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一次性Y型留置针,型号为22G。观察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技术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老年患者;颈外静脉;浅静脉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90-02
老年人皮肤干燥,松驰,组织和器官机能减退,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血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管腔狭窄,血管壁中膜的胶原纤维和粘多糖增多,而弹性纤维减少,血管钙化,造成静脉穿刺时血管活动度大,易滑动,落空感不强回血慢,增加了穿刺的难度,特别是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肢体外周血管穿刺更加困难。而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腔粗暴露明显,充盈时血管外径最大可达0.8~1.0cm,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反复穿刺保护血管,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1~83岁,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1.2 材料
根据2011年INS的最新标准,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导管最短直径最小的留置针,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因此两组均使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Y型留置针,型号22G。
1.3 方法
1.3.1选择血管 单人法:左手中指压迫锁骨上缘中点颈外静脉处,拇指按压穿刺点下方颈外静脉处,在两个压迫点之间选择穿刺点。
双人法:方法一,助手按压颈外静脉三角区(锁骨中点上窝)。
方法二,助手取一段消毒好的止血带,两端用力拉紧,一端固定在肩胛骨处皮肤上压住,另一端固定在胸锁乳突处压住形成半合围状态。
1.3.2操作方法 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至少擦拭两遍,顺时针和逆时针各一遍,消毒面积8cm×8cm(大于敷贴面积),待干后以15~40度角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注意观察回血和落空感,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至5度,继续进针0.2cm,后撤针芯约0.5cm后将导管送入血管内,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无菌敷贴。
1.3.3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由于颈外静脉回血不易观察,传统的穿刺方法完全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一般穿刺成功会有落空感,但是老年人血管的特殊性容易导致落空感不明显而穿破血管,因此通过以下改进的穿刺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注射器回抽法和真空负压穿刺法:进针后接注射器或真空负压试管,使针头在皮下形成负压,当针头进入血管后可迅速出现回血,此方法比较适用于输液前需要采集血标本的患者。但如果只是输液的患者不仅对耗材造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潜在的风险。
压迫法:进针前将靠近针头的一段输液器反折压迫并捏紧,当针尖斜面完全进入皮下后松开反折的输液器,此时针头在皮下形成了负压状态,原理同以上两种方法,但是简单方便并且节约了资源。在临床工作中,此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部位的穿刺或者普通钢针的穿刺,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周围循环不良、血管弹性差导致回血较慢的情况,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2.结果
两组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3.讨论
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浅静脉留置针已泛应用于临床,不仅穿刺方便、安全,减少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为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颈外静脉易暴露和充盈,有利于静脉穿刺置管且易固定,活动度相对较少可延长留置时间,但颈外静脉可视部分相对较短,不能扎止血带,存在刺破血管但见到回血时间延迟而继续进针引起穿刺失败。通过改进的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适合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输液,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6]。②输液速度方便调节,有利于固定,降低渗漏、 肿胀率及其他并发症[7]。③留置时间长,降低了反复穿刺痛苦,减轻患者医疗费用[8]。④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避免针刺伤[9]。⑤因反复穿刺加重病人痛苦,随着穿刺次数减少,护士静脉治疗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节省时间,护士能更多地把时间还给病人,对其他患者提供全面护理,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
综上,颈外静脉留置针明显的提高留针的成功率,不仅增加了老年患者输液的舒适度也更好的保护了血管,在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老年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2):4-7.
[2]许丽桂.100例颈外静脉穿刺术分析.医药世界,2005(12):62-63.
[3]温雅丽.提高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中外医疗,2013年第13期.
[4]陈友燕,叶斌.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0.
[5]戚晓梅.提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的新方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6):30.
[6]郭萍,盛小燕,曾灿辉等.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4):256-258.
[7]陈桂霞.静脉留置针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229,231.
[8]马月,蔡沽.静脉留置套管针在老年病人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1):55.
[9]文薇,范柏林,刘青青.选择性使用留置针在老年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9):2646-2647.
[10]孙朋,薛汉荣.2种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江当代护士,2013(12):133-134.
论文作者:燕志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方法论文; 成功率论文; 针头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