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问题论文,对策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躯体疾患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罹患各种严重躯体疾患的确不多,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情况就大不一样。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不少。据国家教委1989年对12.6万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大于20.23%。一些研究资料还显示,大学生中因为精神问题而休学或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人数的30%左右。笔者也对广州某师大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在1332名新生中,有202人(占15.2%)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症状,其中有19人是自杀倾向。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大学生中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障碍呢?据上海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季建林等(1990年)对83例咨询病例的分析,其中绝大多数存在神经症性焦虑,且以焦虑障碍(占43.46%),情感障碍(占30.12%)和适应障碍(占19.28%)最为多见,占求询学生的80.7%。北京大学王登峰等人分析他们的学生咨询情况,也发现人际关系,环境适应以及神经症性症状为求询学生中的主要问题,占83.9%。笔者对本校咨询中心学生咨询情况统计,其结果与上述情况基本类似,也是以情感障碍和人际、环境不适应为主。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那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许多资料表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对所学专业的不满意,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环境的变迁,学习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恋爱问题和对毕业分配的担忧等。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竞争越来越剧烈,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这些变化也会渗透到大学里,使得宁静的校园不仅是大学生们的学习环境,也是大学生们相互竞争的战场,加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更增加了大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他们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超过别人,渴望自己能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去服务于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这种求全的紧迫感,使大学们容易关注自己的不足,甚至夸大自己的短处,形成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发展虽然趋于成熟、走向独立时期,但其心理状态往往还是不够稳定。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较高的敏感性,容易构成矛盾与冲突,同时大学生们渴望与人交往,但却又自我封闭,因而同学间的关系仅限于生活上的相互来往和学习上的一些交流,而缺少深层次的沟通,因此大学生们感到孤独的现象非常普遍,面对剧烈的竞争而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与支持,构成心理问题产生的外环境;如果大学生又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能正确地处理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内心矛盾冲突,不善自我调节情绪,这样心理问题就会产生并影响其学习效率与生活的质量。

既然大学生的心理现象问题已成为妨碍他们成长的绊脚石,那么帮助大学生维护和增进其心理健康就成为刻不容缓之事。目前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咨询中心,帮助来咨询的学生解除各种心理困扰。我校自1986年以来,也坚持开展为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单靠心理咨询门诊是不够的,因为心理咨询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坐等人来咨询,”但来咨询的学生是很少的,只有1-2%左右,与有20%左右的学生需要帮助相比较,还差的很远。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部分是因为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宗旨与性质,以为去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因而讳疾忌医,不敢寻求心理学专家的帮助所致。另外心理咨询也只能帮助有限的学生增进其心理健康,对促进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够的,因此,笔者认为开展交流,有计划的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比单纯的心理咨询服务更为有效。

北京大学王登峰等人提出:大学中的心理卫生工作应结合普及宣传与重点辅导和深入咨询相结合的方针,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卫生宣传工作。笔者也认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应有不同的层次,对象不同其工作形式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结合本校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实际经验,笔者提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有如下几点:

第一,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此活动的对象是全校学生,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维护和增进健康的一些基本方法和途径,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任务和服务范围等。宣传普及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通过广播、校报、墙报等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举行心理卫生知识的专题讲座;定期进行心理卫生方面的集体公开咨询活动等。本校还利用师范院校每个系都有心理学公共课的特点,将心理卫生知识作为其中一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宣传。

第二,组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此工作的对象可以是每个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是新生,其目的是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找出有心理问题或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心理辅导。笔者在对本校新生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的学生有自杀念头,有的学生有明显的心理症状,为此我们立即采取主动措施,通知学生来咨询中心咨询。此方法不仅可以弥补“坐等人来”咨询的限制,主动发现学生问题并积极采取行动,同时由于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个性特征等输入电脑建立心理档案,也有助手随时对重点学生进行追踪,随时了解他们情绪,给予心理辅导。

第三,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和电话咨询等形式的服务,此工作的对象是有心理困扰来寻求帮助的学生。其目的是促进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变。由于从事这项工作都是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因此他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最后防线作用。许多咨询的学生都是经过自己的苦苦挣扎而无法解脱其心理困扰者,通过专业人员的心理咨询,将会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烦恼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电话咨询虽然不如咨询门诊那么深入,但它却可以帮助那些想寻求帮助却不愿到咨询室的学生,实践证明:两种形式的咨询都是有效的。

最后,笔者认为心理卫生工作离不开学校辅导员的配合协助,因此,组织对学生辅导员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也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一环。我们学校将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培训纳入辅导员的岗前训练之中,要求每个辅导员都要认识心理卫生和辅导知识,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或引导学生到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开展系统的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标签:;  ;  ;  ;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