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张存萍

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张存萍

青岛西海岸新区汇文小学 山东 青岛 266035

“创造力以某种心理、行为能力的静态形式存在,它从主体角度提供并保证个体产生创造产品的可能性。”在人的众多的智力因素中,创造力可称为智力的最高形式,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正是人类创造力的功劳。所以培养人的创造力,是教育也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从素质教育角度看,美术学科以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和创新能力为其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是美术学科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所在。试想,生物课上学生用图像表达植物繁衍的循环过程,其所画形象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生物的任务吗?显然应有美术学科教学负责。

从教育价值取向角度盾,美术学科除了传授本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提高审美能力外,以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和提升情感最值得称道。美术创造需要对事物和美的敏感,发散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求新探索的追求,这也是人的智慧聪颖与活力的充分体现,使人的学习不至于落入死板的陷阱。一旦美术创作完成,其作品不仅令人一目了然,还会给环境空间和人的精神增添活力,同时也诱发他人的智慧活力。因此,美术教学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

观察力。由于低年级儿童在观察事物时,常易被事物的颜色、形状和发光发亮的东西吸引,而对形状一般,暗淡的事物“视而不见”。如学生在观察月季花时,往往只注意美丽的花朵,而对叶子不关注。针对这一情况。我说:“同学们,瞧,这月季叶是什么形状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有的学生马上说:“月季叶是椭圆形的。”有的说:“叶边像锯齿。”接着,我又引导他们讲出月季是由根、茎、叶、花组成,使他们不但对月季的特征有所了解,又对月季有了整体印象。这样,逐步地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也为他们的创造力打下了基础。

记忆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我有意识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然后,在美术教学中指导他们凭记忆再现活动情况。如在绘画“课外活动”前,先谈话,启发他们回想课间的情景,并重点描述一两个活动场面和人物为构思的依据,再介绍人体的基本画法。通过引导,大多数同学的画面内容很丰富,画的画也各有特色。

思维能力。儿童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引导他们边画边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画大象时,我指着范图问:“大象的鼻子像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回答说:“像个洗衣机管子。”在教添画“找家工”时,我把鸭、鱼、果树、白云、小鸟、飞机等图,分别画在黑板上,让学生给他们“找家家”,画在适当的位置。通过长时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基本都能边画边想,促进思维力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在指导绘画“愉快的春游”时,我选带学生去踏青,观察春天的景色,然后,放春天的音乐,让学生在乐声中尽情的回想、谈论,春天的天空有些什么?地上有什么?河里有什么?然后,我根据学生述说的内容,简单地讲一下构思。结果,大部分学生画面丰富,想象大胆,寓有创造力,画上有翻飞的蝴蝶,欢叫的小鸟,游来游去的小鱼,放风筝的小孩等,有趣极了。

二、采用双向联系、互补的策略,情境激发、渗透的策略,感官调动、交互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双向联系、互补的策略。

教学实践与生活相联系,有位艺术大师曾说过“艺术源自于生活,”正如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一样,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要从实践中学习,学生应“从雕刻去学雕刻,“从画图去学画图”。在生活中学生有更多的创作素材,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可丰富创作题材、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反之,课堂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将更有助于美化生活,从小培养学生的爱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境激发、渗透的策略。

情境即情景,是指一定场合的景象境地。在特定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年龄特点创设的情境中,儿童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如在教学“愉快的春游”一课时,我问:春游时你发现自然界有什么样的变化?”为启发回忆和激起学生的情趣,我瞅准时机,适时播放有关春天的景象和春游场面的录相,使学生观中寻趣,物我两忘,进入情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还可以灵活运用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联系旧知,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学生之间互教、互学、竞争合作、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果。

3.感官调动、交互的策略。

学生进入情境后,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被充分调动。并相互沟通,学生共鸣而激发创作意识。感官的调动不是机械的驱动,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有发展的活动,这为情境的推进,知识技能的传授、情感的激发提供有效的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觉交触、身心愉悦。

三、运用表现性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表现性美术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客体的观察来表达主观的意识,这里的意识来源于客体对主体的刺激,包含着以往的经验和学生个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方式。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在绘画创作中形成新的形象。“创作性设想,就是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分解组合。”

由于在绘画的一开始,就强调和鼓励学生主动的选择取舍。因此,表现性可视为对创作源动力培养。无论这些儿童将来是否从事美术专业学习,表现力的不断增加和发展将使他们养成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表现性美术教学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允许学生对同一物体的不同的描绘 ,让学生在实践和理解的基础上,用美术语言完成自己的创意,使儿童的表现心愿得到尊重和发展。

总之,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一直是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世纪之交之际,国家教育部推出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 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并将“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强学科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由此可见,创造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今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寓学生的创新精神于美术教学中。

论文作者:张存萍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5月总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张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