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亦琼通讯作者 许 薇 蒲煜琴
上海市黄浦区妇幼保健所妇科 上海 200010 基金项目:上海市黄浦区科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HGG06)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二种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干预效果.方法 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健康教育为先导,降低危险因素为目标,促使围绝经期妇女自觉做好围绝经期保健.对用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法评分总分≥7分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采用健康教育手册(HealthEducationManual,HEM)、健康教育手册+讲座(HealthEducationManualandLectures,HEML)二种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HEML组的Kupperman 评分下降比HEM 组下降明显.结论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手册+讲座的方式优于健康教育手册的方式,有利于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能够有效地提高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社区; 妇女; 围绝经期; 症状; 健康教育EffectsofDifferentWaysHealthEducationonPerimenopausalWomeninCommunity LU Yiqiong,Xuwei,PU Yuqin,Departmentofgynecology,ShanghaiHuangpuDistrictMaternalandChildCareInstitute ,Shanghai200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sofdifferenthealtheducationmodesonperimenopausalwomen.Methods:Conductedtheepidemiologysurveyoffemaleperimenopausesyndromesofwomeninthecommunity.Tookthehealtheducationtobeforemostandtheriskyfactorsweredecreasedtobeaim.GotperimGenopausewomentoconscioughealthcare.AdoptedtheHEMandHEMLtohelpfortheperimenopausewomenwhichthescoresoftheimprovedKuppermansynGdromewere≥7scores.ResultTheKuppermanindexofHEMLdecreasedsignificantlycomparedtoHEM.ConclusionThecombinationofhealtheducationmanualand1ectureswasbetterthansinglemanual.Itcanimprovethelivingqualityofperimenopausewomenincommunity.【Keywords】 community; Women; Perimenopause; Syndromes; Health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20-02
围绝经期[1]是指妇女从生育状态走向非生育状态,及有其后果的整个生理时期.这是一个以绝经为主要标志性事件的逐步变化过程.现在一般将40~60岁定为围绝经期.世界卫生组织将围绝经期定义为妇女从接近绝经时出现的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时至完全绝经后1年内的一段时期,此期起点模糊,不易确定,但终点明确.在这样一个特殊生理时期关注其性健康,对提高这一阶段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所在2014 年10月-2015年6月,开展了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服务研究工作,有利于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促进.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与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抽取黄浦区南京东路社区2个居委300例40~60岁妇女作为调查对象.1.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妇保医生向被调查对象一对一调查.问卷是参照目前在国际上广为应用的改良的Kupperman[2]症状评分法,共13个症状体征.1.1.3 诊断标准 以改良的Kuppeman症状评分总分≥7分,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确立,总分越高,症状越重.
1.2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确立患者用健康教育手册(HEM)、健康教育手册+讲座(HEML)二种不同干预措施.1.2.1 干预对象 从2个居委基线调查对象中各抽取30名符合以下标准者:配偶健在的已婚女性;经Kupperman指数显示有围绝经期综合征,评分≥15 分者;除外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结核、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精神障碍等.1.2.2 干预方法 二个居委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由居委会负责人抽签决定他们各自的干预方法,其中干预一组是HEM 组,干预二组为HEML组.HEM 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HEML组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举办健康教育讲座3次,每次为时2小时,分两部分,每一部分由教育者讲授30分钟,自由讨论、交流30分钟.健康教育结束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l3.0建立计算机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2.1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1.1 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总分≥7分236例,最低分为0,最高分为44分.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9.6%.平均得分11.61±8.73.
表1 不同年龄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
2.1.2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主要症状体征 在被调查的339例围绝经期女性中,其发生最多的前5位分别为:潮热出汗180例(53.1%)、骨关节痛161例(47.5%)、性生活障碍153例(45.1%)、眩晕141(41.6%)、疲乏140(41.3%).
2.2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评价对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总分≥7分,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确立的患者,采取二种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每组干预对象30例.二组完成干预后HEML组有1例研究对象失访,总失访率0.05%.2.2.1 HEM 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改良的Kupperman评分 该组干预前后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68),13项症状中感觉障碍评分升高(P<0.05),而泌尿生殖道评分的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 HEML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改良的Kupperman评分 潮热出汗、焦躁和心悸进行Wilcoxo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的Kupperman 评分由19.50±7.33分下降到11.42±8.31分.2.2.3 对二组健康干预前后改良的Kupperman评分差值用Kruskal-wallis 法进行了非参数分析.改良的Kupperman评分中HEML组除疲乏几乎没有变化外,其它各项有所下降,HEM 组除潮热出汗、眩晕略有下降,其它各单项反而有升高趋势.见表2.
表2 二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干预前后差值的比较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3.1 重视高发的围绝经期综合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妇女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的流行特点.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差[3].本调查显示社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9.6%,高于周利峰等[4]报道.潮热出汗的发生率为53.1%,亦高于日本[5]及周利峰等[4]报道的发生率.此外有45.1%妇女性生活发生改变.社区40-60岁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发生率较高,症状较重,需要引起妇女保健机构的重视,注重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3.2 注重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从调查研究可以得知这些围绝经期症状中血管舒缩失调症状及神经精神症状HEML组较HEM 组有显著性下降.HEM 组仅仅发放了的健康教育手册,对围绝经期症状无明显改善.这主要因为健康教育手册发放这一形式比较单一,社区妇女期望通过更多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获取资讯,例如网络教育、视频或者面对面的沟通,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目的和效果并没有达到.而HEML组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的沟通,很容易意识到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性,这样她们就可以对照讲座内容和手册应对自己的问题,及时发现健康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可见现代社会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在健康教育手册的基础上结合科普讲座、面对面咨询、运动指导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健康,加强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让其平稳渡过这一“多事之秋”[6].
3.3 及时提供契约式健康管理服务. 高发病率的围绝经期综合症提示我们应该妇幼保健工作应该重心下沉, 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三级保健网络的合力,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关注围绝经期妇女方面进行优化.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优质的契约式的健康管理服务.使她们更好地适应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及时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健康问题,并得到医治,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围绝经期妇女可以在社区获得人性化、连续性、社会化和综合性地服务.使社区妇女都知晓围绝经期保健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在社区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公益宣传活动,注重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注重社会支持系统建立.使社区的围绝经期妇女都得到家庭成员、亲友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1] 熊庆,王临虹.妇女保健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57-260.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537. 3] 练坚贞,程颖莲,莫瑞豪.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4):1169-1171. [4] 周利峰,郭立燕,杨婕,等.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6):794-796. [5] MelbyMK.Vasomotorsymptomprevalenceandlanguageofmenopausein[ Japan[J].Menopause,2005,12(3):250—257. 6] 段玉英,江志良.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刍议[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4):702-703.
论文作者:陆亦琼通讯作者 许薇 蒲煜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绝经期论文; 妇女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症状论文; 综合征论文; 评分论文; 社区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