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建设:北京高中校长怎么看?北京市450多名高中校长调查_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特色建设:北京高中校长怎么看?——来自北京市450余名高中校长的调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高中论文,北京市论文,怎么看论文,北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2)03-0029-04

2011年,我们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参与“北京市高中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北京市高中校长发展现状调研”是该研究的子课题之一。为了解北京高中校长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认识与看法,我们借助北京市对普通高中校长进行全员培训的“祥云行动”开始之际,对北京市高中正职校长、教学副校长与德育副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研过程:四阶段进行

北京市现有普通高中389所,本次调查共发放校长问卷660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其中正职校长154份,教学副校长169份,德育副校长130份。调研对象所在学校76.9%是城区学校,23.1%是农村学校;26.7%是市级示范校,14.0%是区级示范校,59.3%是非示范校。

本次调研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是调研问卷研制阶段。我们在对高中校长发展现状调研的框架及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调研问卷。二是试测阶段。我们选择2011年度“祥云行动”高中骨干校长班40人作为试测对象,并请校长们对问卷提出修订建议,据此进一步完善问卷。三是大规模调研阶段。我们利用2011年度“祥云行动”全员集中培训的时机,对全体学员采取集中发放试卷、集中做试卷、集中回收试卷的办法进行问卷调查。四是数据分析与调研报告撰写阶段,我们使用 SPSS18.0统计软件,对各个题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研结果:大部分校长认同学校特色建设

在分析调研结果时,我们先对所有校长的回答进行总体分析,之后按照校长的类别(正职校长、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以下简称“三类校长”)、学校所在地域(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学校的属性(市级示范校、区级示范校、非示范校)进行分项分析。

1.六成校长认为自己学校发展有特色

61.8%的北京高中校长认为自己学校“很有特色”、“特色较明显”,有34.9%的校长认为自己学校特色不明显,3.3%的校长认为自己学校没特色。

卡方检验显示,三类校长对此问题的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无论城区校长还是农村校长,都有近一半的校长认为自己学校的特色较明显,但是,农村学校校长(45.2%)认为“学校特色不明显”的显著多于城区校长(31.0%)。城区校长(16.4%)认为“学校很有特色”的明显多于农村校长(9.6%)。这说明城区校长对自己学校特色的自信心比农村校长要强。城乡校长认为“学校没有特色”的都很少,分别为3.2%和2.9%。

示范校与非示范校校长在对自己学校特色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调研发现,市级示范校校长中,20.8%的人认为自己学校很有特色,60.0%的人认为特色较明显,18.3%的人认为特色不明显,0.8%的人认为没有特色;区级示范校校长中,12.7%的人认为自己学校很有特色,54.0%的人认为特色较明显,30.2%的人认为特色不明显,3.2%的人认为没有特色;非示范校校长中12.4%的人认为自己学校很有特色,39.7%的校长认为特色较明显,43.4%的人认为特色不明显,4.5%的人认为没有特色。这说明示范校校长对自己学校特色的自信心比非示范校校长更强。

2.校长更看重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特色、课程设置特色、学校管理特色

我们在问卷中列出了反映学校特色建设的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请校长们划出他们认为重要的方面,可以多选。结果发现,北京市高中校长认为在学校特色建设中,排在前三位的重要内容是: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31.5%)、课程设置(26.4%)、学校管理(23.0%),校长对教学方式方法特色(13.0%)与教育项目特色(6.0%)的认同度不高。其中,有94.3%的校长选择了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特色,其次是课程设置特色(79.0%)与学校管理特色(68.9%),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特色(38.9%)与教育项目特色(17.9%)的校长较少。

正职校长与教学副校长的看法较一致,认为在学校特色建设中,排在前三位的重要内容是: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学校管理、课程设置;德育副校长稍有不同,认为排在前三位的是: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校管理。

城乡校长对学校特色建设重要内容的认识较一致:均为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城区校长(36.3%)与农村校长(48.1%)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教育项目,城区校长(29.9%)和农村校长(11.5%)也有显著区别。

示范校与非示范校校长对学校特色建设重要内容的认识不存在显著差异。

3.近八成校长认为自己学校在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方面“做得好”

北京市高中校长认为自己学校在特色建设上做得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78.6%)、学校管理(65.2%)、课程设置(60.0%)。仅有40.0%的校长认为本校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做得有特色,27.0%的校长认为本校在教育项目方面做得有特色。

市级示范校校长选择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作为学校做得较好的方面的比例为86.7%,区级示范校校长为79.4%,非示范校校长为74.4%,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市级示范校校长选择教育项目作为本校做得较好的方面的比例为27.5%,区级示范校校长为22.2%,非示范校校长为28.2%,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城乡校长对此问题的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七成校长认为学校特色建设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教师队伍质量

北京市高中校长认为学校特色建设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教师队伍质量(73.0%)、对特色建设的认识(54.9%)、学校特色建设能力(47.6%)。

三类校长认为影响特色建设的内部因素排在前三位的顺序和因素有所不同:正职校长的回答是教师队伍质量(74.0%)、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认识(55.2%)和学校特色建设能力(46.8%),教学副校长认为是教师队伍质量(75.6%)、学校特色建设的能力(51.8%)和学校发展基础(47.6%),德育副校长则认为是教师队伍质量(75.6%)、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认识(66.2%)、学校特色建设的能力(47.7%)。虽然三类校长的认识略有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高度关注教师队伍质量。

城乡校长、不同类别学校校长对此问题的回答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5.八成半校长认为影响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外部因素是评价机制单一

北京市高中校长认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对学校评价机制单一(85.2%)、课程与教学自主权不充分(65.3%)、家长与学生认可的高中后发展机会单一(55.3%)。对培训政策支持不够(36.3%)、校长更换频繁(14.8%)、配套的专业支持不足(14.8%)等影响因素,校长们不太看重。

三类校长对影响学校特色建设的外部因素态度一致,对其重要性的排序也一致。对于“培训的政策支持不够”选项,正职校长选择的比例为11.1%,教学副校长的选择比例为17.2%,德育副校长的选择比例为16.2%。

城乡校长、不同类别学校的校长对此问题的回答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基本结论:更多关注农村学校与非示范校的特色发展

1.正确理解高中学校特色建设的意义与价值,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从上述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北京市高中校长注重学校宏观层面的特色建设,如学校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不太注重教学方式方法与教育项目特色。与此相应,北京市高中校长认为本校在特色建设方面做得较好的方面多为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学校管理、课程设置,认为本校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育项目方面做得有特色的比例不高。

事实上,高中学校特色建设最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北京市高中校长的认识与探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对高中特色建设理解存在一定的偏颇,也说明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外部制约力量较为强大,对学校评价机制较为单一,课程与教学自主权不充分,教学特色较难体现。这提醒我们,应该给学校更大的教育教学自主权,让学校更多地在学校特色的内涵发展上下工夫。

2.重视农村学校特色建设,提高农村校长学校特色建设能力

无论是城区校长还是农村校长,都有近一半的校长认为自己的学校特色较明显,二者均认为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最重要。相对而言,农村校长更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特色建设,而城区校长更注重教育项目特色建设。但是,城区校长认为自己学校很有特色的明显多于农村校长。这提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农村学校的特色建设,给农村校长提供更多的特色建设发展机会与条件,以促进农村学校在内涵发展的原则下进行学校特色建设。

3.重视非示范校特色发展,提高非示范校校长的特色建设能力

示范校与非示范校校长对于自身学校特色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近八成的市级示范校校长认为自己学校很有特色或特色较明显;而非示范校校长中,只有一半左右的校长有此自信。在学校特色建设做得好的方面,示范校校长关注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的比例更高,非示范校校长关注学校常规管理和教育项目的比例稍高。这些也提示我们,学校特色建设归根结底是学校管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在进行学校特色建设时,应更多关注非示范校的发展,在帮助非示范校做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促进这些学校的特色建设。

标签:;  ;  ;  

学校特色建设:北京高中校长怎么看?北京市450多名高中校长调查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