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引流型喉罩复合臂丛麻醉BIS监测下在老年患者上肢骨科手术中的疗效评价论文_支平1,陈伟1

无锡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221400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复合臂丛麻醉BIS监测下在老年患者上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分成喉罩复合臂丛麻醉组(A组)和气管插管复合臂丛麻醉组(B组),术中BIS监测下静脉泵注异丙酚注射液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前(T1)、插喉罩(管)即刻(T2)、插喉罩(管)后1 min(T3)、拔喉罩(管)即刻(T4)、拔喉罩(管)后1 min(T5)的HR、MAP,并记录苏醒时是否呛咳,躁动,术后是否有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在插喉罩即刻(T2)和拔喉罩即刻(T4)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呛咳、躁动、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复合臂丛麻醉BIS监测下应用于老年患者上肢骨科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手术麻醉,值得在老年患者手术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喉罩通气;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患者;BIS监测;上肢骨科手术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骨折的发病率大大增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骨科上肢手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腋路法易造成桡神经阻滞阻滞不全,肌间沟法易造成尺神经阻滞不全,因此单纯的臂丛阻滞很难保证麻醉效果。气管插管全麻效果确切,但是气管插管及拔管期应激反应大,老年病人常合并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而使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有极大的风险。食管引流型喉罩作为一种介于面罩和气管导管间的新型通气工具,其操作方便,刺激较小,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笔者旨在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复合臂丛麻醉BIS监测下异丙酚静脉全麻在上肢骨科手术中的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肢手术患者40 例,择期行上肢手术,年龄65~ 86 岁,体重45~ 70kg,ASAⅡ~Ⅲ级,术前禁食6~8小时,随机分两组:A组(喉罩复合臂丛麻醉组)和B组(气管插管复合臂丛麻醉组),每组20 例。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通过患侧肌间沟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待麻醉起效后,予芬太尼4~ 5 ug / kg,丙泊酚1.5~2.5 mg/ kg,顺式阿曲库铵0.15~0.25mg/kg,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后,A组置入喉罩,B组气管插管。两组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8 ~10 ml/ kg,呼吸频率为12~15 次/ 分,两组均在BIS监测下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输注剂量[1],当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镇痛不足表现时,追加芬太尼0.05~0.1 mg。术后待患者呼吸恢复,意识完全清醒,肌张力恢复,BIS值>85即拔除喉罩(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麻醉前(T1)、插喉罩(管)即刻(T2)、插喉罩(管)后1 min(T3)、拔喉罩(管)即刻(T4)、拔喉罩(管)后1 min(T5)的HR、MAP,以及苏醒时是否呛咳,躁动,术后是否有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在插喉罩即刻(T2)和拔喉罩即刻(T4)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均明显小于B组(p<0.05)(见表1),同时A组患者其不良反应也少于B组(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加上现今医疗水平的大大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年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但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衰老性退变,且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脑血管硬化等疾病,各个器官调节功能差,心肺贮备功能较低[2],在麻醉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广、麻醉效果确切的方法和药物,争取以最小药量达到最佳麻醉效果[3]。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多采取盲探法,由于老年患者依从性一般较差,再加上麻醉医生依据“使用剂量酌减”的经验性用药,往往出现臂丛神经阻滞不全。为了既保证优质的麻醉效果,又减少全麻用药量,减轻全身麻醉药或气管插管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因此笔者采用食管引流型喉罩复合臂丛麻醉。

食管引流型喉罩又称为双管喉罩,为第三代喉罩。食管引流型喉罩的主要特点为具有防止返流误吸的作用,并改善了通气功能。这使其具备了其他声门上气道无可比拟的优势并被认为完全具备替代普通喉罩的潜力[4]。食管引流型喉罩喉罩与气管插管相比,其具有操作简单,也不会产生气管机械的损伤以及声带的损伤等,患者的应激反应比较轻,在手术之后其并发症比较少等优点[5]。

异丙酚微泵输注使用方便,可以维持对麻醉深度的良好控制,提供稳定的麻醉,改善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同时在麻醉中采取BIS监测,使BIS值接近手术中知晓的值,既减少麻醉用药量,又避免术中知晓,使麻醉深浅适宜。在手术苏醒期,老年患者由于对药物敏感性增高,代谢率低,术毕苏醒延时较多见。BIS监测下麻醉中麻醉药的合理应用及用量减少有利于该类患者的恢复[6]。

在本研究中,喉罩复合臂丛麻醉组(A组)在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均小于气管插管复合臂丛麻醉组(B组)(P<0.05),同时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小于B组。由此可见,食管引流型喉罩复合臂丛麻醉BIS监测下在老年患者上肢骨科手术中是安全而实用的。

参考文献:

[1]李景辉,程翔.BIS值40-60喉罩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2):256-259,262.

[2]马红梅.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4,27(9):163-164.

[3]祁喆,薄志华,李国燕,等.喉罩通气全麻在老年人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经验体会,2012,14(9):93-94.

[4]罗贞,魏新川.食管引流型喉罩的临床应用进展[J].华西医学,2013,28(3):473-477.

[5]原忠伟,李卫东.喉罩与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47.

[6]王平超.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3,19(19):3645-3646.

论文作者:支平1,陈伟1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食管引流型喉罩复合臂丛麻醉BIS监测下在老年患者上肢骨科手术中的疗效评价论文_支平1,陈伟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