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方德兴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探析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观察组通过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2.91%,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064-02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以听力降低、中耳积液症状等表现为主,在耳鼻喉科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1]。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主要是采用口服抗生素、皮质激素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明显[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结果证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声导抗检查、经鼓气电耳镜检查给予确诊;男患者56例,女患者40例,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60岁,中文年龄为(38.34±8.54)岁;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病程(1.02±0.23)年;其中90例患者存在听力下降症状,69例患者合并耳鸣,87例患者合并耳痛。按照医学伦理学原则,征求患者治疗意愿且签署治疗同意书后,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确诊检查方法、病程、合并症状等常规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如下: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mg,用药方式为口服,每天1次,连续治疗10d;盐酸氨溴索60mg,用药方式为口服,每天2次,连续治疗10d;波尼松片0.75mg/kg,在早晨给予顿服,连续治疗7天后,每隔2天进行1次减量,在用药治疗7天后慢慢减少用量直到停止药物治疗;采用红霉素给予口服,连续治疗7d;若患者存在鼻塞症状,则采用1%麻黄素滴鼻液给予咽鼓管咽口扩张处理;若可显著减轻鼓膜充血症状,则通过波士球吹张治疗,每天1次,1个疗程为5次。观察组患者通过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给予临床治疗,通过75%浓度的酒精对鼓膜、外耳道等进行消毒,并利用3%浓度的丁卡因对鼓膜进行麻醉,通过耳内窥镜的辅助于鼓膜后下象限或者前下象限通过锐利鼓膜切开刀作弧形切口或者放射状切口处理,切口长度控制在1.0~1.5mm内,通过中耳负压吸引管将鼓室内分泌物干净的吸出,完成上述操作后通过a-糜蛋白酶4000IU混合液0.5ml与地塞米松5mg对鼓室进行冲洗,通过置管器在切口内放置通气管达到引流效果。完成手术后通过分析鼓室内积液细菌培养的结果采用黏液稀化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给予临床治疗,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1.3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3]

采用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级别对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主要体现如下:(1)显效:听力与正常人一致,耳闷、耳鸣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鼓膜能良好的愈合,声导抗表现显示A型鼓室图,咽鼓管能良好的同期,通过纯音测听监测显示听气骨导差低于10dB;(2)有效:经治疗后,可明显恢复听力,但与正常人对比仍有一定的区别,可明显减轻耳闷、耳鸣等临床症状,鼓膜呈现混沌,声导抗检查结果以C型鼓室图或者A型鼓室图显示;(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声导抗检查、鼓室积液、临床症状等与治疗前对比基本一致,未发现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3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作分析统计,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所示。

3.讨论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临床有研究报道显示该疾病的发生于自由基学说、免疫学说、感染学说、负压学说具有一定的关系。以往临床主要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具有疗效不理想、起效慢等特征,临床治疗依从性不高[4]。分泌性中耳炎以加快鼓室纤毛运动与黏膜上皮恢复、加快鼓室内分泌物引流、改善鼓室内通气情况、清除中耳积液等作为主要治疗原则[5]。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可促进以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上该手术不会破坏鼓膜,患者完成手术后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与现代医学微创观念互相符合。通过耳内镜辅助切开鼓膜,能够在清晰的状态下对鼓室积液的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导管将积液洗干净,加快术后患耳功能的恢复速度。在耳内镜的帮助下可对鼓膜切口位置进行准确选择,使中耳结构损伤得到有效避免。由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选择较粗的导管管径实施手术,能够经过导管将a-糜蛋白酶稀释黏液向鼓室注入,获得全方位清除引流分泌物的效果。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由于时间关系,所选样本数量偏少且未对患者展开术后远期随访,后期研究将着重于远期疗效观察。

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通过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疾病痊愈速度,促进患者治疗预后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敬云龙,李赟,黄敏,陶礼华,赵斯君.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v.23;No.20402:195-196.

[2]徐隽彦,刘春丽,倪立群.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v.2201:21-23.

[3]马登殿.分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v.2;No.3420:4067+4069.

[4]黄中官,白洪亮,孙海力,林文巧,孟昭和.耳内镜下早期鼓膜置管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5,v.2710:1366-1367.

[5]魏金龙,王苏亮,赵志明,杨艳.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干预78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v.2920:3259-3261.

论文作者:方德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方德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