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发展知识服务的现状及路径
刘一霖
摘 要 当今出版社正在向着知识服务的方向发展和转型。这是出版社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做的必然的改变。文章就知识服务的特征和内涵进行分析和探究,对知识服务的模式进行梳理,进而从知识服务的各个方面对出版社的知识服务转型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路径
从2015 年开始,我国新闻出版相关管理部门前后挑选了100 多家试点单位实行知识服务模式改革实践、挑选出32 家试点单位实行知识服务技术改革实践、挑选出67 家试点单位实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改革实践;并且公布了18 家标准重点试验是与服务类别科技实验室、公布了八项知识项目服务准则以及七项国际级知识服务准则等。各家出版社正在不断地对知识服务进行探索,并力求取得突破。本文尝试对我国出版社提供的知识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符合当下出版社发展状况的转型路径与措施。
1 出版社知识服务解析
出版社为广大用户提供的知识服务可以分为3个层次。1)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指的就是出版社为某些特定用户提供的有关图书、书讯等的基础信息服务[1]。2)知识产品。知识产品指的是出版社依照某些特定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条目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以及以注释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库等服务。3)知识解决方案。知识解决方案指的是出版社依据用户需求,为某一特定用户提供定制化、特定的知识服务,为某一特定用户提供直销、直连、直供、点对点的知识化问题解决方案。
知识服务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同时,也会对经济效益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这一点和图书馆为大众提供的资料信息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出版社的主要发展和生产方向就是为用户提供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知识服务。出版社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跨媒体的知识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立体、全面、丰富的知识服务。出版社为用户提供的知识服务,主要体现出以下3 个特点[2]。首先,出版社为用户提供的知识服务能够涉及数字产品、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知识解决方案等,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层次性差别,不仅可以满足普通用户对知识拓展、大众化的需求,也可以对某些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个性化需求等相关问题给予满足。其次,出版社为广大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料可以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以不受到信息形式的限制,出版社知识服务的类型不仅限于报纸,还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终端等。再次,出版社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特定专业、特定领域的知识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普通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出版社能够提供的知识服务可以涵盖整个社会,是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知识服务体系。
出版社转型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之一就是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在我国,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3]。有一些出版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业态转型,但是,现在我国出版社的经营范围大部分还限制在纸质图书方面。从当前我国出版社的终极转型目标来看,纸质图书知识服务是其中主要的知识服务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知识服务形式。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出版社升级转型做了相应的部署。不管是硬件或软件配置,还是数字资源库项目启动,或者是搭建专业级数字化运营平台,出版社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初衷和归宿都是让为了让客户认可自己的知识服务能力以及产品信息化能力,不断发展互联网知识服务与互联网业务能力,让自身成长为符合时代需求的移动数据资源库,最终实现可以同时提供传统知识服务、多媒体服务等综合型服务体系。
2 出版社开展知识服务的流程
2.1 知识服务战略规划
出版社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知识服务的前提就是要组建一支具有高水准、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团队,由出版社领导人员来担任小组的组织者,对知识服务的阶段性发展规划、整体性的战略规划进行定期的修改和制定,并且对相关工作的发展进度进行督促和检查,制定完善的知识服务评价体系,能够确保出版社提供的知识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4]。因此,出版社在知识服务改革过程中应该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务实性的战略规划,将对市场用户的调研和定位作为知识服务产品研发技术和策略的基础。这样可以确保知识服务评价体系在市场运营中的实践性。战略规划需要从出版社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情况出发。同时出版社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机制体制,有效落实知识服务团队的监督职责,并且执行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
2.2 知识服务形式的策划
外部建设环境对铁路项目勘察设计所涉及的环境评价、土地预审、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地灾评估、压矿评估、通航论证、航道立交协议、专题论证等工作,都提出了愈加苛刻的要求。铁路总公司要求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工作;铁路项目建设要少占耕地,减少对城镇、农田的人为分割,增加桥梁所占线路的比例。这需要总体不断加强知识积累、更新理念,确保勘察设计依法合规。
2.3 知识资源获取
由于车次数一般少于车组数,因此,首先需将车组号对应的最佳匹配车次进行补全,依次加1,作为车组号最佳匹配车次参考。车组Ti与车次Fj的匹配度Cij的计算公式如下:
1)内部应用。这一类型的应用主要包括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两个方面。
1)挖掘增量资源。挖掘增量资源指的就是除了利用主营业务外,出版社还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资源,或者通过置换、购置的方式来获取资源。
3)转化既有资源。转化既有资源主要是指出版社对既有纸质产品内容进行转化,将本社已有知识资源转换成数字化格式,实现各种资源的获取。每个出版社都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纸质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出版社增强自身获取资源的能力是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基础保障,也是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所在。
在策划知识服务形式的过程中,出版社需要结合目标用户对知识服务内容的特定需要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知识产品、信息服务或者是知识解决对策。同时,出版社要明确具体的措施类型。知识服务形式策划是相关工作人员依照市场调研结果和用户需求对相关知识资源、市场定位进行明确,并且根据这些内容制定相应的服务形式。知识服务形式的制定过程是由用户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资源可行性分析、市场可行性分析等基本步骤构成的。在以上步骤中,针对目标用户开展的同类竞争性分析、类型分析、购买力分析等就成了最基础的步骤。目标用户是机构用户还是个人用户,决定着出版社要提供的知识服务的形式,同时,决定着知识服务产品的性质。竞争产品的存在以及市场竞争情况,决定着出版社提供的知识服务战略方式,是采用红海战略还是蓝海战略,是提供优质服务还是对市场空白进行填补,抑或是提供更加便捷的知识服务产品[5]。目前,我国出版社在知识服务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存在着一定的市场空白,特别是在解决方案领域和专业性数字产品领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知识服务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机会。
四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和形式,保证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方面、各层级的工作中,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中,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4 知识资源应用
2)建设在制资源。建设在制资源指的就是出版社通过流程化方式,对日常编辑出版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资源的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和标引,以实现对所需知识资料的获取。
2)外部应用。这一类型的应用主要针对开展知识服务。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指的就是出版社工作人员之间进行知识的互相交流。如此,在出版社内部,所有员工都能够获取解决知识服务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员工之间有好的工具和解决办法,在社内进行共享交流,让更多的人员了解和使用,能够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6]。出版社在知识资源管理过程中落实共享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工作人员间的沟通交流,实现知识服务能力和经验等隐性资源的共享和传递,还可以在本社中创建资源共享平台,让全体人员将显性知识和资料发布出来,创建资料储存库,为知识服务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数字技术颠覆了人们对知识获取方式的认识。以知识服务来提升自身的知识传播水平,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已成为出版社发展的趋势,也是出版社发展的路径之一。出版社作为知识的“搬运工”和传播者,需要以知识服务来增强自身文化传播的能力。从现在我国出版社开展知识服务的实际情况来说,已经有部分出版社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依然有部分出版社在知识资源、知识积累以及知识应用反面不够完善,同时,在知识服务策略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的知识服务管理能力的综合型管理团队。因此,解决以上问题就成为当下出版社在知识服务工作开展方面的当务之急。
这是电流可以通过的金属线。有电流通过的时候,手碰上它就糟了。所以要在金属线外面包一层橡胶皮。因为橡胶不导电。”
参考文献
[1]张新新.知识服务向何处去——新闻出版业五种知识服务模式分析[J].出版与印刷,2019(1):1-5.
[2]程海燕.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升级路径分析[J].出版广角,2018,325(19):21-24.
[3]任俊芳.探究传统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旋转门”模式[J].传播力研究,2018,2(29):160-161.
[4]贺芳.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8(2):130-132.
[5]张新新.出版机构知识服务转型的思考与构想[J].中国出版,2015(24):23-26.
[6]杨哲.在创新中融合发展——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分析[J].现代商业,2016(18):36-37.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44-0145-02
作者简介: 刘一霖,苏州大学出版社,研究方向为编辑与出版。