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论文_胡志芳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论文_胡志芳

胡志芳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最终导致营养障碍,并严重影响预后。对脑卒中后可能出现营养障碍的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会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关键词】脑卒中;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49-02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疾病,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常见症状为意识障碍和急性假球麻痹,可导致吞咽困难和进食障碍, 引起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缺氧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长时间会造成蛋白质能量代谢障碍、营养不良,并出现骨骼肌分离、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和多重感染,最终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关注卒中后患者营养状况,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代谢,增强患者免疫力,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1]。

脑卒中后患者营养障碍发生率约为15%,营养障碍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脑卒中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在住院期间更易并发肺炎或其他部位感染,以及胃肠道出血。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尽早(7天内)给予肠内营养可减少病死率;如果肠内喂养需要持续2~3周,则最好选择鼻胃管途径延缓其康复[2]。我国已于2007年3月5日启动了中国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多中心现况调查(INSIS2study),旨在进一步明确卒中与营养障碍的相互关系,并已将营养障碍作为卒中后康复的一项重要因素。

1.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干预措施

1.1 评估患者

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管径的鼻胃管,严格插管的操作程序和原则,操作过程中应仔细轻柔,遇有阻力应查明原因,不可贸然插管。

1.2 营养原则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营养液浓度由低至高,量由少至多,滴注速度由慢到快。肠内营养启动初期给予温开水250mL 稀释至500mL,以20~30mL/h 持续泵入,如患者无不适反应,营养启动第2天给予温开水100mL 稀释至750mL,由40mL/h 逐步增加至60mL/h 持续泵入,3d内增加到1000~1500mL/d。随时评估患者的营养耐受情况,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滴速和肠内营养量,以保证每天能量的供给。

1.3 规范化操作

(1)严格无菌操作制度,每24小时更换肠内营养泵管1套;蝶形胶布妥善固定鼻胃管,记录胃管刻度,严防导管脱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患者如无禁忌证均采取半卧位,在灌注营养液时及灌注后1h内患者的床头应抬高30°~45°,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减少反流及误吸。(3)灌注过程中,在喂养管末端放置加温器,保证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7~40℃,使用肠内营养泵16h匀速泵入,间歇禁食8h。(4)强化口腔及鼻腔护理,给予口、鼻腔护理每天2次,防止机械性压迫所致口、鼻腔黏膜破溃、感染,同时可减少消化道细菌移位。(5)每次鼻饲或经鼻胃管给药前应检查鼻胃管的位置,鼻饲药物及每天完成后用温开水加压冲注胃管,持续胃注泵入过程中每4 小时用温开水波浪式冲注胃管。

1.4 密切监护

(1)监测胃潴留及其他胃肠道并发症。动态观察是否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喂养过程中每6小时抽吸1次胃腔残留物,胃残留量小于100mL,可维持原滴注速度;胃残留量大于100mL,降低滴注速度为20mL/h;残留量大于200mL 或胃内残留量大于前1小时滴注的量为胃内残留量过多,应停止滴注,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胃动力药,促进胃肠的排空。(2)动态血糖监测。进行肠内营养初期监测血糖,每4小时1次,待营养方案及血糖稳定后常规监测血糖,每8小时1次。(3)气囊压力的监测。气管插管患者测量气囊压力,每天3次,保持气囊压力波动在18.5mmHg(1mmHg=0.133kPa)左右,及时吸除囊上分泌物及反流物,防止其漏入下呼吸道而造成肺部感染。

2.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肠内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分为机械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及代谢并发症。机械并发症包括导管脱出、导管路径的组织损伤、鼻窦炎、吸入性肺炎、造口周围感染、膳食固化、导管阻塞和拔管困难等。胃肠道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和消化道出血等。代谢性并发症有高血糖症、低血糖症、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高渗昏迷、再进食综合征和药物吸收代谢异常等。肠外营养支持时,静脉置管极易被细菌污染,严重者可导致脓毒血症。因此,整个营养支持过程必须严密监测。通过喂养管的刻度、胃内容物pH、X线等了解喂养管的位置;观察病人有无胃肠道症状和胃残液量等了解胃肠道耐受情况;记录24h出入量、定期检测血常规及血生化了解代谢状况;动态监测营养参数了解营养支持的效果[3]。

3.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恰当的营养支持可改善脑卒中不能正常进食患者的临床结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纠正营养不良,改善营养状态, 提高对疾病和治疗的耐受性[4];(2)阻止进行性蛋白质和热量消耗,改善负氮平衡;(3)保证脑和全身组织细胞能量代谢的需要,减少脑损伤后机体自身组织分解,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4)调整和改善患者的代谢状态,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5];(5)有利于早期胃肠道黏膜屏障和胃肠动力功能的维持,降低食物返流吸入性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6)满足神经细胞修复和神经功能康复的营养支持和体能要求,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早期给予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卒中后营养状况的恶化,并由此间接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6]。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患者营养支持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之一,但是,如果缺乏较为完善的营养设计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会限制肠内营养的应用,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尽早对卒中患者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采取规范化的护理,减少因营养障碍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全面改善机体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孙长侠.208例脑卒中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7,27(2) :13-14.

[2]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组.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428-429.

[3]张建平,张新颖.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402.

[4]赵宏胜,张彬,王林华等.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为危重病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5,12(5) :284.

[5]李永新,李军,覃晓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8,30(12):1863-1864.

[6]朱碧贞,杨观德.1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3B):7672-7681.

论文作者:胡志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  ;  ;  ;  ;  ;  ;  ;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论文_胡志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