脏致脏腑功能失调。临证中患者多有四肢不温、畏寒乏力、腰酸膝软、舌淡苔白等脾肾阳虚之象。女子还可见月经延长,色淡量少等月经的异常。治疗此病主要遵循两大治疗原则:一为温补脾肾之阳;二为活血化瘀通痹。应用辛热之品,温化寒凝。配伍益气活血之药,以补益气血,流通血脉,营养肌腠。硬皮病是一种治疗较难的结缔组织病,临症应注意谨守病机,辨证加减用药。

真武汤为治疗内外虚寒,水湿泛溢的基础方。盖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其证因于阳虚水泛,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基本治法。该方在临证中可以与多方合方使用。运用真武汤治疗虚寒水泛性皮肤疾病,可收确实之功效。但必须辨证明确,以免误服温热之品,助火劫阴,变生他病。

参考文献:

[1]伤寒论/(汉).张仲景著.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152.

[2]高建忠.余晖.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45.

论文作者:程振忠 余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应用真武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论文_程振忠 余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