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应该变过去的“以教为中心”为现在的“以学为中心”,变过去“教师为课堂的中心”为现在的“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变过去的“单一”为现在的“综合性学习”。由过去的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个性解读和多元解读,真正确立了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快乐教育的教学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 综合性学习 充分放权+
好的语文阅读不止步于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不拘泥于呆板的解读模式,不固守于单线条的静态阅读。由表面阅读到较深的阅读力,由零散到整合,应该是综合的、整体的、全面的。孩子们对作品的综合把握是全面的、深刻的,“因而不影响作品内在的素养一点一滴地充盈于他思维的每个细胞之中”。但愿,语文教师是孩子们综合学习的开启者、引导者和激发者。
一、充分放权是保证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帕克·帕尔默说:“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自我是关键。”的确,如何让孩子们在语文综合性之路上走得更远,教师是关键。如果教师把控着话语霸权,不肯放权,那么,综合性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当孩子们在老师的牵手中被动地阅读、被动地写作、被动地记忆时,他的记忆一定不够“牢固”,难有长久的印象,也难以打动人心。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地放权,比如阅读写作的权力、提问深思的权力、想象创造的权力、实验操作权、自主探究权、自我管理权……
二、个性解读是促进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既不能以自己的“先见之明”替代学生的认知,也不能以多数学生的结论遮蔽少数学生的认知。唯一的、固定的答案将会蒙蔽甚至扼杀学生的灵性,会把学生拖到死气沉沉的边缘之地。当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辗转也已经拘囿为单一化而非多样化,又何谈“自然天性”或“独具个性”的成长?没有个性解读,又何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例如,喜欢周瑜和鲁肃也可以吗?为什么喜欢诸葛亮呢?喜欢猪八戒也可以啊?为什么非要在孙悟空的身上验证做人的强大呢?
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应该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个性解读。尤其是语文课堂,应下决心摒弃“齐步走”的模式,而倡导“自己走”的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变“齐步走”为“自己走”恰恰是建立在“差异”“个性”基础之上的。“差异”和“个性”正是儿童的天性和现实,尽可能地敞开、擦亮每个学生的自我视野,注重个性解读,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心中时时“敲响”的警觉和敏感。
三、多元解读是保证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既要强调孩子们的个性解读,也要注重孩子们的多元解读。大自然中“花鸟鱼虫”的成长没有预定的轨道,那么,每一个学生对语文的解读也都没有一成不变的“路线图”,而是多元的、多侧向的、多角度的。不断地拓展孩子们的多重视域,不断地开启“语文之眼”,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更是引领孩子们走得更远的最重要的视点之一。
比如,“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理解为“春光三月”也行,理解为“年少青春”也可以呀。
“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源泉。”(罗素语)面对孩子们“参差多态”的回答,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为学生的答案做定性,而是为学生的多种解读提供合适的切入点,尽可能敞开学生的自我视野和多元视野。实践证明,多元解读比之传统意义上的线状阅读更为细腻、更为生动、更为个性,成为师生阅读和理解中崭新的、独具个性的一部分,何乐而不为呢?
四、拓展延伸是落实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在这个开放的社会,将眼光聚焦于四面墙壁内的课堂去追求学校的变革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语文教学,更不应该仅仅拘囿于教材、拘囿于教师,而应引领孩子们既基于原文同时超越原文,既符合原文同时跳脱出来,引发出新的感受和思考,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为课堂增值,为教学增值。
五、多元评价是激励综合性学习的动力
孩子们核心素养的发展还与老师或成人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的确,如果教师对孩子们在学习中的多种答案或者跟标准答案、跟教科书、跟作者“较劲”的念头一棍子打死,那么,从今之后,孩子们将失去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多元评价、正向评价和正能量评价不可或缺。
如果我们总是从有益于孩子的能力、思维和身心发展的角度对孩子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出准确而细微的甄别、梳理和评价,并以此激励孩子,那么,小学语文课堂必将有情有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将兴致盎然,而师生也必将收获得更多。实践证明,多元评价、综合性评价、货真价实的全面评价必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打造一片摇曳生姿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王积忠 经典滋养,不是单轨道[J].中小学德育,2016,(12):17。
[2]陈俊一 程晓云 窦桂梅 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22。
论文作者:王玉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孩子们论文; 综合性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个性论文; 评价论文; 素养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