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那么,如何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呢?接下来,我就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交流:
一、精心地备课
1.认真学习课标、教师用书、教材。
2.针对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目的的。
3.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种备课形式。
4.无案不进教室,用心地上课。
二、向40分钟要效率
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说过:“每节课的40分钟,都是师生共度生命的过程。”所以,不论老师还是学生,要使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都过得精彩,就从这每一个40分钟开始吧。
教学就是一种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交往与互动。
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不再是“正确与错误的裁判”,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该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让人情更浓一些、让赞赏更多一些、让鼓励更多一些、让笑容更多一些、让宽容更多一些。
另一方面是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指导学生学会交流,一是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二是指导学生学会交流的方法,即陈述前对自己的观点略加整理,陈述时明白、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陈述后善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善于对他人的观点或认同、或补充、或争辩;三是指导学生学会总结交流的成果,即善于在众人观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能够完善已有的观点或生成新的观点;四是指导学生学会处理交流的结果,即是否需要对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是否需要生成新问题做进一步思考、探究,是否产生一定的体验或形成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互动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两点:
(1)互动的内容对我们的教学有意义。
(2)灵动地处理好各种生成。
三、全面落实“四基”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切实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知识、技能是基础、是载体,经验、思想是积累、感悟、提升,素养、智慧、创新是升华、是境界。
2.数学思想方法隐含于数学知识体系中,需要体验和挖掘。
3.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技能、感悟思想的主要途径,也是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的必然手段;数学活动不是单一的操作活动,要蕴含活跃的思维活动。
4.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应统一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活动中,这四基是互相融合与渗透的。
四、扎实地进行课堂练习
其实,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有效学习的条件之一是自动化,就是说,许多知识的运用要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自动化又从何而来,靠的当然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合理的练习能使知识转化为技能,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应以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为目标。练习,不仅要对数量和时间有一定的控制,对质量也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由浅入深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而且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练习方法、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特别是变式练习,通过不同的变式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建立所学习对象和已有知识的内在实质联系。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渡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低年级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小小运动会、数学扑克、争当优秀邮递员、猎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高年级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五、潜心地反思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论文作者:王先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互动论文; 知识论文; 思想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