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京“绿色奥运”的优势与对策_城市垃圾论文

论北京“绿色奥运”的优势与对策_城市垃圾论文

论北京“绿色奥运”的优势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对策论文,优势论文,绿色奥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是中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现代化国际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的城市性质决定了对其环境质量提出高标准和高要求,特别是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使北京又一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北京环境现状,为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北京市政府指出,未来5年要努力构筑高标准的绿色生态体系,高效益的绿色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林木绿地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把北京建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1 北京“绿色奥运”优势

1.1 社会经济发展优势

2000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246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5年增长了60.7%,年平均增长率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元,比1995年增长61%,年均增长10%,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700美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2.4亿元,比1995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24.3%。均超额完成“九五”计划,5年累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相当于“八五”时期的2.2倍,地方财政收入1182亿元,相当于“八五”时期的2.6倍。

1.2 区域资源优势

北京市全市总面积16807.8平方公里,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区位优势最高的城市之一。以辽宁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不仅产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和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是东北、华北、西北进入太平洋和走向世界的中央通道。以京九铁路干线为纽带的京九经济带,贯通我国9个省市并联结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珠江三角洲及欧亚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圈和京九经济带,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十分活跃、综合经济实力很强、影响巨大的区域,并且是环渤海经济圈最大的城市,又是京九经济带的起点,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区位处于中央地位。

北京市自然资源丰富,山区中蕴藏多种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矿种共67种,矿床、矿点476处,有较大的持续开发潜力。北京境内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等,均属海河水系。城市近郊区有昆明湖、玉渊潭、北海等小湖泊30个。

1.3 科技优势

截止2000年年末,在北京区域内共有县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500所,数量居全国第一;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5万人左右,约占全国的10%;有高等院校64所,在校学生23万人。全年投入科技活动经费总额230亿元,约占全国的20%;开展课题2.3万项,约占全国的25.7%;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0多个,占全国的32%;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占全国的46%;在科学技术5个门类77个学科中,北京市拥有71个。

1.4 投资环境优势

1.4.1 能源优势

2000年,北京市全年自来水销售量达到8亿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全年用电量达到330亿千瓦小时,燃气用户295.7万户。

1.4.2 邮政通讯优势

北京是中国与世界各国邮政通讯的枢纽,国际电话可直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交换机容量1999年已达到743万门,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62部/百人。北京市计算机网络通讯已形成较大规模,中国四大主干网中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科学技术网(CSTnet)、教育与科研网(CERnet)、金桥网(ChinaGBW)的主控中心均设在北京,到2000年7月国际出口数据传输能力已达到245M,截止到2000年7月,北京市的英特网用户数已达到316万人。

1.4.3 服务设施优势

北京市符合国际标准的办公场所和展览场所众多,有星级饭店239家,有国际展览中心等许多国际知名展览馆;有众多的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司,机构总数达四千余家;集中了绝大多数全国性的金融机构;云集众多的国家级信息机构、信息媒体,为中国最大的信息集散地。

1.4.4 交通优势

北京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京九、京广、京沪、京哈等中国主要铁路干线都汇集北京,现拥有铁路2862公里,10条干线辐射全国;现有两条地下铁路,总长53.7公里,正在修建中的有5号线、8号线、13号线,将新增85.25公里;现有公路3.34万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36公里的公路,11条国道与全国公路相连,高速公路总长突破了130公里,陆上交通网密度为全国最高;航空已开通国际航线98条,通往39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城市,开通国内航线757条,覆盖台湾以外所有地区,是国内最大航空港;首都地区濒临渤海,在海洋运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北京已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综合运输网,是全国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中心。

2 北京“绿色奥运”面临的环境问题

2.1 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生态环境质量差

“九五”末期,北京每年扬沙天气均超过10天,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多年维持在180微克/立方米左右,而2000年空气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到353微克/立方米,接近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90微克/立方米临界值的4倍。其中2000年3月至4月上旬,风沙就已经狂袭了北京7次。尤其是3月27、28日,北京刮起8级大风,整个城市尘土漫布,广告牌坠落,大树连根拔起,街灯受损,居民住宅发生火灾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与常年同期相比,2000年春沙尘暴天气不但明显偏多,而且在时间上比往年提早。

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仅为43%,风沙危害依然存在,郊区生态屏障功能亟待加强;城区绿化覆盖率低,仅为36.5%,人均公共绿地8.4平方米,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任重道远;未治理的山区水土流失面积仍有20多万公顷,已治理的也有部分未达到有效控制效果;沙荒地和潜在沙化土地有待进一步治理。

2.2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

2000年北京平均降水量371.1毫米,地表水资源量6.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16.13亿立方米,年可用水资源总量29.73亿立方米(包括入境水量),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8、世界平均水平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000立方米均量的缺水下限,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据预测,到2005年,北京地区平水年将缺水7.94亿立方米,枯水年和特枯水年将缺水12.8亿吨和16.5亿吨。到2010年,平水年将缺水11.82亿立方米至19.96亿立方米。

北京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也在加重。2000年共监测有水河流79条段,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长度的滥测河段不符合相应功能的水质标准,密云、怀柔水库局部库区有轻度富营养化迹象,官厅水库出水水质现状超过V类,城近郊区高达47%的地下水监测井水质超标。五大水系中,只有潮白河系水质较好,达标河段长度百分比为86.1%,大清河系、永定河系达标河段长度百分比分别为55.7%和35.9%;北运河系为18.3%,蓟运河系均未达标。监测水库17座,湖泊19个,只有9座水库达标,7个湖泊达标,达标库容仅占实测总库容的66.1%和59.5%。水体污染进一步缩小了可用水资源,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化,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2.3 工业污染的环境问题仍然严重

2000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227亿立方米,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1864亿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为1363亿立方米,仍是城市废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200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14.6万吨、烟尘排放量5.18万吨,分别占全市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的65.4%和51.7%,工业粉尘排放量9.4万吨。

2000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3154万吨,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2000年排放量21538吨,“九五”期间总排放量为239562吨。

200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0.58亿吨,历年累计堆存量达到1.18亿吨,占地面积291万平方米。主要的工业废弃物为:冶炼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和尾矿等5类。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种类多、变化快、类别相对集中,对环境的压力很大;②废物被雨水淋溶,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③有毒有害废物常常混入一般废物中,加大废物的污染程度;④煤矸石、尾矿坝存在潜在威胁。

2.4 噪声污染已成“公害之最”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人口高度集中,使环境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在一些大城市,噪声已成为环境污染的“公害之最”。

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建筑施工及人类社会活动等方面。北京近几年道路交通发展迅速,道路密度逐渐加大,沿线交通噪声普遍超标严重,随着城市机动车辆数量的继续增长,形势将越来越严峻。工业噪声特点是强度大,各种动力机、工作机运转时产生的撞击、摩擦、喷射以及振动,可产生70~80分贝以上的声响。城市建筑噪声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日趋严重,建筑施工现场噪声一般在90分贝以上,最高达到130分贝,而且不仅噪声高,还能产生强烈的环境振动。公共场所的商业噪声、餐厅、公共汽车、旅客列车、人群集会、高音喇叭等占城市噪声的14.4%。另外,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的发展,家庭中家用电器的噪声对人们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3 北京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3.1 自然条件的限制

北京地处北纬39℃以北,一年日平均气温低于6℃的时间长达120天之久。冬天采暖期用能为北京市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受资源的限制,北京采暖用能大多以煤为主,燃煤是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北京属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又遇连年干旱,同时城市规模和生产规模较大,水资源短缺一直未能得到缓解,平原地区河道干枯,地下水位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修水库和人工控制河流水量致使一些地区水体稀释,水量少,自净能力差。

华北、西北地区人口密集,土地、森林、水等资源开发过度,森林、草原等覆盖率低,风沙大,造成地面扬尘。北京经常受西北地区沙暴的影响,春季风沙危害比较严重,土壤尘背景值偏高。

3.2 能源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受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质量的限制,受资源条件的制约,北京的一次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始终在60%左右。而且,北京的燃煤均为未经脱硫处理的原煤。冬季采暖用煤量很大,2000年全市燃煤量超过2000万吨,其中市区燃煤量约1700万吨。北京的工业发展偏重于重工业,特别是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这些都是资源消耗多、污染严重的行业,加上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使北京形成了污染型的工业结构。

3.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多年来北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始终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例如,到2000年北京规划市区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40%;市中心的公路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79公里;机动车辆拥有量已超过150万辆,城近郊区每平方公里的机动车超过5万辆;市区绿化覆盖率仅为3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81.5%;在近郊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远郊区县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无市政管线,污水处理率低,污水通过河、渠、沟、渗井、渗坑的渗漏,使水环境受到污染。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远承担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

3.4 城市汽车数量逐年增加

北京市从1992年以来机动车量保有量增长迅速,以平均年递增15.09%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已超过150万辆,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60万辆。机动车作为一个流动污染源产生的尾气进一步恶化了空气环境,空气中SO[,2]、NO[,x]年平均值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之关系密切,近年来,已成为北京的主要污染物。

4 北京实现“绿色奥运”环境对策

4.1 还北京蓝天

4.1.1 加快清洁能源建设

①集中力量加快电力建设步伐。根据预测,北京2010年供电负荷将由1990年的250万千瓦迅速增长到1200万至1300万千瓦左右。仅靠本地建设电厂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采取依靠电力系统送电与本地区适当安排电厂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在建设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以及高碑店、宋家庄、西南郊、北郊热电厂和平谷电厂的同时,还将在河北、山西和内蒙能源基地全资建设电厂向北京送电;②增加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供应。北京空气环境质量与调入天然气的数量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要尽快建设陕甘宁天然气田至北京的输气工程。到2010年应使从外地每年调入北京的天然气量达到30亿立方米以上,除充分满足市区民用和一般工业生产用气外,还能顶替市区的部分采暖用煤,争取使三环路以内地区基本变成无煤区;③推行清洁煤技术。应向北京调入较多的低硫、低灰分的优质煤;④鼓励生产和使用高标号的无铅汽油,限制使用有铅汽油。控制汽车尾气污染,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完善监测管理手段,防治空气污染。

4.1.2 重视节能建设

①坚持和加快发展集中供热。尽快建设石景山热电厂的配套热网和双榆树供热厂,并改造第一热电厂,新建高碑店、宋家庄,西南郊和北郊等热电厂及其配套热网,同时在热电厂供热达不到的地区积极发展集中锅炉房,在合适地点建设低温核供热厂,使2010年市区集中供热的民用建筑比重从1990年的22.5%提高到70%左右;②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节能型城市。积极发展耗能少、效益高的新产业,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并努力改造耗能高的老企业,同时努力使民用能源的利用向合理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4.2 建立节水型城市

4.2.1 节流

①在工业上,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电厂全部改为闭路循环用水,提高空调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率,提高工业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率,到201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力争达到80%以上;改造旧设备及推广节水型生产工艺,到2010年工业节水年增137亿立方米;②在农业节水方面,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到2010年节水农业灌溉面积由现在的380万亩扩大到550万亩,农业节水年增254亿立方米;②加强城镇生活用水的管理,推广住宅和公共节水器具。象节水便器、沐浴器等,2010年普及率达80%以上,生活节水年增0.23亿立方米。

4.2.2 开源

①污水处理回用。按照北京市正在实施的环境质量治理规划,将建30多座污水处理厂和14座污水深度处理厂,到2010年,90%的污水都将得到治理。污水处理后可用于灌溉农业、河湖环境、工业、市政杂项、道路冲刷、浇洒绿地。到2010年,市区5868万平方米的主干道道路和次干道都将采用污水处理回用水冲刷;60%的公共绿地用污水处理回用水浇洒;规划市区新增居民建筑2000万立方米的50%将采用污水处理回用水冲厕。通过以上措施,2005年污水处理回用总量为3.75亿立方米;②深度开发雨洪水。北京地区雨水集中时雨洪年均出境量可达7亿方,通过对这部分雨洪水拦蓄进行深度开发,既可增加可用水量,还可回补地下水。此工程实现后,2005年可开发雨洪量0.46亿方。2010年可达1.11亿方;③南水北调。实现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进京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北京年平均可获得12亿至13亿立方米水量。

4.2.3 保护

营建山区水源涵养林,保持水土,消减洪峰,增加地下水补给。继续完成密云、怀柔水库围网设置,限制库区网箱养鱼的规模。加强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京密引水、永定河引水两条输水渠的水源保护与管理,绝对禁止在上游及水库周围开放娱乐场、游泳场和垂钓场,在水源地周边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有害农药和化肥的施放量,逐年增加农田生物防治面积20万亩。搞好地下水源的保护,在水源补给区禁止污水灌溉、污水渗井、渗坑等。关闭既严重污染水源又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采选和冶炼小型矿山。禁止深井排污,保护储量有限的地下饮用水资源。

4.3 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

形成北京沙尘暴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因此,植树、种草、增加植被是降低沙尘暴发生频率和减少沙尘暴危害的根本途径。从北京沙尘暴的路径上分析,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和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当前防治北京沙尘暴的最佳手段:①加强地表植被的保护,遏制土地沙漠化发展趋势,削弱发生沙尘暴的“物质基础”;防止毁林、垦草,节约和合理调配水资源,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治理,使其得以重建和恢复;②对西部地区要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同时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4.4 还市民安静的生活环境

采用多种措施严格控制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建立噪声达标区。在过去点源治理和噪声达标区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大环境的改善,全面开展噪声控制工作。规划快速路和主干路两侧新建住宅,施行强制安装隔声窗;排放工业噪声的企业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等。

加强电磁辐射源申报登记、建设审批和监测管理工作,控制电磁辐射污染,实行有关防护规定和卫生安全标准。对放射性污染源和废物产生与排放做到全面有效监控,放射性废物、废渣全部得到妥善处理处置。

4.5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让北京走出垃圾堆

4.5.1 实现垃圾减量化

实现垃圾减量化同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有关。要教育人们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如用布袋或菜篮子代替塑料袋等。

4.5.2 实现垃圾资源化

对垃圾的综合利用主要有:将有机质含量高的垃圾(象食品、草木和织物等)经过两次发酵后腐熟并达到无害标准,经过筛分、磁选、破碎等设备,制成有机肥料和复合肥;利用垃圾烧结渣做混凝土砌块;利用垃圾制加气砖和建筑陶粒;利用塑料垃圾生产涂料、燃油;利用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和制冷;利用垃圾腐烂后产生的气体进行发电等等。

4.5.3 实现垃圾无害化

目前北京垃圾无害化处理采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建立防渗、防漏的大型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理。北京现有4个现代化的垃圾填理场,4个现代化的封建闭式垃圾转运站。另一种是利用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高温堆肥,北京现有2个垃圾堆肥厂。同时还可对拉圾实行焚烧处理。据统计,2000年北京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达到81.5%。

4.6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

突出首都特点,发挥首都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①第三产业要以邮电通讯、交通运输为基础,以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等新兴第三产业为重点。使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0年38.8%提高到2010年的60%左右;②工业主要是发展“五少二高”的工业,特别要注意发展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此外,还要用高新技术逐步对传统工艺、传统技术进行改造。其中,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食品、服装、建筑业、新型建材及制品等都是适合在北京发展的第二产业,尤其是电子和汽车工业应是北京的支柱工业;③应大力普及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面积极采用优良品种,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逐步使农业走上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标签:;  ;  ;  ;  ;  ;  

论北京“绿色奥运”的优势与对策_城市垃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